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王朝》
第35节

作者: 宋元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北自辽海、山东,南抵闽浙、东粤,无不常受其害。
  洪武二十年十月,倭寇竟侵犯辽东,进犯金州;洪武二十六年,倭寇第二次进犯金州;二十七年第三次;二十八年第四次。
  洪武三十年,倭寇的第五次大规模进犯竟然导致了辽东沿海海运竟因此被隔绝。
  后来朱元璋去世,建文帝忙着撤藩,内战又起。
  一直到了郑和下西洋,明朝海军强势,加上东瀛国内现在比较稳定,倭寇才逐渐消失。
  但是朱瞻基知道,他们暂时只是蛰伏了起来,有明一代,倭寇几乎都没有彻底断绝过。
  明朝大军想要纵横四海,当然是首先要把家门口清理干净。
  跟对付元人一样,朱瞻基从来都不是被动挨打的人,想要治理好倭寇,当然是直接掘了他们的根基。

  何况,现在还有一个世界级的银矿等着他去挖掘呢。
  前世去日本开会的时候,他还曾经去石见银山博物馆去参观过,所以知道这个位置。
  至于另一个生野银矿,虽然知道大名,却不知道具体位置,朱瞻基暂时也就不去考虑了。
  石见银山距离海边十公里多一点,想要占据那里,不过是一件很轻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想让全东瀛的人都联合起来跟大明作对,还是要讲究一点策略的。

  除了东瀛,朱瞻基最想发展的还是越南的鸿基煤矿以及石碌铁矿。
  相比金银来说,钢铁才是大明最需要发展的。
  从越南的下龙湾到石碌,两个地方相距虽然有近三百公里,但是却是海路。
  海船的运输量远远大于陆地运输,把下龙湾的煤拉到海南石碌,耗费的成本还要低于从马鞍山到南京的费用。
  虽然淮北有煤,但是淮北的煤不如鸿基煤矿的煤,马鞍山的铁矿石含量,也低于石碌铁矿。
  所以,哪怕是在海南炼钢,然后再运回大明,成本也要低于在马鞍山炼钢。
  朱瞻基现在除了考虑攻略,更多的是在回忆钢铁的发展史。
  他虽然在非洲,在南美办了多家炼钢厂,但是技术他真的不懂啊。哪怕就是他的老婆格拉西亚,也要比他懂的多的多。
  现在他依靠不了别人了,只能自己回忆钢铁发展史过程中的炼钢技术发展。
  他只知道坩埚炼钢,底吹转炉炼钢,还有托马斯的碱性底吹转炉炼钢,用石灰来增加钢水中的碱性分子,后来又发展到了顶吹转炉炼钢法。
  坩埚,平炉,高炉,转炉,这些原理他都懂,但是对技术他却一窍不通。

  所以,科技的发展他是一点实际帮助力都没有的,他最多也就能引领一下正确的发展方向。
  从年三十到初五,朱棣都忙的不可开交,祭祀,大朝会,分批宴请各界官员。
  一些活动朱瞻基会参加,比如太庙祭祀,这些是他这个太孙也必须要参加的。现在不熟悉程序,等他当上了皇帝,就会手足无措。
  但是大部分宴会他都推掉了,即使参加,也不喝酒。
  一直到大年初六,朱棣才算稍微清闲了下来,然后来兴庆宫看了朱瞻基写好的攻略计划书。
  这份计划书是朱瞻基第一次正式参与国政,不仅他自己重视,就连朱棣也相当重视。
  但是一看到计划书,朱棣就楞了一下,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看。

  因为采取了白话文和标点符号,加上朱瞻基彻底一改过去的公文模棱两可的习惯,将所有的数据精确到位,甚至还用炭笔制作了一些图表。
  结果在一般人看来两三千字就能写清楚的事情,朱瞻基却写了一万有余。
  但是,这还只是一份大纲,这是时间不够,如果时间足够,他能写二三十万字的计划书出来。
  未来一项国家计划和政策的实施,几百万字,甚至写的字用一间房子都装不下,但是在这个时代,朱瞻基为一个计划写这么多字,已经让朱棣震惊了。
  特别是他采用的是白话文,横着写,然后加上了标点符号,这些都让朱棣觉得新鲜。
  朱瞻基一直安静地坐在一边,不急不躁,等着他看完。
  终于看完了最后一页,朱棣抬头问道:“为何用白话来写?”
  “孙儿这篇计划不仅是给皇爷爷看的,还要给所有参与计划的人看,哪怕对方不识字,也能让他一听就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事。”
  “你把事情都安排好了,让下面的人岂不是没有了灵活的办事范畴?”

  “孙儿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他们需要干什么事,不能干什么事,做好了赏,做不好就罚。”
  “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工匠和铁匠?”
  “开发石碌矿山。”
  “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太医?”
  “各地气候不同,瘴气肆虐,只有有医生才能保障将士的安全。”

  爷孙俩一问一答,持续了半个时辰,朱棣才完全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
  临走的时候,他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基儿此举甚好,我也放心了。”
  过了初八,皇宫里也开始准备了起来。
  现在出门不像后世,随便带上洗漱用品就可以了,甚至可以光杆出发,什么东西都买的到。
  朱瞻基是第一次出远门,太子妃恨不得直接把皇宫都搬上带走,光是衣服都给他收拾了二十个箱子的。
  衣冠鞋帽,配饰,铠甲,刀剑,出门打赏的银豆子,喜欢吃的佐料,衣食住行方面,几乎是样样都要准备。
  大军过了元宵节就要出发,朱瞻基也不得不按照习俗,到了徐家和母舅家告别。
  张昶还为朱瞻基准备了一件贴身内甲,是用钢丝编制的,价值不菲。

  这个时代钢丝和铁丝都需要用人工打出来,然后再编制,淬火,一件钢丝内甲换同等重量的白银都不止。
  因为一般人,根本没有这个手艺,不仅需要老师傅亲自打造,废品率还很高。
  徐家是徐皇后的娘家,魏国公徐辉祖一系因为徐辉祖曾对抗朱棣,不为朱棣所喜,幽禁到永乐五年去世。
  他的儿子徐钦承爵,此人能力一般,是个纨绔二代,也不为朱棣所喜。

  徐钦年龄跟朱瞻基相差不远,曾想巴结朱瞻基。不过朱瞻基这个人只重视才干,无能之人根本不搭理他。
  所以现在他跟徐辉祖一系关系生疏。
  朱棣与徐皇后的四弟徐增寿关系最好,徐增寿在朱棣靖难之役之时却因为心向朱棣被建文帝所杀。
  也因此,朱棣两次追封徐增寿一系,并且世袭定国公。
  不过朱瞻基也瞧不起现在定国公徐景昌,因为朱棣的关系,面子上过的去而已。
  辞别的时候,他也就只去了定国公府。
  徐景昌倒是想要巴结深受朱棣宠爱的朱瞻基,只是朱瞻基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进府短暂寒暄后,就起身告辞。
  徐景昌一直将朱瞻基送到了大门外,出来却见到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带着十几个人守在大门外。
  纪纲的职位级别虽然不高,但是全京城,除了皇帝,谁敢让他在门外等候!

  要不是朱瞻基还在,徐景昌差点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有那么一瞬间,他还以为纪纲是要对他动手了呢!
  见朱瞻基出来,纪纲这才率领众人迎了过来,单膝跪地行礼。“臣锦衣卫指挥使拜见太孙殿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