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
第55节

作者: 陈禹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05-26 20:55:00

  心理关羽56
  次日,鲁肃派人于岸口遥望,唯恐关羽爽约不来。
  辰时过后,只见江上一只小船驶来,艄公水手不过寥寥数人,一面红旗在风中招展,上书一个大大的“关”字。鲁肃惊疑不定,不知这挂着关羽旗号的小船孤身前来,到底是何用意。
  待得驶近,鲁肃这才看清,关羽青巾绿袍,坐在船上,旁边周仓手捧大刀,两边十余个关西大汉侍立。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威势扑面而来!
  鲁肃绝对没想到关羽竟然如此轻车简从而来!关羽此举,虽然冒险,但却在双方较量的第一面上,从气势上以绝对性优势压倒了对方。
  鲁肃调整心态面容,将关羽迎入亭内,举杯劝饮,但目光闪烁,始终不敢正视关羽。关羽则谈笑自若,浑若无事。

  酒至半酣,鲁肃硬着头皮,开始讨要荆州:“关君侯,我有一句话当讲不当讲?”
  这句话的妙用在于关羽总不能说“你不要讲了”吧。所以,鲁肃继续往下讲:“以前令兄从我东吴借了荆州,至今没有归还之意,从道理上来说,这不是失信吗?”
  关羽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只好说:“这是国家之间的大事,我们还是喝酒吧,莫谈国事。”
  人家没事请你来,难道只是为了喝酒?这件事必定是要谈的。关羽的推脱之策不起作用。
  鲁肃一开了口,话就停不住了:“我们当初之所以借荆州给你们,是因为你们兵败远来,没有安身之地。现在,你们得了益州,还是没有归还之意。这次割让三郡,君侯您又不同意。这就是您失信于天下了。听说您自幼熟读儒书,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肯定是熟知的。现在君侯您别的就不缺,就差这个‘信’字了。”
  鲁肃的口才并不好,但这番话句句占理,更用“信”字攻击关羽的软肋,让关羽觉得很难抵挡。
  关羽此行,虽然知道鲁肃用意,但总觉得江东鼠辈,又有什么能耐能为难了自己,也就根本未做事先准备,现在被鲁肃这番话,夹枪带棒,挤兑得下不了台。
  关羽只能强辩,说:“赤壁之战,我兄率众,亲冒矢石,戮力破贼,难道就不应该得到一块土地容身吗?”
  鲁肃见关羽狡辩,也就不客气了,说:“情况并不是您说的那样。当初您和刘豫州同败于长坂坡,你们的人马稀少,根本就不值得一提啊。而且刚刚被曹操打败,计穷虑极,我主上是同情你们,才借给荆州之地给你们容身。现在豫州已经得了西川之地,现在仍然贪图荆州,就说不过去了。”
  鲁肃反复运用了互惠原理,一再强化己方对刘备施加的恩惠,让关羽深感词穷理屈,无可辩驳。
  关羽顿时想起了当年在延津口岸,自己向刘延借船欲渡黄河,刘延推脱说一切由夏侯惇决定,让自己无法勉强。于是,关羽说:“这都是我兄长左将军的事情啊。不是我关某人所能干预的。”
  关羽把责任全部推到了刘备头上。一起所为,皆是刘备主张,我只是他的兄弟和下属,并没有决策权。如果你要算账,就找他去吧,和我并不相干。这种情况在勇于担当的关羽身上,是极少看到的。这也说明,鲁肃通过互惠原理的指责和索取威力确实十分强大,让关羽无从抵挡。
  关羽的这一招本是反制互惠原理的高招,几乎屡试不爽。但是,他没想到,鲁肃还掌握了一件秘密武器。
  如果把关羽比作一把锁,那么唯一的钥匙就是刘备。懂得这个秘密的人,三国里只有两个人。曹操不懂,诸葛亮也不懂。所以他们俩费尽心机,也始终没有让关羽心悦诚服。但鲁肃却是懂得的两个人中的一个。另外一个人就是蜀国的司马费诗。
  鲁肃说:“将军,您这样说就不对了。我听说你们刘关张三个人,当初在桃园结义,誓同生死,刘备即是关羽,关羽即是刘备。您怎么能以这样的借口推脱呢?”

  “刘备即是关羽,关羽即是刘备”,这是刘关张最昭显于世的招牌!鲁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关羽哪里还有话说?
  你们兄弟,好得如同一人,说什么是刘备的事,不是你的事?你还是老老实实把荆州还给我吧!
  关羽的红脸涨得更红,却是讷讷无语。正在尴尬之时,旁边周仓厉声喝道:“天上地下,惟有德者居之,荆州难道就只能属于你们东吴吗?”
  鲁肃一愣,竟然也答不上话来。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周仓这一插科打诨,却解了关羽之困。
  关羽当即变了脸色,夺过周仓手中大刀,斥道:“这是国家大事,你在这里胡说八道什么?”边骂边目示周仓,赶快去招展红旗,让关平快舟过江来接。周仓会意,急急奔出,到岸边,把红旗一招,关平在对江看见,当下船如箭发,急过江来。
  关羽明着是骂周仓,给了鲁肃一个台阶,暗中却转移了话题,结束了这一段尴尬的对话。
  关羽右手提刀,左手拉住鲁肃,佯装沉醉,说:“子敬,你今天请我来赴宴,咱们莫谈国事啊。我已经喝醉了,只怕胡言乱语,伤了故旧之情哪。改日我再请你到荆州赴宴吧。”
  一边说,一边强拉着鲁肃往岸边走。鲁肃看着关羽手提明晃晃的青龙偃月刀,吓得魂不附体,哪里还能说得出话来。
  吕蒙甘宁见关羽手提大刀,拿住鲁肃,唯恐伤了鲁肃,哪里敢动?只能眼睁睁看着关羽来到船边。关羽登上快船,这才放了鲁肃,和鲁肃作揖告别。
  快船如飞驶去,鲁肃呆立半响,这才省过神来。鲁肃这才知道,当年周瑜为什么没敢对刘备下手。鲁肃也终于明白,光讲道理,是不能在这个世上横行无阻的。荆州靠嘴巴是不可能讨回来的。只有真刀实枪,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硬的道理。
  鲁肃从这一刻,也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用武力把荆州夺回来。他立即向孙权汇报,要求起兵进攻荆州。孙权闻报,勃然大怒,决定起倾国之力,也要出这口恶气,把荆州硬碰硬地夺回来。
  要说关羽的运气实在是好,正当孙权筹谋起兵之际,曹操又起三十万大军来进攻。孙权担心腹背受敌,只好吩咐鲁肃暂时不要招惹关羽,先移兵向合淝,迎战曹操。但从此孙权也暗下决心,从此再不空口索要荆州,以免徒添羞辱。
  孙权的战略判断是正确的,曹操始终是头号大敌。但孙权的部署却给关羽造成了一种错觉。

  关羽觉得自己单刀赴会,来去如风,尽情戏耍了鲁肃之后,全身而退,毫发未损(加上此前自己怒斥东吴前来交接的官吏),东吴受了这等奇耻大辱后,竟然毫无反应,毫无动静,谅必被吓破了胆,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从此,江东人士全是鼠辈这个刻板印象就此在关羽脑海中深深扎根,至死也不曾改变。
  关羽更加觉得自己所向披靡,无所不能,骄傲的种子经过时间的酝酿和传奇般经历的催化,已经萌生为根深叶茂的大树了。
  俗话说,福兮祸所依。关羽的好运气从长远来看,其实也是坏运气。如果曹操不率兵来攻,孙刘必然刀兵相向。这仗只要一打起来,关羽就会保持警醒,不会动辄不把东吴放在眼里。而且,刘备诸葛亮也会立即得知关羽没有很好地执行“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部署。这样,诸葛亮就有时间、有机会对此进行调整,或者再次对关羽耳提面命,或者更换荆州守将。不论采取何种对策,都不至于像关羽目前这样被眼前的胜利和荣耀所蒙蔽,再也看不到危险的存在和逼近。

  运气好不是坏事,但经常的、连续性的好运气降临到同一个人身上,就可能是坏事了。当一个人一再得到上天的眷顾,而打心眼里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的时候,要想不自负都不可能做到。
  自信不是坏事,足以让人完成艰巨难能的任务。但自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自负甚至会让人把简单容易的事情办砸。
  临江亭单刀赴会,成了关羽从自信走向自负的分水岭,从此,关羽走上了自高自大、病态自负、甚至自我神化的不归之路。
  ××××××××××××××××××××××
  心理学家感悟: 骄傲是一趟越行越快,只通往失败的单程列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