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众生相》
第16节

作者: 涤影
收藏本书TXT下载
  前文《十五、围成效应》里面提到的那个同事,在这次也成为裁员员工里面的一员,因为他所在的整个部门都被裁员了。正如前文所言,那是一个闲职。如今正焦头烂额托人找工作。倘若不是当初他自己的选择,凭他的业务能力,最差也是在众多业务中位居中流,裁员无论如何是论不到他的。不得不说到一个选择的问题,人生路上有很多分叉路口,今天选择左拐还是右拐,明天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谁也不知道拐过之后,沿途是美景如画还是荆棘丛生,今天能做的只是尽可能考虑周全地选择一条越走越宽的路。

  其实最难抉择的是那些公正的部门领导,手下的员工能力相当、工作也都认真负责,谁都没有太明显的优势、谁也没有太大的过失,考虑谁该离开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当一个个开始单独谈话的时候,我相信推开会议室的门进去的人内心都是忐忑不安的,虽然未必人人都觉得这份工作多么地难得多么地让人珍惜不已,被动离开和主动离开毕竟是不一样的心情。被动离开多少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否定,即使表面上很多人平静如水,但内心深处都是有挫败感的,或深或浅。在没有明显的其他能力差异的条件下,学历、忠诚度被最大限度地用来作为衡量标准了,于是学历、忠诚度双低的人离开了,双高的人留了下来。想说的是,如果不是百分百打算离开的,不要动不动在公司散布诸如“我想去广州找工作”、“我不想在这里干了”之类的话语,否则对你的企业忠诚度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成为一个裁员的标准了。

  裁员过后的办公室显得空荡荡的,让人觉得不太适应,但似乎公司也正常运行,可能前期有一些磨合成本,但是,没错,它也运转得好好的。劳动力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人的潜力也具有很大的弹性。裁员后的公司看似又恢复了平静,但是对每个人多少都有触动,至少我自己的危机意识就增加了不少,如果我的工作可替代性很强,那么就难保被动离开,所以增加自身筹码非常必要,我想我需要充电了。

  日期:2005-3-9 12:41:22
  三十、机会稍纵即逝
  以往虽然总是听到机会需要自己把握之类的话,听到之时不免有老生常谈的感慨,最终听过也就罢了,对此也只是一个粗略的认识。但最近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机不可失”。由于我自己的犹豫不决、也因为不够自信的成分在作祟,结果是我失去了一个很不错的机会,让我狠狠地后悔了一把,不过也算是赚了一个教训,至少以后,我不会再这么轻易让机会溜走了。这也算是一失一得了——不知道这个是不是类似“质量守恒原理”?

  分公司有一个部门经理主动辞职,他的辞职其实是他权衡了诸多因素,感觉自己再待下去,下一步很可能非常没面子地被公司查出问题而导致下课,被动离开不如选择主动离开,以诸如“家里需要人照顾”、“工作太累”等类似于古代官场中“告老还乡”的理由申述辞职缘由,并且在一天之内办好手续离开了公司。说到这个部门经理,能这么多年一直待在公司不出力却地位不动摇,很大部分原因是靠着分公司的二把手护着他。不管是他部门内部人员还是其他部门的人,很大一部分都对他的工作曾经表示过不满,只是有的人说了有的人没说。曾经有员工亲自跑到分公司一把手那里,很明确地说:“公司要想搞好,这个部门经理必须换人,否则,公司别想有进步!”话语虽然有偏颇的成分,说得分公司一把手脸色都变了(大概是觉得此话有点说领导不会挑人的成分了),但是也算是道出了大部分人的心声。

  如果只是没有工作能力倒也罢了,但是他的贪心还相当地大,市价5毛的东西,他敢报2元,以百分之三百的贪欲空间侵吞着公司的大米。诸位也许会说不就是贪了1.5元钱么,蝇头小利罢了,但是诸位不要忘记我还没有乘以数量呢!东窗事发的时候,居然还把他的一个下属推上了舞台,那个无辜的小姑娘开始还被他洗脑得有点傻乎乎,居然还真的帮他承担了所有事情,以为按照领导的意思办了,以后领导就会照顾她。社会阅历不丰富的人,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人利用,真的。一旦帮领导都担当下来,那么下一步他要做的不过是“杀人灭口”罢了。果真,通过裁员这把刀,他悄无声息地把她给灭口了,大概也是以为从此自己的身边就少了一颗定时丨炸丨弹吧。不过什么叫多行不义必自毙,在他得意不久的时候,传出风声:总部要派人来查他了。大概是有人实在看不过去,给举报了。而此时,他一直的靠山——倒了!靠山的下课对他的离开是一个很大的促因。于是,他能选择的不过是主动离开了。

  在我得知他的岗位空缺之后,有竞岗的意向,但是对自己似乎还有点不够自信,于是在犹豫中浪费了半天的时间。考虑再三,我决定竞岗,但是当时我的直接上司在总部开会,我想这个事情最好还是得先跟自己的直接上司谈比较恰当,否则可能会有不尊重他的嫌疑,而我的意识中一直认为类似这样的事情最佳方式是面谈,电话沟通似乎不是很合适。我的打算是,先征得直接上司的支持,然后去找分公司经理面谈,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安排。于是,我在等待他开会归来中又浪费了一天时间。而事实上,我不知道一个机会如果能给你一天半的等待机会,其实也不算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了。只是,当时的我没有意识到。

  在我的等待中,分公司已经开会讨论出了人选。等我或者消息的时候,也是我跟老总谈完的时候。一切都变得难以转变了,至少人选已经出来了,是会议通过的。谈完后,他们都说我以前没有提过这事,他们都不知道我有下去分公司做部门的想法。可见,我的身上还有另外一个缺点——缺乏跟领导的工作交流。曾经看到过一句话:不能让你的领导知道你的野心,但必须让他们知道你的抱负。很有道理,马上产生共鸣,只可惜自己亲身体会才把理论彻底吸收了。

  如果说之前犹豫期间我对自己还有点信心不足的嫌疑,那么人选出来之后,我立马认识到了自己的另一个错误:自信心不足!因为他们选出来的并非是十分优秀了得之人,开始我考虑的自己阅历不够、锻炼不够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障碍,此君跟我同年进公司,不管从哪方面,我都应该很有自信地跟他竞岗。也因此,让我后悔得当天晚上有几分失眠,哈哈。

  北京的这个机会犹如一扇门对我关闭了,同时却给我开了另外一个窗口。有一个分公司也恰好有部门经理岗位空缺,这次争取虽然有点时间滞后,但也通过沟通让领导们知道了我有下去锻炼的意向,他们问我是否愿意去。说实话,不是很愿意去那个遥远的城市,虽然是省府,虽然也是同样的部门,但是我已经习惯 了呆在大城市,生活工作学习都十分方便。而且,人往往在安定的工作中产生惯性和惰性。咨询了家人和朋友,不同的人意见不一。父亲支持我去锻炼一下,觉得既然选择了不留在父母身边享受安逸,那么一旦有机会就应该抓住;母亲总是更多地从温情的角度考虑,担心我只身一人在举目无亲的异乡,工作压力大,身体是否承受得了(我经常生病),她不期望我做一个追逐事业而忽略生活的人。朋友的意见也不尽相同,有的支持我去锻炼一年,然后依靠资历和锻炼后的能力再次选择;有的觉得北京毕竟是个机会多多的城市,与其去那不如留在这另选机会锻炼。他们说的都没错,只是角度不同而已。需要作出最终选择的人还是我自己!没有机会的时候烦,有了机会还是烦,人生的一个奇怪状态啊。人的一生都是处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过程之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