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行动要注意,话语也要关注。对方吃了一碗米饭之后,往往有人会说:“你还要饭么?”说者无心,但听来颇别扭,什么,你没觉得这话有什么不对?那你肯定经常说!“要饭”这个职业毕竟还是不太光彩的。
哈哈,写了这么多,似乎吃饭是很累人的活,所以,偶最喜欢的还是跟家人朋友很亲密滴吃饭,套用超女的歌词就是想说就说想吃就吃,这才舒服么!
日期:2005-12-19 20:27:04
五十八、抱怨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
她,一个三十三岁的未婚女子,在一个不轻不重的岗位上做着财务工作。最初的亲近感来自于老乡的亲切感,原来我们的老乡不过相隔不过十几分钟路程,可谓老乡中的老乡。大多数人很容易对地域产生天然的认同感,我也不例外,因为地域,彼此之间多了一条共有因素而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走得比其他人稍微近些。
于是,越来越多的抱怨从她的口中飘到我的耳中,她对自己处境的不满,对同事拍马顺溜的不满,对薪资制度的不满,对工作量的不满,对领导态度的不满,对住宿条件的不满……我能理解一个已经不年轻也不优秀的女子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这些压力有些是家庭给的也有些是自己给的,家里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地催着找个人结婚生子安定度日,而她依然独身,但是一味的抱怨真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财务工作确实很需要耐心,需要细心,琐碎得有时候让人烦躁,退一步说,有什么工作是不需要操心的么?即便是二奶这样轻闲的职业,那也需要精心打扮自己,担心年华老去宠爱不再——玩笑话,呵呵
如果对公司现状不满,要么心安地接受,按部就班,熬到自己头上的某个岗位有空缺或者因业务发展需要扩张时产生新岗位之际,以老员工的身份替上;要么想办法改变,走实力路线也可以,用能力说话,当然这个能力得让领导看到;走领导亲和路线也可,只靠单纯的拍马顺溜就能让领导认可的很少,多少还是要有点真本事的,别以为领导们都是傻子,多年摸爬滚打出来的老油条能那么菜?或者,选择跳槽,工作机会还是不少,关键看个人能不能有那个决心、实力和运气。真的很想告诉她,如果想改变现状,把埋怨的时间用来改变吧!——只是我没那个勇气说出口,如果不是很铁的关系,苦口的良药和逆耳的忠言还是不要说为妙,不是每个人都能听得进去不同的声音。
对同事吐露对某人的抱怨其实是很不理智的一种做法,人很容易因为某项共同利益而结成一个个小团体,而这个小团体的牢固程度会随着利益的变化而变化,也许今天他属于这个小团体,明天就在那个小团体中了,那么一旦团体所属变化了,之前认同的抱怨很可能变成传播的唾沫,可以想见,抱怨者的角色在这个时候有多么尴尬。
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人并非生而平等,很多元素在起跑线上就已经分出了伯仲,比如出身的家庭背景,比如受教育程度等等,只是这个起跑线上的高低并非伴随着每个人一生却一成不变的,你可以选择迂回上升,我可以选择冲刺迈进,左右生活的主导毕竟还是自己,只是谁都清楚低起点的会付出更多。
有时候我们害怕改变现状,害怕改变之后带来的不是惊喜而是惊吓!没有勇气改变,那就留点力气改动。试着从改变自己的情绪开始,一点一点改变自己的工作状态、生活状态。某些时候偶也是一个容易发牢骚的人,只是发牢骚的对象不会是我的同事、工作伙伴,倒是会把亲密朋友当成偶滴情绪垃圾桶,万幸还有那么几个知心的人可以让我调节情绪,真正的朋友会静静地听你述说自以为的不满,然后逐条分析,有认同也有批评。
对现状不满足是对的,可以给自己一个跳起来触摸梦想的动力;对现状不满是双刃的,往前一步是理想,退后一步是空想。抱怨的花结不出丰满的果,自己开的花自己结的果只能自己品尝,那么,为什么不开出丰富的花杰出丰硕的果?
日期:2005-12-30 20:04:10
五十九、什么是精到家
首先声明偶对地域没有什么歧视,不过一个地域确实会有一点特色因素渗入人性,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但是这次见识到的精明到家的人,正是外界盛传很会算计的上海男人(希望不会被仍砖头啊~~偶先闪开100米元,开始细细道来)。其实这个地域观点很是偏颇,南方人中也有粗犷豪放的,北方人中也有温婉细致的——所以最开始的话大家就当偶什么都米说哦!
这位上海男人在我来上海之前就是上海分公司的常务副总,只是能力和做事方式似乎自上而下不认同,他自六个月以前上任以来做过最大的业绩就是将公司各部门的负责人一一更换成自己人。刚上任就大面积更换自己人其实是很危险的一个举动,对自己和替换的自己人能力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这么做很容易产生反面效果,最后让自己进退两难。
新进人员倘若水平与之前的部门负责人旗鼓相当,人的心理定势都会下意识地觉得不如从前,因为一样的水平为什么非得用你自己人,肯定是别有用心;倘若水平还不如之前,那更是糟糕,你相当于是剔除精华,收纳糟粕了,这种行为除了作谋取私利的黑色解释,找不出更好的理由了,否则干么大动人事干戈?最好的状态是水平高于从前,那么这个高还不能高得微不足道,必须高出足够的分量来,大众才会信服,才会觉得你这个老总的上任三把火烧得值得,否则断然是生出各式各样的不配合和隔阂来。一般聪明的人在新到一个陌生岗位上任之后,会选择蛰伏一段时间,先把眼睛擦亮摸透情况,再逐步动作,或安插人马,或部分改革,或干脆将原来的优秀人马笼络了过来——能力强的人既然能为前任效劳,为什么不能为“我”所用?
因他的大动作导致人心极度不稳,走了不少原来的骨干力量,而他自己网罗进来的人却没给他脸上添什么光彩。我估计能力一般是一个原因,大家的不配合也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原来干得好好的领导被逼走,剩下的手下不管是出于不服气的心态也好,带着兔死狐悲的心态也好,或明或暗的不合作是必然存在的。开始阶段,他还经常在公司开个会什么的,不过据说会议上以挨个批评为主,骂得大家都用“宠幸”来代替挨批了,如果某天说谁谁又被宠幸了,哈哈,那就是这个人今天又倒霉被批了。到后来几乎十天半个月都见不到一面。甚至有部分来了一两个月的新员工根本不认识该老总长什么尊容。拿着那么高的薪资却不干点对等的事情,断然是生不出好的信任度的,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对他的整体工作的全面不认可。最后总公司对他进行了免职,接着好戏上演了。
先是他不愿意进行任何移交,三请四请之后过来,不谈移交事宜,一直在那说自己半年来对公司所作的贡献,说以前人心涣散,都是自己把队伍带得很有凝聚力;以前工作没有程序,都是自己一手建立;以前合作方不满意,都是自己将关系一一理顺……不一而足,吹牛都不打草稿,事实上,合作方的老总曾在看到我们的免职令后很直白的说,这个人要是在我公司早开除了,你们还能忍那么久!他自以为很了得的调研报告最后发现他没动一笔,都是他人的劳动成果。
忽然发现一个规律啊:但凡自己能力不强的人,都很喜欢占用他人的劳动成果,而后到处吹嘘,以达到为自己脸上贴金的效果。可见越是没能力的人越是心虚,越需要用虚假的方式来伪装自己。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