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汉朝都是土匪流氓》
第55节

作者: V罗杰V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5-07 20:57:09

  (续74)
  叛乱平息,刘邦封他的发小卢绾为燕王,派自己最信任的人驻守燕地,刘邦也算安心了。
  熟料,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燕地的叛乱刚刚平息,颖川又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叛乱的头领乃项羽旧部降将利几,此人和臧荼素有交情,此番他闻听臧荼被宰,唯恐殃及自己,索性化被动为主动,也跳出来起兵造反。
  利几和臧荼一样,皆是翻不起大浪的小泥鳅,好不容易探头招摇一下,就立即被石子击中,化作涟漪,荡漾开去,再无声息。

  刘邦两度亲征平叛,虽然颇具摧枯拉朽之气势,内心却有些惶恐。形势很明显,如今汉朝,正如破牛车一般,八面来风,危机四伏,项楚余党与异姓诸侯王是两枚不定时丨炸丨弹,指不定何时就会爆炸,将汉王朝炸得四分五裂。如果真到了那时候,局面就不可收拾了。
  再想想那些手握重兵的诸侯王,他们之中,有几个人没有觊觎过皇位?他们如果起兵造反,那就不是只掀起一点点小风浪了,那将掀起狂风巨浪,很有可能就会席卷至长安。
  若能将异姓诸侯王们全都杀掉,该有多清净——这样的狂想只能藏在心里,假装从未萌生过。
  杀,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让他们既能为己所用,又忠心耿耿不生异心。简言之:就是掌控。
  掌控的方式多种多样,政治联姻是其中一种。
  在异姓诸王中,比较而言,刘邦最信任当是张耳的儿子赵王张敖了。张耳曾被刘邦尊为师傅,当年韩信出征攻打赵地,刘邦还派张耳监督过韩信。
  如果能将张敖拉拢,自己的皇位便又多了一道保护墙。
  这一年,恰逢刘邦之女鲁元公主年满十四。正是如花似玉的年纪,如花椒似芋头,麻不死人哽死人。
  十四岁的鲁元公主,并不像同龄少女那般天真烂漫,多年颠沛流离的经历使她早熟,其举止处事颇有母后吕雉年轻时的神韵。
  刘邦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有心将女儿嫁给张敖。

  对于鲁元公主来说,张敖这个名字很是陌生。初听母后谈及婚事,她还以为父皇要把她嫁给藏獒。听母后娓娓讲了半晌,方知:父皇搞的是政治联姻,并非要她嫁给一条狗。尽管联姻之后,张敖这头乘龙快婿最终也是皇家的看门狗。
  鲁元公主没有选择,也无从选择。谈不上爱,也谈不上不爱的婚姻,说不上好,也说上坏,随缘吧,既嫁之,则安之。
  吕雉对这门亲事也很赞许和满意,刘邦更有些迫不及待,当即就要择期聘嫁。
  皇上嫁女,君臣联姻,乃举国欢庆之大事,普天之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只不过百姓看热闹,大臣看门道。众臣与各诸侯王皆知,刘邦此举,实质上并非是嫁女,而是在拉帮手。
  真够难为刘邦的,没当皇帝时,南征北战,风里来雨里去,提着脑袋打天下;如今拥有了天下,却是提心吊胆,唯恐生变,帝位不保。
  从洛阳迁都至长安后的日子里,刘邦一刻也没闲着,他先是扑向燕地平叛,而后将女儿鲁元公主嫁往赵地,以拉拢赵王张敖。此两桩举国风传的重大新闻,合称“燕赵门”。
  他殚精竭虑,希望快些促成女儿与赵王的婚事,可上天偏偏不作美,就在鲁元公主即将出嫁时,又出了一件举国震惊的大事。
  (待续)

日期:2012-05-08 11:25:41

  (续75)
  赛成语
  且说鲁元公主婚期临近,朝野上下一派喜悦祥和之气。忽然,边境急报传来——匈奴大军南下!
  匈奴之凶残,是众所周知的。自战国中期始,匈奴便频繁南侵,边打边抢,赢一仗就大赚一笔。时至战国后期,头曼单于统一匈奴各部,这帮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成了有组织性、有纪律性的职业土匪。
  刘邦曾派韩王信驻守晋阳,以抗击和抵御匈奴。韩王信却认为,晋阳离边塞太远,应当在马邑驻守。
  韩王信,乃战国时韩襄王韩苍之庶孙,后被刘邦封为韩王,因与韩信同名同姓,为了区别,世人称其为韩王信。
  韩王信身为王族之后,却没有王者头脑,他驻扎马邑,实在是一个脑残之举。

  马邑,今山西朔县,当时离汉匈分界线极近,处于匈奴直接威胁之下。
  刘邦深沉地感叹:都叫韩信,打仗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韩王信眼望边塞天高云淡,心中异常烦乱,悔自己不该急于求成。他没料到,自己使出一招拔苗助长,匈奴顺势一躲,反击一招十面埋伏,他就只有亡羊补牢了。
  说补就补,韩王信一面向刘邦求救,一面派使者与匈奴和谈。
  刘邦又气又疑。气的是,韩王信战术低劣,成语匮乏;疑的是,这厮原本驻扎在晋阳,却偏偏要迁至马邑,莫非别有所图?
  于是,刘邦派使者前去责问韩王信。
  韩王信在马邑等了数日,没等来援兵,倒等来一个朝廷的调查员。
  难道刘邦怀疑自己谋反啊?一时间,韩王信更加恐惧,生怕重蹈藏荼、利几的覆辙。
  恐惧中的人,本能的选择通常就是逃离。
  说

  到逃离,想起门罗的话:太多的事情被看成了笑话,就像太多的事被看成了悲剧,但很多事情既不是笑话也不是悲剧,而只是某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比如逃离。
  其实,很多时候,人的逃离,与其说是选择生活方式,弗如说是为了生存。
  韩王信的逃离,表面看,可笑且可悲;实质上,只是为了活命。他直接投降了匈奴,献出了马邑城,相约联合反汉。
  继藏荼、利几之后,韩王信荣登反叛排行榜第三位。
  刘邦大怒,决定打榜,照死了打。
  于是,他亲自率领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直奔边塞。大军行至一个名叫铜鞮的地方,与韩王信遭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