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千道一万,最终的一个想法就归咎到钱字上,绕了那么大一个圈子,甚至可怜巴巴搬出自己还是弱势群体的话语来,最终还是在副总“你开个价”的逼问下,才绕到他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上。那家伙胃口还不小,要半年的薪资,理由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自己需要半年时间寻找新工作——差点笑喷;公司配的车他还要继续开几个月,理由是刚来这边时也开了一段时间其他公司的车为公司服务了,言下之意是连车钥匙都不愿意移交——事实上,他一上任就给他配了车。
说到底,如今是一个双向选择的市场,个人不适应企业自行离开,或另择高枝,企业觉得你不能胜任,选择其他人替代你,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而且作为男人,被动地离开一个公司,毕竟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再如此死皮赖脸来纠缠就更显得很不男人。换成是我,倘若某天被公司免职,我真是巴不得马上结帐迅速离开,从此再不出现在这个公司,心理素质再好,总是觉得这是一个人生经历的失败点。看来斤斤计较的男人也不少呢!
不得不佩服他算计的能力,怎一个精字了得?公司到最后都有了请神容易送神难的感觉了。其实根本不用如此,象他这个年纪、资历的人出去不怕找不到工作,倒是会找不到这么舒服薪资又这么高的工作。走都是既成事实了,还不留一个“善终”?
日期:2006-1-11 18:50:28
六十、此等公务员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好的经济环境,而这个社会的大环境决定了很多时候经济环境受政治环境的左右,甚至很违背经济决定政治的基本原理。在内蒙,偶就遇到过一批让人很哭笑不得的公务员前来审计。
当时一听说他来审计,公司领导真是有种如临大敌之感,特地召开各个部门经理参加的会议,统一口径——各位大概也是看明白了,企业的操作必然有心虚的地方,说白了,一个企业不管怎么规范,总是有违规操作或打擦边球的时候,完全的理直气壮抬头挺胸是做不到的,何况,政府部门来审计时还带了罚款创收任务来的,再者,亲自下来审计还不查出点问题,对自己的审计水平也不是个交代啊!加之去年曾跟他们之间闹得比较僵化,所以综合起来,大家都高度重视。
人还没到,审计用的办公室自不必说,连水果、烟、冷饮等配件都一一准备妥当,颇有点当大爷供起来的意思。原本心里还嘀咕呢,用得着这么隆重么?没想到等杀过来之后就发现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啊。对方来审计的都是普通科员,因此准备了相当于浙江的大红鹰价位的烟,结果对方一看,就说:“我不抽烟。”没一会儿,从自己口袋掏出包中华来叼上了,这不是很明显暗示我们的烟太差了?赶紧差人买去,笑呵呵收了——想吐他的感觉产生了。送上伊丽的冷饮(实在是当地的垄断产业太厉害啊,附近的超市都买不到哈根达斯、和露雪之类的在他们看来显档次一点的冷饮),对方瞟了一眼,就说:“我就看看行了,不吃。”——想骂他的心都有了。中午十分,跟对方说我们已经预定了##酒店包厢,一起吃个工作餐(我那是客气说,工作餐哪里用上酒店吃的,员工食堂不就ok了),结果对方很不屑地说:“这种酒店哪里用得着预定啊!”得,换了个五星级的酒店,他们总算“赏脸”了。吃饭前还拉着我们去看卖场,暗示自己喜欢什么牌子的什么咚咚,想装没听懂都不好意思自己有这么低下的智商了——想抽他的心都有了。最后的最后,直接电话说自己看上什么什么东西,当然是要万分解风情地说,您方便在哪里见个面,我们把东西送过来。——绝对连鄙视他们的力气都没了的说。
这副嘴脸真的很让人作呕,审计对他们而言大概就意味着给自己捞点实惠给部门挣点罚款,转而年终奖好看点,归根到底还是对自己有利。就这个一个审核帐务时几乎一窍不通随便翻翻的家伙,赶这么拽到天上去。所以说这不是一个能发展起来的城市,即便有人愿意投资,大概也会被这权力等于一切的政治环境吓跑的。当然,如果能搞定核心人物,那么一路绿灯也是很畅通的。曾经有一位朋友跟我说他工作走过很多城市,最好发展业务的是那些不发达地区,只要搞定他们的头头(这些头头往往就只要钱就可以搞定,且很多时候自行开价,省去了迂回摸索的过程),一旦搞定,不会考虑对单位造成了多少损失,把权力能涉及的业务统统一手交给他,有几分一次投资终身收益的意思。
腐败在哪都有,只是落后的地方更露骨,更直白,在南方如果收取现金贿赂,多少还要看看送钱的人是否可靠,这钱能不能收,在内蒙真的有种来者不拒的感觉。
不可避免地,这其中推波助澜的还有恶性循环,在这家企业那些蛀虫获取了这么多的个人利益,在另外一家如果不能达到类似级别,还不准备三五双小鞋给你?企业也就在逐渐的斗争失败中屈服,以至形成了潜规律。
日期:2006-02-07 18:44:22
六十一、妙语开花
最近在看《人性的弱点》这本书,虽然并未如它所宣传的一般是“继《圣经》以后第二畅销的书”,但至少看后还是能给人以启发的——我定义一本书是否值得一读,就是它能否给人以启示——所以,这还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向各位推荐之(呵呵,偶可没赚广告费啊)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古语听得多了,足以磨出老茧,但是个人认为此言只能说对了一半,因为好事同样会传千里,只是当事人多少对于好事的传播大多持支持甚至暗中推波助澜的态度,因此对于好事的传播范围当然是不加限制甚至期待着美名远播才好(当然,中五百万之类的除外,呵呵);对于坏事则多少希望能淹没下来,当事态不依人所愿地向外蔓延时,只好拿这句古语安慰自己了。引子这么长,想说的是:背后说人坏话很可能不久之后传入当事人的耳中,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和麻烦,或者埋下人际关系的隐患;背后说人好话同样很可能被传播到当事人那,往往当事人在听到有人在背后赞美自己时,更容易相信那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赞美,无疑地,赞美的分量添了不止一点点。更何况,坏话要背人,好话未必需要背人,对人的赞美大可以大大方方地当着当事人的面抒发出来,只是表达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语言功底,千万别变质成那种让人一听便是刻意的奉承、吹捧之言,导致效果适得其反。
她是我的上司,一个年近五十的女老总,几个月接触下来,我对她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她的工作方法绝对是以正激励为主的。认识她是在总公司的食堂,我来之后的第二天,在我尚未知道她的头衔之时,她居然知道我从哪个单位跳槽而来,饭后跟人打听才知道她的头衔。第一次长时间交谈是在来上海的火车上,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给我留下不错的印象,虽然她跟我聊的多半是对儿子的教育方式,直觉判断:她应该是一个能给手下以机会的领导。其实人在为人处世上很多时候是共通的,工作中、生活中并不是那么地泾渭分明,我一直认为正直的人对工作对生活同样正直,贪婪的人对什么都是那么贪得无厌,所谓本性的东西必然会渗透到各个方面。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原本的计划留杭的情况下决定留在上海工作一段时间的主要原因之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