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
第59节

作者: 陈禹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05-31 21:50:09

  心理关羽60
  大军将行,关羽却做了一个梦。
  关于梦见一只黑猪,其大如牛,奔入帐中,直冲自己而来,狠狠地咬了关羽的脚。关羽痛极大怒,急忙起身,拔剑斩之,只听到声音像撕裂了布帛一样。
  关羽惊醒后,觉得左足隐隐生痛,心中惊疑不定,连忙把关平叫来,诉说此梦。
  关羽叹息道:“我内心有一种不祥之兆,看来我已经衰老了,不能再上阵杀敌了。”
  心理学家微微一笑,不由想起了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以经典名著《梦的解析》闻名于世。一般人一提到梦的解析,就会条件反射地想起他。弗洛伊德将梦中的象征看成强烈的、无意识的、被压抑的愿望的符号表达,而且和性挂钩。但其实这只是一家之言。实际上,各种文化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对梦进行解析。也就是说释梦是某一种特定的文化组织架构的一部分。中国人就有有中国特色的《周公解梦》。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关平是怎么解梦的。
  关平说:“父亲不必多心。猪亦有龙象。龙附足,乃是升腾之意,随后必有吉信。”
  关平为何如此解释?
  实际上这是一种人类固有的选择性知觉。尽管这个世界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但人们头中对这个客观世界的认识却从来没有客观过。当人们自以为自己很客观地来看待这个世界时,其实不过是头脑中的带有倾向性的选择投射。对同一个事物,人们往往倾向于将其解释为符合自己预期的那个方向。
  1951年11月23日,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橄榄球队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帕尔默体育场进行了一场比赛。比赛非常惨烈,刚一开场,普林斯顿的一个明星球员就被打折了鼻梁骨而离场。随后,达特茅斯的一个球员也带着一条伤腿离开。最后,普林斯顿赢得了比赛,但比赛中双方都得到了同样多的黄牌和红牌。
  赛后,双方都怒气冲冲,互相指责,并不断发布指责对方的言论。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一场关于球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该由谁来负责的大争论。
  这场混战引起了艾伯特•哈斯托夫和哈德利•坎特里尔的注意。他们在1954年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向163名达特茅斯学生和161名普林斯顿学生询问:“从你观看的比赛现场或录像,或者你所阅读到的相关报道来看,你认为是哪支球队先挑起了争端?”
  不出所料,达特茅斯的学生和普林斯顿的学生的反应存在着明显差异。达特茅斯学生中有53%的人认为双方都有错,只有36%的人认为是是有达特茅斯队挑起事端。而普林斯顿学生中有86%的人认为是达特茅斯队挑起了事端,只有11%的人认为双方都有过错。
  为了搞清楚到底为什么对同一客观事件,会有如此大相径庭的看法,哈斯托夫和坎特里尔再次在两所大学里找了两组学生,让他们观看这场比赛的录像,并要求他们采用相同的评价系统记录下他们所注意到的犯规行为。

  实验结果显示出了强烈的选择性认知偏差。达特茅斯的学生观察到两队的犯规行为几乎一样多。而普林斯顿的学生则观察到,达特茅斯队的犯规行为是普林斯顿队的两倍多。双方的认知偏差如此之大,以至于当普林斯顿送了一份比赛录像的拷贝给一些达特茅斯校友供他们集体观看时,一个曾经观看过比赛录像的达特茅斯校友发现,他在这部录像中竟然看不到达特茅斯队的犯规行为。他感到非常疑惑,甚至发了一份电报要求普林斯顿提供完整的比赛录像。

  哈坎二人由此得出结论:看上去这个比赛好像是许多场不同的比赛一样——人们常说,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态度。事实上,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而且具有误导性。因为实际上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每件事情本身就是不同的。不管它是一场橄榄球比赛,还是一个总统候选人,又或是胡说八道。
  对梦的解释也是如此。
  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利益立场的。关平的立场和关羽的立场高度一致,他乐于见到关羽身体康健,事业腾达,这样才能带挈自己不断进步。所以,他不由自主地倾向于将关羽的噩梦解释成吉祥的征兆。
  父子情深,关羽也知道关平的强烈倾向性,心中兀自惊疑不定。又再找来诸位下属,齐集帐内,商议。
  这些人中,有些附和关平的解释,认为是吉祥之兆。也有些说是不祥之兆。这些解释其实无不体现了各自的立场。那些认为此梦不详的人,往往认为自己是客观的,实际上他们只不过是比倾向性极强的乐观派稍微距离客观近了一些,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他们和关羽的关系较为疏远,没有强烈地感觉到关羽的衰荣和他们自身的利益有太大的关联。
  正在议论之际,刘备的使者来到,宣布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都督荆襄九郡一切事宜。

  关羽领命已毕,属下众官顿时异口同声,连称关平释梦极有水平。猪龙附足,果然是腾达之兆。
  人在解释信息的时候具有选择性,同样,人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也有选择性。
  这个梦本来是关羽的一种直觉,预兆着他将要经历人生最为跌荡起伏、惊心动魄的一段旅程。直觉是一种非常神秘的感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羽的不详直觉本来是对的。但以他这样傲视天下,从不服输的人,又怎么能轻易接受自己年迈体衰,运道转差的现实呢?所以,当众口纷纭,祝贺他再次荣升后,关羽也在内心忘记了直觉中的那种恐惧和无奈,转而坦然接受了“吉祥之兆论”。

  非独关羽如此,每个人都倾向于做出乐观的预期,哪怕是迫在眉睫的危险已经悄然降临。
  当年的董卓也是如此。
  董卓也做过一个梦。当时,他梦见有一条飞龙罩住了自己的身子。随后王允就派人来报,说禅让台已经筑好,只等吉日,就可行礼。董卓非常开心,以为是自己即将接受汉帝禅让的大吉之兆。他告辞已经九十多岁的老母。董母说自己近几天肉颤心惊,恐怕是不祥之兆。但董卓却哈哈一笑说:“您即将成为国家之母,怎么能没有预惊之报呢?”董卓又对貂蝉说:“我马上就要当天子力,一定立你为贵妃。”

  哪知王允早已设好连环计,董卓死到临头,犹不自知,反而沾沾自喜。
  刘备之所以在关羽出征之前,急急派使者赶来,是因为他终于意识到了对这个兄弟的忽视。
  关羽连续两番形同儿戏的表演,让刘备觉得自己确实亏待了兄弟。但关羽远守荆州,不可擅离,军国大事确实没法实现和他商量,只好在爵位权力上加以弥补了。
  刘备的这次补偿非同小可!这主要体现在“假节钺”这三个字上。

  节代表皇帝的身分,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最高的权利。钺为斧钺,一种刑具,代表着可以对属下之人有生杀予夺之权。“假”字则是暂时代理的意思。
  综合起来,“假节钺”就代表着一个臣下所能够得到的最高权力。也就是说,在荆州范围内,关羽拥有了和刘备本人完全一样的权力。经此授权,关羽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荆州王”。
  也许有人会说,此前关羽不就已经全权管理荆襄九郡吗?但那是诸葛亮交托给他的,和刘备的这次堂而皇之的授权截然不同。此前,关羽不敢擅自出兵进攻,非要费诗前来传令,才敢兴兵。从此只有,关羽自己就有权变决策的权力。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假节钺”之后,关羽就有了光明正大的杀人权。此前诸葛亮要杀关羽魏延,刘备都加以劝阻。实际上,这个权力刘备自己一直是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上的,这次对兄弟确实是全力放权了。
  傅士仁和糜芳得知关羽“假节钺”之后,内心的惶恐不安达到了极点。因为他们二人,虽然归关羽管理,但实际上和关羽一样,都是刘备的属下。关羽并没有对他们生杀予夺的权力。两人若是犯事,关羽可以将其拿下收监,但最后如何处置,还是要听刘备的。当然,如果关羽当时一时冲动,杀了这二人。一则二人确实有罪,二则由于刘关的关系,刘备也不会对关羽多加责怪。但终究与礼不合。

  关羽“假节钺”后,就无须向刘备请示,随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杀人了。当初关羽的那一句恐吓之语,由此也成了傅糜二人噩梦般的咒语。
  权力和荣耀,谁不喜欢呢?但人们往往只看到好的一面,却没想到权力和荣耀有时候也会伤人伤己……
  ××××××××××××××××××××××××××
  心理学家感悟:无论是现实,还是梦境,解释权都取决于你的立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