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众生相》
第17节

作者: 涤影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说实话,让我犹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薪资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我需要面对更大的压力和工作强度。似乎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得”不偿“失”。(不好意思,偶也是个俗人,也要算计自己的荷包呢)一个多年好友的话提醒了我:给你机会让你锻炼,难道不需要你付点学费么?参加各类培训尚且要掏价格不菲的培训费,你何尝不可以将未加薪的薪酬空间当作学费?也许就是那个时候,我下了去的决心。说不担心那是假的,毕竟在那边除了公司的同事,我谁也不认识。初期的不适应也在所难免。也许现在不动,我以后再也动不了了,一旦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很多时候要离开一个城市是有太多的牵绊的。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如果是诸位,不知道大家会如何选择?现在只等着找到合适的接替我的人,就要踏上行程了。不管选择是否正确,我给自己一年的期限,一年之后如果公司内部其他城市有更好的机会,我就争取内部异动;如果没有,选择跳槽,我不想在那边待很久。(这话可不能到处说,不然大家觉得你不稳定,哈哈)在这一年内,我会尽力学习和锻炼,这本来就是我选择去的目的,希望各位能给我祝福和支持哦!

  也许到了新岗位,能为各位带来更精彩的分享!
  日期:2005-3-23 17:09:05
  三十一、接替我的人
  来接替我的女孩子,是从管辖范围内的其中一个分公司抽调上来的,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工作交接和帮带工作。我也是从那个过程过来的,明白有一个尽心的老师带你帮你对自己进入状态的快慢是很有帮助的。就我个人角度而言,我几乎把所有的资源都交接给她了,带着她一一认识了所有的部门经理和其他员工,关照他们以后多多照顾;与总部对口的人员也都说明情况进行工作交接,让她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手把手教她工作流程,不懂的,再次演示,把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分别罗列,一一提醒......

  应该说,她是一个比较聪明也比较会来事的人,刚到岗就到处送礼物,礼物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拉近距离的媒介,不管承不承认,被人重视的感觉还是不错的,或许收到礼物的你未必中意这个礼物。因为礼物不是很贵重,我也收下了。但是我可以很问心无愧地说有没有礼物,我都会用同样地热情去带她帮她。只是有点意外地发现了她与从前的同事的聊天。

  交接的那几天里,我们一直共用一台电脑,而由于我即将离开北京,送行的饭局将那几天的午饭时间占得满满的。有一次吃饭回来,她很慌乱地点击窗口,很不幸,我已经看到了上面的话:“她什么都不带我,都要靠我自己”云云。聪明的选择就是装作什么都没看到——我在内心笑了一下,这个“她”无疑指的就是我了。没有生气,只是失望。我对她其实挺交心的,觉得一个女孩子出门在外离开父母离开从前的朋友从头开始工作不容易,能帮的地方我尽量帮,只是没想到有点“驴肝肺”的结局了。也许她说这话只是为了衬托自己的能干,没人带照样做得很顺畅很上手,我理解她内心的小小虚荣,呵呵。

  日期:2005-3-29 15:13:24
  到任之后几乎没休息,马上开始接手工作。遇到的第一个棘手问题,就是确定2005年社保基数的问题。其实从个人的公平角度来看,我是不愿意做这件事情的,但是为了公司能够扭亏为盈,节约费用,这步棋不得不走。按照正常的程序,我们的社保基数必须较2004年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一旦提高则公司必须支付更多。我其实是干了一件损害员工利益的事情,但是立场不同,我只能选择照顾一边。

  当时,公司领导对我能否解决这件事情没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可能觉得对我而言社会经验的缺乏是一个很大的弱点,因此摆平这件事情的可能性很小,他们早早地向上级部门递交了增加社保基数的申请。
  由于前任与社保部门没有任何交情,在这个办什么事都要看关系看人情的社会,没有交情办事的难度系数就增加很多。其实从内心深处,我很排斥这种人际交往的方式,但是没有其他的选择,我只能上。部门负责人事的女孩跑了好几趟,都以各种手续不全为理由给打回来了,我知道不是手续全不全的问题,只是佛没有拜到位的问题。电话沟通了一下,说话很公事公办,“你是为了工作,我也是为了工作,希望我们相互配合,共同把工作做好!”——是不是很象政府机构的工作报告内容?其实越是这样的人应该说越容易搞定。接下来亲自跑了一趟,打着了解社保流程的幌子,不过是去探路的。谈话的内容也是比较无聊,无非是初到此地多多关照诸如此类的空话,去的目的很简单,只是想约他一起吃饭,如果答应出来吃饭,那么一切问题都很好解决了。

  第一次约吃饭,被拒绝了——事后我检讨了一下,哈哈,还是缺乏经验,被拒的理由很简单,我说话的地点不对。但凡想腐败的人,没有一个愿意给人腐败的印象的,相反越发地要伪装出一副廉洁奉公的面目来。他是断然不会在人来人往的办公室答应饭局的。可见偶的第一次行动属于策略性失误,呵呵。
  第二次,直接电话过去说在某某酒店订了座,时间定在几点,下班后请一定光临,照例是要拒绝一下的,我说:不谈工作,只为交个朋友,初来咋到熟悉一下。客套之后就答应了。带了一个下属过去,怕这边的人喝酒海量,有个人同去相对安全点,还能帮我挡点酒。酒是一个活跃气氛的好介质,能在短时间内让陌生人之间熟识起来,喝高兴了事情也就办妥一半了。带去的女孩酒量不行,但人挺机灵,路上我就跟她说,酒桌上一定要机灵,看到对方的酒杯下去一些就马上倒酒,争取让他们多喝点,我们就能多保持点清醒。原本以为只是来一个人,没想到那位科长带了五个人过来,吓着我了,不是怕买不了单,是怕喝不了那么多。吃完之后发现自己的酒量还是有点潜力的,之前只喝过一次白酒,是在蒙古包被好客的牧民边歌边敬的酒,这次居然也又是白酒又是啤酒地喝了一通。

  吃饭的时候绝对不谈公事,不然目的性太明显可能会让对方反感,觉得此饭局属于很明显地物物交换。一圈名片递了之后,相互算是认识,然后便是敬酒,嘴巴甜一些自然不吃亏,北方人有个习惯,喜欢在姓后面加个哥或姐的称呼叫人,那咱就多叫叫,管他是不是比我大,先叫了再说——没有人不喜欢听好话的。边吃饭边闲聊,自然会不自觉地绕到工作上,就开始跟对方叹苦经了,公司效益不好去年差点撤掉,今年如果再不盈利,可能就无法生存,压力很大云云。聪明狡猾如他们,怎么会不明白弦外之音。可能女的在公关的时候有一定的优势,把自己置于弱势地位,能让那些人自我感觉良好,也许会在职务之便照顾一下。

  他们几个还算善良,没有宰得很凶,倒是其中的一个老头上来便很不见外地先要了三包好烟。以前有更厉害的,上桌就说:“咱们这里也没外人,先来点鲍鱼燕翅吧。”结果那个饭局生生六个人消灭了一万多孔方兄。
  虽然自始自终,都没有把话说透,但有那句“能照顾我一定会照顾”的话就ok了,说明偶喝得头晕晕还是值得的了。临走之前还把事先准备的礼物给了哪位科长,几乎没有推辞便收下了,可见这种局面他见多了。回家后倒头就睡,半夜醒来异常清醒。
  果然,第二天,社保基数便毫无悬念地定下了,为公司节约了几万元。这类人就是很有点手中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想法,所以如果没有及时上贡,很可能扬着冠冕堂皇的政策理由来卡你,企业没有不打擦边球的,如果他们存现想找茬,很容易被卡。
  虽然领导们对我能办成此事比较意外,但说实话我很不喜欢做这类事情,没办法,在其位谋其职,这就是——工作!
  日期:2005-3-31 9:48:01
  三十三、关系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