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史读袁》
第42节

作者: 王者不臣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觉华岛被陷之后,遇难的军民到底有多少呢?史料中,除了以上两条记录外,前任辽东经略王在晋还有一次记录。王同学被孙老师踢到南京养老之后,某日,突然碰到了几个以前辽东的熟人,跑到南京来报到,王同学本来还挺高兴的,可仔细一瞧,怎么一个个都缺胳膊少腿儿的?所以就问,哥几个这是怎么了,是不是没走斑马线啊?等这几位详述原委之后,王同学才搞清楚,原来这几位是觉华岛的幸存者,并且了解到了一些觉华岛战斗的详情。

  先前,在王经略任职期间,觉华岛的驻防时限是每年三月到九月,但是袁大人却违章操作,正月里还不撤退军民粮料,所以让数万军民全部遭难,无一得全。而这几位,是躺在尸堆下,才拣了一条命,大概袁参政心存愧疚,所以良心发现,于是准许了他们“南还”(回老家去),因此才有这几位仁兄返乡路过南京,去南京兵部(南中)报到且备述详情时碰到了王同学。

  从这几位来南京兵部报到的幸存者口中,王大人得知了,觉华岛上的损失,共计是军民三万多人,这个数字较之高大人的一万五,又整整翻了一倍。由此可见,高大人报数时,也够谦虚的,可能也跟王之臣一样,生生的给少报了一半吧(果然有潜规则)。
  当然,或许有人会问,王同学虽然听了几个退伍残卒的一番言语,但这几个人讲的就一定对吗?三万会不会多了一些?其实,王大人获得的这个数字应该比较靠谱的,因为依据清实录的记载,后金方面说在觉华参战的明军有四万人。
  觉华岛是军用码头,妇女必然远远少于男性,后金若将男性水手、商贾都算成参战人员,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明朝水师加上水手、商民有三万多的话,那后金“四万”个数字也只是略有夸大而已,就算是依照“潜规则”生生给夸大了一倍,那实际也至少有两万多,距离三万也不远。
  日期:2012-05-29 08:48:27
  连载64:丢粮弃岛成“英雄”(二)
  综上所述,明朝方面在宁远一战中,仅觉华一地就有三万左右的人员遇难,损失是非常惨重的。在估摸出觉华岛上的伤亡之后,若再结合粮食、房屋、船只的损失,完全可以得出宁远一战虽然只打了两天,可明朝的损失却是非常非常惊人的结论:

  1、右屯储粮三十万石给后金当了见面礼
  2、宁远以东,全部屯、堡的民房化成一片灰烬
  3、河东堡、笔架山、龙宫寺、觉华岛的军粮全部被焚毁一空
  4、觉华岛上的三万多军民被杀戮
  5、觉华岛上战船损失2000多艘及营房尽毁

  如此的损失岂是用“惨重”就能概括的?
  而这一切都要归咎于一个人,那就是袁崇焕!
  他若是不顶牛,早早就撤了右屯储粮;
  如果他能提前撤退锦州、松山、大凌河、小凌河、杏山、连山、塔山的军民和辎重;
  要是他早些执行高经略“冬季遇大敌则归并宁远”的将令;
  倘若他不别出心裁的搞什么“凿冰为壕”;
  应该不至于酿成这些惨祸。

  反观后金军,一路悠闲而来、攻城两天半,且蹂躏了觉华岛之后,又付出了多少代价呢?
  仅五百人,外加游击二人、备御两位(大概相当于营连干部);
  干粮、草料包括饲料的估计全白带了,因为见面礼就是大米白面三十万石,坐下来吃,几年也吃不完,何况只来了半个月。
  若以干掉对方3万人,烧毁粮草数十万石,战船两千多艘、屯堡十几座来算,后金的伤亡和消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按说努尔哈赤这仗打得还是很顺手的,可为什么攻打宁远仅仅两天就撤了呢?原因前文已经有介绍,那是因为天气过于寒冷,直接把城墙给冻住了,所以任凭后金军在城下怎么挖,哪怕开洞到了城墙三分之二的高度,上面的墙体也纹丝不动,犹如锻造的整体一样,介于这种情况,努尔哈赤不得不决定放弃挖土方的进攻方式,从而放弃了攻城。

  应该说这样的结果,算是让袁大人在宁远大战中,缓过了一口气来。不过,此时袁县令虽暂时无性命之忧、灭顶之灾,但是他却丢失了在他曾经的豪言中声称要据守的,宁远以东的所有城池台堡!外加宁远周边及其以东的全部储粮、民舍、码头、岛屿……此刻的袁英雄就快要混得什么都没有了,可却被老天眷顾(城冻不堕)而捡了条命。而就在捡回一条命之后,袁大人的惊喜便接踵而至了!

  第一个惊喜便是宁远一战,虽然袁县令丢失储粮、抛弃觉华岛,搞得损失巨万、伤亡惨重,但却记大功一件,并升为巡抚,上演了一出极为夸张的“丢粮弃岛”也能“成英雄”的闹剧。
  ---------------------------
  【兵部,在明代又被称为“中枢之地”,兵部尚书可称“枢臣”,“南枢”是“南京兵部尚书”的简称,所以“南中”应为“南京中枢”的缩写,也就是“南京兵部”的意思,而若以两个字来简称“南京兵部”,则用“南中”。】
  【《清太祖实录》 “焚其船二千余及粮草千余堆……”】
  日期:2012-05-31 00:37:14

  连载65:高经略成了冤大头(一)
  在袁大人获得“惊喜”的同时,反观那位高经略运道就太差了。高大人在兵部尚书任上就早早地严谕转移锦、右的辎重。在当上经略之后,还当面向袁参政下达了归并宁远以图保守的将令。可是袁英雄玩忽职守、抗命不遵,这才搞成了最后“失粮弃岛”的结局。本来,高大人是全无责任,可却黯然下课,打包袱回家去了。
  碰上这种事情,其实过了也就算了,谁让您高经略的运道比不上人家袁大人呢?一声叹息之后,该咋滴就咋滴好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有人却硬说高经略来路不正,且还要将袁英雄捅的篓子全都算在高经略头上,这就太欺负人了。
  在后世的许多评述中,不仅说高第是阉党,而且说高大人既胆怯又无能,还讹传他一来山海关就要放弃关外所有地盘,并且带头逃跑。又因为觉华岛也在关外,故而将整个失粮弃岛、损失惨重的责任推给高经略来承担。
  以上这些观点很明白地呈现在三位大能的解说词当中:

  金庸:“孙承宗不肯这样办,魏忠贤自然不喜欢,于是派了个吹牛拍马屁的小人高第去代孙承宗作辽东经略。高第一到任,立刻就说关外之地不可守,要撤去关外各城的守御,将部队全部撤入山海关。”
  阎崇年:“魏忠贤拟由阉党高第代孙承宗。”
  阎崇年:“高第,字登之,滦州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天启三年(1623年)任兵部侍郎,四年致仕。他宦业不显,素不知兵,胆怯无能,以谄附阉党得受封疆重任。”
  当年明月:“魏忠贤本不想用这人,但算来算去,兵部混过的,阉党里也只有他了,于是二话不说,把他找来,说,我要提你的官,去当辽东经略。”
  当年明月:“然而高第来了,很快,他就看见高大人丢弃了几年来他为之奋斗的一切,土地、防线、军队、平民,毫不吝惜,只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

  三位大能轮番出击,将高经略黑了个灰头土脸,以下简略总结一下三位大能的观点,大致有三个意思:
  1、高大人是阉党。
  2、阉党中在兵部里混过的只有他了。
  3、高第一来就要放弃关外所有地盘。
  点评:

  首先,说高经略就是阉党,落实起来是很有难度的。因为阉党没有名册,要论个罪证确凿着实不容易。而且,崇祯后来查办阉党的名录里,高大人更是榜上无名,所以要将高经略打成阉党显然缺乏证据(崇祯都没找到证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