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众生相》
第40节

作者: 涤影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借着年终考评结果反馈面谈的时机,跟她坐下来谈了两个小时。帮她分析了她的长处、短处,以后可以改进的地方。末了,安慰她,心理压力不要太大,前期有某块工作的不认同是正常的也是很常见的现象,用塞翁失马的观点看,起点的部分,只要稍作调整,就很容易让人感觉到变化和进步。我希望通过这种提示,可以让她有所改变。不然,如果因为这个而导致岗位调整,她下到基层去,第一对她个人的发展不是很有利,第二也有可能因此而导致辞职,对于一个熟练员工的流失,对公司对个人都是种损失。我尤其看不得勤恳吃苦的员工的流失,让我觉得是我自己的工作没做好。

  但是,有时候这种事情我只能提供参考意见,最终的决策权不在于我。从看到部门增加了一个新的实习生来看,形式的发展对她很不利。最终的结果如何,我无法预知,只是希望她能够作出一些调整,抓住机会。在没下定论的时候,一切皆有可能。
  日期:2007-03-15 11:34:44
   七十三、弄臣
  记得有一阵电视上铺天盖地都是关于皇帝的戏,借着戏说、野史的名分,把历史篡改得面目全非、哭笑不得,以博取可怜的收视率,其中出境率颇高的有一位比较有争议的人物——和绅,有人认为他是祸国殃民的奸臣贼子,也有声音说他是忠心耿耿的臣子,我认为他非奸非忠,是个介于忠奸之间的“弄臣”。所谓弄臣,是不以利于社稷利于大众为行为的评判标准,而是以主子高兴、自己得意为基本行为准绳的那类臣子,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我的观点?

  在职场,虽然没有古代宫廷的等级森严,但也常见弄臣踪影。弄臣往往是由一定年纪、有不少阅历、有良好口才、有见风使舵心眼的人担当,你看得惯也好,看不惯也罢,他们一般情况下可以在职场浑水摸鱼过得比较好。初见弄臣,不是阅历深刻之人,往往感动于他们的热情,尤其是对新入职场或加盟新单位的人而言。交往久了,便有其他味觉产生了。

  曾有个笑话,说的是公司里面的某人,当他人询问某事目前进度如何时,他就有这个本事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直给你讲到邓小平理论,到最终你愣是没听出来他是否告诉你事情的进展如何了,用这种迂回得让人头晕的语言结构让你连继续问下去的兴致都没了。但咋看之下,你似乎又挑不出他的毛病,总给人一种身上痒痒又找不出虱子在哪里的感觉:他说话相当尊重对方,礼多得人都不忍心怪了,只要是略微有个小头衔的,他一律给予尊称,哪怕是职级在他之下的,人都如此敬你了,你好意思责怪?但凡要说拒绝的话,不绕上个800米以上的圈子你是听不出个所以然的,但说的话是滴水不漏、把自己保护个铜墙铁壁确又是站在为了你好的角度,定力差的人马上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了。凡是有领导在的场所,必然把领导伺候得周到、伏贴,从车辆到落座,从点菜到倒水,从敬酒到夹菜,如此忠心耿耿服务周到,领导能不高兴?——之后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了。

  倒不是说单单领导喜欢听好听的,只要是个人,都有此特性,听顺耳的话总比听逆耳的话要来得享受。试想,倘若你是老板,你愿意成天有个人在你耳边说企业的这方面存有严重隐患,那方面设计非常不合理?偶尔几次还好,听多了,还不会象唐太宗似的对魏征发火,要先斩处而后快了?企业就象是老板的孩子,对于白手起家的,更是怀胎十月生下的亲生儿子(几代嫡传独苗也不一定哦),你试试对着一个母亲经常批评她的儿子长相不好、脑子不够聪明、行动不够敏捷等等,人搞不好就一怒之下跟你断了交了,呵呵。

  所以说,弄臣的存在还是有他的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的。据理力争,跟弄臣是扯不上边的,他们多的是博弈的能力。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正直地站出来说几句公道话,对弄臣而言,更是不可能的事。上文提到的那个敬业而又默默无闻的员工,他其实有很多机会可以为她说句公道话,但是从来没有。一般情况下,领导认为此人不错的,他会通过自己的描述让他变得更不错,稍微有点小表现就汇报了过去,让红者更红;领导认为此人差矣的,他会让他变得更差,黑者更黑——你不要以为他跟黑者有过节,他只是以此配合证明领导对人的判断是如何准确无误,看人入木三分。据此,领导自然对自己的判断能力更多了些自信心,心情能不好?只是可怜了由红刷黑的人!

  职场上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或者愿意成为弄臣,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人性的因子里面都有弄臣的成分在,你未必是以弄臣的角色上场,但人生的戏台上你偶尔也会有弄臣的一面示人。我看到过很多的人所表现的弄臣的一面。有个人几天前还打小报告告我,几天后领导在非正式场合——聚餐的时候随口夸了我一下(我可以看作是调节团队气氛,也可以看作是鼓励我),她利马就接口说是很好的,还一一举例说明了。口上说着“过奖过奖”,其实内心不是滋味。她的年龄足可以当我的妈妈,跟一个女儿年龄的人玩弄弄臣手腕实在有点可笑。觉得不好,直接沟通即可,沟通未果再打小报告也不迟,觉得好的,也大可不必在这种场合配合举例,任谁都会看出作戏的成分。遇到领导在公开场合表扬某个我认为不怎么样的人时,如果我有不同意见,一般会选择沉默——瞧,其实我身上也有弄臣的影子,呵呵。

  其实,当弄臣也不易,需要具备如下过硬素质:一是厚脸皮,也可以归纳为心理素质超好,说违心的话可以面不改色心不跳,甚至说到最后把自己也给蒙蔽了,以为说的就是真相;二是口才良好,迂回曲折表达中心意思,在不严重得罪人的前提下推脱责任,且可以自圆其说;三是政治敏感度高,可以在瞬息之间判断风向,以便决定自己倒向何处;四是既能孤军作战又可协同作战,战术灵活多便——以上是基本素质,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需要修炼,如果连以上基本素质都不具备,那你还是好好做你的正常职业人吧。

  日期:2007-03-30 14:43:23
  七十四、劣币驱逐良币
  劣币驱逐良币,通俗点讲,就是当你手上同时拥有崭新的RMB和破旧不堪的RMB的时候,你在购买物品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把旧钱、破损的钱用出去,或者在同时拥有真币和假币的时候,会优先选择使用假币——那么,可以想象一定时间后,如果不进行强制性肃清和回收,市场上流通的大部分是假币和破损币,即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
  人也同样。当一个部门内偷懒耍滑、投机取巧的人受到领导重视,此类人为职场中的“劣币”。长此以往,结局只有两种,一是原本勤恳踏实、埋头苦干的人积极性大挫,进而看投事实:踏实勤干毫无出路,吃力反倒不讨好,改学习“劣币”的说多干少,于是,逐步从“良币”演化为“中性币”,最终成为第二个、第三个、第N个“劣币”类种人;二是“良币”接收不了这种现实,最后愤而离开,或调离此部门(如果公司内部有适合“良币”生存的土壤的话),或断然辞职另谋高就。自此,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已然完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