《诸子百家史话》
第18节

作者: ty_田舍郎49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1-12-14 12:41:50
  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分布在现在的山东、河南两省,北没过黄河,南未达长江,也就是在方圆一二千里的地方转悠。而在这十四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又以在卫(近十年)在陈(三年)为主。即使在对孔子最为礼遇的卫国,孔子也没有受到真正的任用。
  期间,虽说也有诸侯不时的召见孔子,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有达成合作的意向。
  这个过程中,重点说一说孔夫子在周游列国的一头一尾和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丧假之犬的背后。
  日期:2021-12-14 23:20:37
  周游列国的开头,第一站是卫国,在卫国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孔子其人。
  孔子的第一站,到达卫国,在卫国,见到了南子。
  南子是卫灵公的妻子,生的美貌,本是宋国的一个公主,历史上对于南子的评价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女政治家,并且又富有风情,但我们的历史似乎对于美丽的女子总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田舍郎宁愿相信,这是一个美丽而又富有智慧,眉如远山般的女子。
  孔子和南子是怎样见的呢?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夫人在皙(xi)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谬然。”南子若隐若现地坐在纱帘后面。孔子隔着帘行礼。这时听到玉环璧佩叮当作响,像是南子正在里面欠身还礼。这段话是太史公司马迁写的,但是遗憾就写到这就没有下文了,于是后人对后面的事情有许多随意猜测。
  孔子到了南子的住处,隔着幔帐向南子施礼,南子在帐内叩头还礼,孔子听见南子身上佩带的首饰,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然后南子走出账外,孔子举目看去就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孔子见南子后两人谈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但是论语中记载,孔子与南子长谈之后,返回住处显得十分的兴奋,子路觉得先生神色有异,就非常的生气,孔子红着脸指着天发誓,说我们只是谈了一些正事,没有其他的。
  看到这里,似乎孔子的形象一下子生动起来,从高高在上的圣人,变成了跌落人间的凡人,像我们身边的芸芸众生一般,遇见美女会脸红,见到美女会动心,这一瞬间,孔夫子在我们心中的形象再也不是那个刻板的只会说“克己复礼”的圣人形象,一下子生动活泼起来。
  本来么,见可欲而动心,本就是人之常情,但并非任何人,都非得为了一个情字,颠倒迷离,肝肠寸断不可。
  孔子是圣人,这不错。
  但,圣人,圣人,终究不离人字。

  隔帘闻坠钗声,而不动念者,此人不痴则慧,孔夫子幸在不痴不慧之间。夫子所说,田舍郎愿意相信,穿过历史的长河,与孔子目光交错之间,谈及南子,会心一笑即可,不必深究。
  但笔者更愿意相信,圣人毕竟是圣人,相比凡夫俗子,能够在磨练中,将男女之间的小爱,淬炼成了天下苍生的人间大爱。
  孔子离开卫国的原因,也和南子没有多大关系,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卫灵公随着年纪的增大,不仅懒于处理政务,也不谈启用孔子的事情。孔子是在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时候离卫的,与当年离鲁时的情况虽不一样,在本质上却是相近的。
  日期:2021-12-14 23:22:02
  孔子见南子,这是一段很有意思的公案。
  论语中的记载也很有意思。
  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自己翻翻论语。
  孔子的形象,一下子生动起来了。
  日期:2021-12-16 01:41:23
  品茶论道:丧家之狗的公案。
  写到孔子周游列国,就不能不提其中一段著名的公案,那就是丧家之狗。

  丧家狗是儒家一段著名的公案。
  丧家之狗的典故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周游列国之时,(一次孔子与弟子在郑国走散,子贡问郑国人孔子在何处。郑国人说东门边有个老头子像一只丧家之狗在发呆。)
  “丧家狗”用来形容别人或许有侮辱的意思,但对是对孔子来说却是揶揄的说法,并且还得到孔子本人的肯定,这里面有个典故。
  话说当年孔子抱负不展,离开鲁国,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在陈国的匡地因为长得像阳虎而被当地老百姓误以为是阳虎而受到围攻,被拘禁了整整五天。在宋国又差点被宋大夫宋司马桓魋杀了,处境非常危险。虽然屡经危险,非常狼狈,但孔子始终保持豁达的态度,数千载之下,犹能想见哲人之风。后来到郑国,孔子与弟子走散了,于是他就站在郑国东门等他的弟子。他的弟子子贡向人打听他的老师,一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尧,脖子像皋陶(见注),肩像子产(见注),但腰部以下却比禹短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后来找到孔子,把那个郑国人的话告诉孔子。孔子听了哈哈大笑,说:外貌形容得倒还是其次,但是说我像丧家之狗,的确是这样啊!的确是这样啊“然哉!然哉!”《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觉得那个郑国人形容的真是精辟,自己也忍不住哈哈大笑,深以为然。

  日期:2021-12-16 22:37:37
  在周游列国过程中,还出现了著名的丧家之狗的公案。

  事情是这样的。
  大概在公元前四九二年(鲁哀公三年),这年孔子六十岁,孔子离开卫国,去往陈国,这期间路过了曹国、宋国等,在宋国遇到了宋国司马的威胁与恐吓,孔子和他的学生们一路逃,一路躲避、一路抵抗,师徒们也就走散了。等到逃到郑国,落魄的孔子已经与所有的学生失散,一个人站在郑国一座城市的外城的东门处,东张西望地寻找着学生。
  郑国有人看见了孔子——笔者认为一定又是一个隐者,不然不会认出孔子——就对他的学生子贡说:“东门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郑子产,可是从腰部以下比禹又短了三寸,一副狼狈不堪、没精打采的样子,像一条丧了家的狗。”
  特别是最后一句,“累累若丧家之狗”(《史记·孔子世家》),“累累”是颓丧憔悴的样子,而且还是一条颓丧憔悴的找不到家的狗,真是把孔子流亡时的窘迫情况说得活灵活现。

  这本是一个有点悲壮凄凉味道的场景,孔子他们也确实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况且还是一个六十岁的老人。但是,孔子总会在这样的时候,让人有着意想不到的化解困难的办法。当子贡将那个隐者的话原封不动地向他说出的时候,孔子出人意料地说,而且还是“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形状不大重要,倒是说我像一条丧家狗,说得太对了、太对了!哈哈哈!

  在这样的情景之下,一个走投无路的老人,还能有着“欣然”的心情,幽默地笑着,夸奖别人说得对。
  这个时候,让我们拿“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孔子与“累累若丧家之狗”的孔子相比较,哪个更真实、更能代表真实的孔子?其实,这种乐观不就是一种自信、正蕴藏着无尽的力量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