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
第57节

作者: 陈禹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05-28 22:45:43

  心理关羽58
  孙权深知曹操和自己的合作不怀好意,他决定再试探一下关羽的态度,以便最后下定决心。
  诸葛瑾站出来出了一个主意:“吴侯,我听说刘备已经给关羽娶了妻室,先生了一个儿子,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儿。他女儿尚小,尚未许配与人,我愿意去跑一趟,为主公的世子求婚。如果关羽肯与主公结下这门亲事,那么我们便与他联合,共破曹操。如果关羽不肯,那么,我们就和曹操合作,夺回荆州。”
  孙权仔细想了想,,终于采纳了诸葛瑾的建议。这对孙权来说,实在是个艰难的决定。从孙权的最后决定来看,孙权不愧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因为主动向关羽提亲,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尊就卑。孙权割据一方,早已被封侯,从门当户对的角度来看,应该与刘备大致相等,而高于关羽。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等于是把以前刘备不肯归还荆州、关羽羞辱诸葛瑾、鲁肃以及前去交割三郡的官员等全部一笔勾销。这是需要极大的胸怀和度量的。
  而孙权之所以愿意吞下这口恶气,和关羽玉帛相见,就是因为他看到了曹操是个极其可怕的敌人,与他联合攻破刘备后,下一个倒霉的必将是自己。只有和刘备一方联合,才能保持和曹操攻防均势。
  诸葛瑾作为孙权的使者,兴致勃勃再次来到荆州。诸葛瑾以为,上次关羽看在阿弟的面子上,没有要自己的命,这次必定还会看在阿弟的面子上给自己礼遇,并应允这门对双方都有利的婚事。

  但是,诸葛瑾没有想到,自己到了荆州,派人通报关羽,竟然没有一个人前来迎接。诸葛瑾是个好脾气的老实人,当下也不介意,径直走进关羽的府邸。
  双方见礼完毕,关羽问:“子瑜这次来有何贵干啊?”
  诸葛瑾心想,先提提阿弟总是没错的,说不定生性傲慢的关羽接下来能多给自己一点颜面。从常规来说,诸葛瑾这套做法是很管用的。交往的双方以一个双方都熟悉的人或事物为谈话的起点,往往能够打破僵局,进入融洽交往的阶段。但是,凡是都有例外。一旦这个作为中介的人或物为某一方所厌恶甚至痛恨的话,那么就会起到反作用,反而会恶化双方接下来的交往过程。
  诸葛瑾一直没有搞清楚自己阿弟和关羽之间的微妙关系,根本知不知道自己上次被关羽狠狠羞辱就是拜兄弟所赐,所以,这次他依旧旧话重提。

  诸葛瑾说:“我想我兄弟侍奉汉中王已经很久了。所以这次特地前来,以求两家结好。”
  你不提孔明还好,一提孔明,关羽的脸就拉下来了,严肃地说:“子瑜,到底是怎么个两家结好?”
  诸葛瑾一点没看出苗头不对,自顾讲了下去:“我家主公吴侯有一个儿子,从小就非常聪明,人皆称奇。我听说将军你有一个女儿,特地来求亲。这就不是两家结好吗?然后咱们两家合理攻破曹操,这不是与公与私都好的大美事吗?哈哈哈……”
  诸葛瑾笑到半响,发现关羽面沉似水,不禁楞在当场。却见关羽勃然大怒道:“你们孙权的犬子,怎么配得上我的虎女?你不要在这里乱言乱语了,我要是不看你弟弟的面子,立即就斩了你!”当即吩咐左右,将诸葛瑾赶出。

  诸葛瑾抱头鼠窜,狼狈逃出,暗自称幸:“要不是阿弟面子大,恐怕今天小命就报销在这里了。”他哪里知道,如果不是他阿弟,关羽固然也是不会同意这门婚事,但至少也会客客气气婉言拒绝,不会这般冷酷无情。
  关羽之所以要拒绝诸葛瑾提亲,主要是因为他此时对东吴人众轻视已极,认为他们全是无能鼠辈。而他自己自视甚高,两相比较,反而觉得孙权之子配不上自己的女儿。但平心而论,关羽的看法是十分错误的。孙权好歹也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他的父兄也是靠着自己的能力,白手起家,创下江东六郡八十一州这份基业的。反观关羽,最初也不过是个白身,遇到刘备之后,才渐渐累计功名,至于封侯。说实话,就算孙家强不过关家,拉个平手也是无可厚非的。

  当然,如果孙权不选诸葛瑾当使者的话,换一个能言善辩之士,一开始就晓之以理,再动之以情,结果可能会好很多。至少关羽不会用极端恶劣的手段将善意而来的使者驱逐出境。在很多时候,消息的传递者往往比消息本身更重要。
  而最关键的是,关羽的拒亲,充分暴露了他在战略眼光上的重大缺失。他根本没有将诸葛亮谆谆嘱托的八字方针放在心上。这也说明,他心中对孔明的块垒始终没有消退。
  关羽只图一时之快,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孙权听了诸葛瑾的哭诉之后,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脸色十分阴沉,暗自下了狠心,必要将关羽置于死地,方能消除心头之恨。
  孙权帐下步骘出谋道:“主公可遣使去许都见曹操,请他派曹仁从樊城出兵,关羽必然起荆州之兵与之抗衡,我方则可趁机暗中袭取荆州。”孙权同意,派使者去见曹操。曹操大喜,当即命令曹仁出兵。
  再说刘备就位汉中王后,命魏延为东川太守,总督军马,自己则率领文武百官,返回成都。

  细作打听到曹操与东吴暗中连接,欲取荆州,飞报刘备。刘备急忙请诸葛亮商议。
  诸葛亮不慌不忙地说:“我早已料到曹操会有此谋。我想东吴谋士众多,一定出主意让曹操派曹仁先出兵。”
  刘备说:“既然如此,应该如何应对呢?”
  诸葛亮轻描淡写地说:“主公刚刚封了五虎将,关羽尚未得知,可以派一个使者,前去将官诰送于云长,然后命令他起兵夺取樊城,让曹军胆寒,攻势自然就瓦解了。”
  诸葛亮的这番判断是建立在关羽非常忠实地执行了自己“八字方针”的前提下的。如果是这样,东吴必然与曹操貌合神离,不会真正对荆州动手,抄关羽的后路。关羽只需应对曹仁一敌,胜面自然很大。
  但是,诸葛亮根本不知道关羽连续羞辱孙权,拒绝结亲,已经伤透了孙权的心。孙权非得将关羽置之死地而后快。
  如果诸葛亮知道这些情况,他一定不会如此托大,如此轻率地作出这个令他后悔终身的决定。
  但作为一个总督军政大权的军师,诸葛亮如果连这些情况都不去了解,就做出判断,怎么说也是失职的。因为这些情报是不难打听到的。细作连曹操和孙权密谋联合的消息都能打探到,更何况这些公开的信息呢?
  当下,刘备从了诸葛亮之计,派遣前部司马费诗带着封赐诰命,赶赴荆州,去见关羽。费诗领了这项美差,轻松上路。他哪里知道,带着美差去见关羽的,往往要大吃苦头。前面诸葛瑾已经领受过这等待遇了,马上就要轮到费诗了。
  关羽迎上费诗,得知兄长已经就位汉中王,由衷地为兄长感到高兴。

  费诗说:“汉中王对将军另有封赏。”
  关羽想想自己的爵位已经为侯,兄长也不过是个王位,应该没有什么上升空间了,于是好奇地问:“封了我什么爵位啊?”
  费诗回答说:“王上新封了五虎大将之职,将军位居首位啊。”
  关羽听了,心里已经有几分不喜,问道:“那几个人受封五虎将啊?”
  费诗说:“关张赵马黄是也。”
  关羽勃然大怒道:“翼德是我兄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这几个人位与我同列,我没什么意见。那个黄忠,是个何等之人,竟能与我同列?真是折杀大丈夫啊。我坚决不和这种老兵头同列。这个诰印,你还是拿回去吧。”
  费诗顿时十分尴尬,他怎么也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一件美差硬生生地变成了一项苦差。好在费诗为人机变,立即发出一阵大笑。趁着发笑让关羽一惊的当儿,急速想好了应对之词。
  如果说关羽是一把锁,刘备就是唯一的钥匙。知道这一点的,只有两个人,除了鲁肃,就是费诗。
  费诗正色道:“将军,您这就不对了。您且听我来说一说这个道理。那些成就帝王基业的人,所用的绝不止一个人。当年萧何曹参自幼和高祖亲善。陈平韩信是后来逃亡而来。但最后,论到班次,反而是韩信最高。我从来没有听说萧何曹参有过什么怨言。现在,汉中王根据最近的功劳,加封黄忠为五虎大将。这也是说得过去。在夺取两川的战役中,老将军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汉中王对待将军你的情意,哪里是和黄忠一样呢?汉中王和您有结义之情。将军您就是汉中王,汉中王就是将军,休戚与共,福祸同当,哪里还能分什么你我彼此呢?将军您绝不能计较官位之高下,爵禄之多寡啊?”

  费诗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见关羽脸色阴晴不定,内心实是有些害怕,唯恐自己严重,当即为缓和气氛,又加了一句:“我不过是一个奉命前来传达的使者。这番话本来不该由我来说,但是不说就回去呢,又担心辜负了汉中王的托付。请将军好好考虑一下吧。”
  却见关羽虽潸然泪下,恭敬施礼道:“我实在是愚蠢啊,竟然说出那么蠢的话来。若非司马见教,几乎误了大事啊。”
  刘备即是关羽,关羽即是刘备。只要搬出这把钥匙,对关羽责以大义,无有不中。可惜诸葛亮一直没有找到这把钥匙……
  那么,关羽为什么一开始会拒绝接受五虎将的封号呢?他真的对黄忠不了解,有意见吗?
  并非如此。刘备阵营中,最了解黄忠能耐的就是关羽。两人曾经大战三天不分胜负,而且,黄忠还曾经箭下留情,回报关羽此前的不杀之恩。
  踢猫理论!

  黄忠其实成了那只替罪的猫。
  关羽的怒气在于他感觉自己距离刘备集团的核心决策层越来越远,几乎所有的重大决策他都没法参与。他十分不情愿只能做一个事后的被告知者,他想要的是一开始就参与决策的权力。
  关羽本来是刘备手下排位第一的重臣,刘备凡事必得与他商议而行。但自从孔明来了,关羽又独自镇守荆州之后,关羽就日渐陷入了边缘化。凡军国大事,都只是被事后告知。以关羽的脾性,如何能忍?所以,他会一再近乎儿戏般地借题发挥。上次是提出和马超比武,这次是不想和黄忠同列。但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他远离了权力中心,他想要强烈地证明自己的存在!
  ×××××××××××××××××××
  心理学家感悟:蔑视一个人的最好做法就是无视他的存在。但越是这样,被蔑视者越是要证明自己的存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