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汉朝都是土匪流氓》
第54节

作者: V罗杰V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5-07 11:12:40

  (续73)
  燕赵门
  秦末的时候,全国人口约有两千余万。经过连年的战乱,打死很多人,饿死很多人,冷死很多人,病死很多人,人口锐减了百分之七十。战争中,人之性命,宛如蝇虫,倏忽消亡,又似孑孓,朝生夕死。
  到了刘邦立国的时候,秦时一万户以上的大邑,仅剩下了不到两千户。
  大批的百姓流浪,大片土地的荒废,满目疮痍之景象,带给人的只是满腹苍凉,满腔哀怨。人与人虽聚集一处,却陡生一种独行于万木枯萎凋零,虎狼横行的荒原之感。

  荒凉之地总是贫瘠,衣食住行都很窘迫,布衣粗食以外,取暖基本靠抖,治安基本靠狗,通讯基本靠吼,行路基本靠走,好马着实没有几匹,就连刘邦乘坐的御车,也是由四匹毛色杂乱的马拉着。
  堂堂一个国家,连清一色的四匹马都挑不出,足可想见百姓已经穷成了什么样。
  作为皇帝,刘邦好歹还有马车坐。而那些大臣只能乘坐牛车上班。当时的动力车分为几种:马车、牛车、羊车、鹿车。
  秦时,高级的官员及贵族皆乘马车来去。因为牛车笨重而迟缓,只能当作运货载物之用。若哪位高官假装简朴,胆敢坐牛车进宫议政,非但不被赞以节俭,反倒会惨遭处罚。只因此人不拿自己当人,乘坐货车就来了,这种行为着实有损国格。
  而现在,刘邦的一班重臣却日日乘牛车,来去自如。大家皆知此举低贱,却谁也都不道破,只说牛车其实也不赖,它八面来风,极为凉爽,时速慢如龟,却极为安稳;行至坑洼处,颠簸剧烈,只当是免费按摩。另外,此车可装棚,可铺席,想躺则躺,想坐便坐,姿势任选,随性放纵,实乃大汉王朝最新款高科技座驾。
  话颇具阿Q风范,心中却酸楚无限。上到帝王,下至臣子,都很清楚,此时的国家,国力衰弱如伤病老者,政局动荡如风中蒿草。天下平静的状态究竟能维持多久?
  穷则生乱,吃不饱饭的人多了,自然会横生叛乱。
  不幸的是,这种担忧简直立竿见影,刘邦平定天下半年之后,便有人举兵叛乱。此时,刘邦已从洛阳迁都大到了咸阳。
  建议迁都者,名唤娄敬,乃是齐国布衣。他指出:洛阳之地,在周朝衰落时便无险可恃,因而屡屡遭诸侯挟持;咸阳之地则不同,有险峻关隘,有肥沃土地,一旦情况紧急,可立即集结百万雄兵。如果在此地建都,等于扼住了天下的咽喉。天下若有变,也不至恐慌,皇帝这把龙椅就算坐稳了。
  无独有偶,娄敬的想法,也是张良的想法。张良认为,依地利看,洛阳中心腹地不过百里,且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居住是可以的,作为用武之地就太差劲了。
  既然张良也是这个意见,刘邦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当下安排迁都事宜。
  帝王迁都,都想优雅转移,绝不愿华丽撞墙。刘邦则不然,他明知咸阳早被项羽的一把火焚毁,仍毅然决然奔火灾遗址而去,只因定都在那里易守难攻。
  当然,中央机关不能设在一片焦土中,只能暂住于栎阳,待咸阳的宫室建成,再搬迁过去。
  定了新都,不妨取个新名。想来想去,刘邦想到了一个地名——长安。

  此地名始于秦朝,乃是秦咸阳所辖的一个乡。刘邦以此作为国都名,无非是取长治久安之意。
  愿望通常很美好,现实从来不买账。国都定名为长安刚两个月,燕王臧荼在燕地起兵叛乱。
  燕地之广阔,拥有广阳、上谷、渔阳、辽东、北平等大片疆域。对于一个统一的国家,任何一地的动乱,都将威胁中央的安定。换句话说,燕地乱,即是长安乱;齐地乱,也是长安乱。
  这当然是刘邦无法容忍的,他立刻御驾亲征,日夜兼程北上。
  臧荼没想到,刘邦来得如此迅猛,他来不及调整部队,只能仓促应战,结果是连战连败。
  战到最后,臧荼带着儿子狼狈逃窜,刘邦乘胜追击,将臧荼活捉,其子化妆逃脱,转投匈奴而去。

  (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