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所辖部门是总公司内人员流动性最小的部门,各部门之间工作量、待遇水平所差无几的情况下,有这么稳定的团队,可见她在稳定人心上很有一手;她能在总公司会议上逐一感谢手下的辛勤付出,即便手下的工作并非那么的让人完全满意,我相信被感谢的人员即便平时工作再辛苦心中再多不满,那一刻至少也有一些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感动;她能在你汇报工作的时候不时地赞美你其中一两个闪光点,即便你自己当时对自己的成果未必十分满意,让你产生一种自己的工作被认可的激励;她能在其他员工面前赞美他们的主管,树立主管的威信;她能在其他部门人员面前赞美你,话语经过哪怕添油加醋的发酵之后传至你的耳朵里,听起来依然会是那么令人开心的;她会在指出你工作的失误或不足时和颜悦色,不说你做错了你失误了,只是告诉你哪个部门是这么操作的你可以去借鉴一下,或者如果换成这么操作效果会如何,即便不是批评的方式收到的也是远比批评强多了的教育效果,往往自己一失误却没有挨批,首先便不好意思起来了;重复积累之后,便容易产生“士为知己着死”的效忠情节罗!
毫无疑问,她是一个绝顶聪明的领导,懂得如何用人,如何调动人的激情,为其为部门为企业服务。中国人往往过于含蓄,不善于或者不愿意表达自己对他人的赞美,我们容易看到的是这般的领导:对于下属工作不足之处严厉指出,似乎批评不严厉不足以显示自己的领导才干;对于下属工作的高明之处蒙声不响,似乎干得好是理所当然的,那般吝啬他们的赞美之辞。时间久了,手下难免郁闷,工作效率的降低可能性非常大,说不定还会选择换一个环境换一个上司去透透气了。
很多经理人管理着不小的团队,论专业知识他未必如手下的精通渊博,论工作经资历他未必如手下冲杀多年,论社会关系他未必如手下枝繁叶茂,但是他有调动团队积极性的能力,能把每个人潜在的激情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能让每个人的长处都得到恰如其分的发挥,我想,这样的经理人该是大家都想挖的人才,就象拿个魔棒的神仙,可以把手下点石成金。
试想,用赞美的方式既然能达到批评教育的良好效果,还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我们为什么非得选择剑拔弩张的方式呢?工作中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辞,对下属、对工作伙伴、对上司,甚至可以对竞争对手,生活中同样可以将美丽的赞美之花送给我们的家人、朋友、爱人、同学,当妙语不断开花的时候, 人人都是以阳光的心情去面对工作的挑战、生活的考验,任何困难都相对容易翻越得多了!
日期:2006-02-15 20:29:09
六十二、忠诚比能力更重要
五年前听到这话,绝对十分反感,认为这一愚昧的认识谋杀了众多的英才;三年前听到这话,多半会不屑一顾,觉得只要有能力上哪都发光;如今听说这话,不得不承认,对于企业或领导而言,这个话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被认同的。根据前面三句话,得出结论:人的认识是随着经历、阅历的发展而变化滴。
如果将忠诚与能力作为坐标轴的两个参数,那么能力强又忠诚度高的员工是最受欢迎的香饽饽,其次是能力弱又忠诚度高的员工,再其次是能力强又低忠诚度的员工,最不愿意要的便是能力与忠诚度双低的员工了。相对而言,能力与忠诚度在一定范围内会呈现反比趋势,并非能力强的人本质上都不忠诚,而是能力强的人能选择的机会更多,面临的比较和诱惑更大,因此跳槽或者自立门户的可能性也就更大,可能会出现猫把本领都教给老虎之后只能靠上树来逃避打击的结局,所以对忠诚度的偏重比例一点一滴地加重了起来。当然,这一说法并不绝对准确,只是一个相对普遍的规律。
曾经有某个政府机关混迹多年的人就明确地说,提拔手下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对自己的忠诚,即便能力与实际位置有差距,一定范围内还是会拔苗助长地将其提升,手下有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人自己工作起来也比较放心。有这样的想法的人在职场绝对不是个别的,人未必都喜欢唯自己马首是瞻的人,但是绝对毫无意外地都希望自己的手下跟自己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力能往一块使。
Y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初见,她只是一个看上去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再相处却觉得性格里面很有点欺上瞒下的水份,业务也是半路出家谈不上精通。对领导交代的事情绝对是第一时间办得妥妥当当的,对底下的员工却经常没个好脸色对待,听到她以不耐烦的话语对待同事或下级员工真的不是一两次,但就是这样在员工中不受好评的人,领导依然很看重,并已经有提拔的意思透露了过来。作为老江湖的领导,能不知道这些情况?即使不是全部知晓,也肯定晓知一二,依然看重她就是因为忠诚。因为忠诚,她会把领导交代的事情当成头等大事来对待;因为忠诚,领导能从她口中知道很多发生在员工中的言论和事情;因为忠诚,她没有跳槽的心思。这便是证明论题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然,这么说并非否定能力以为追逐忠诚,只是一个聪明的领导会在能力与忠诚之间选择一个恰当的平衡点。两个元素能达到双高,当然是一种皆大欢喜的好局面,如若不能,就会在两者之间有所偏重,让我在能力与忠诚的天平之间增减砝码,现在的我也会很没有创意地选择把一部分筹码放在忠诚这一边上。
日期:2006-02-28 19:42:50
六十三、有容乃大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是人的胸怀。”要做到大海般、天空状的胸怀固然很困难,但最起码的必须具备一个能容人的胸怀,即便撑不了航母,也得容得下几条舢板吧?
在职场中遇到胸怀宽阔的同事是你的幸运,遇到胸怀博大的上司更是你的福气了。职场新人们,锻炼自己做个胸襟开阔的人,即使有不适应,即使有时无法控制,也一定要学着一步一步打开自己,今天容纳一个人,明天也许就能装下一片天空。要知道能容人不仅是种美德,能容人才能容己。
公司里一个八十年代初的小姑娘,有着出人头地的急切,有着努力提高自己的欲望,有着能言善道的口才——缺的什么?唯一缺的就是宽阔的胸怀,如果不改变,那么我不看好她的职场人生。但凡有公司同事介绍人员前来面试,她必然心有不满,不仅表现在脸上还表现在嘴上,往往最后所推荐的人员未能成为我们公司的员工,但几乎公司大半的人知晓了某某人推荐亲戚朋友过来的消息。
我不认为内部员工推荐是见不得天光的事,推荐人才无可厚非,只要走的是正常的应聘程序,遵循的是“任人唯贤”的基本原则而非“任人唯亲”。好的人员,是谁推荐的无关紧要,关键所在乃是此人是否真的适合公司,与公司的理念是否切合。没见不少跨国公司还有对推荐成功的内部员工施行奖励的措施么?她的这种行动恰恰透露了她心胸的狭窄,害怕他人进入成为她强有力的竞争者,更害怕他人因了亲戚朋友的关系而威胁到她既已占据的分量。
“对上用热脸、对下用冷屁股”一度是种流行的猴子爬树的职场哲学,个人以为,这一哲学有点太势利、太狭隘。能讨好上司是种职场生存能耐,能亲和同事、手下同样学问深刻。不管人在何处,只要工作,总离不开他人的配合与协作。把潜在的竞争者都排除了,你试试一个人战斗的滋味?武侠小说里不也经常有高手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寂寞么?
这样的人一旦提升,必然是个无法给予手下足够成长空间的上司,害怕手下超过她的那种惶恐一定会指挥她的大脑下达各式压抑手下的行动指令,也就可以推断她所代领的团队气氛无法融洽活跃。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该是带出多多益善的后续力量来。不能不说,允许手下赶上自己甚至超越自己,是种难能可贵的职场美德!胸襟这种东西,很大程度与从小的教育有关,当然后天的个人修炼也有着不小的渗透作用。因为狭隘,鼠目寸光,她看不到公司的范围是不停发展业务是不停扩展的,新的岗位需求肯定逐步扩大,舞台就在不远处,就看你有没有这个能力登上舞台;因为狭隘,嫉妒丛生,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她要思量半天,总觉得谁的到来都是对自己的莫大威胁,企业原本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来人去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她把竞争更多地看作是威胁,某种程度而言,是对个人能力的不自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