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王朝》
第34节

作者: 宋元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朱棣激动地全身发抖,一把掀开腿上的薄被,站起身来,在房子里来回踱步。“如饮醍醐啊如饮醍醐!想我朱棣身登大宝十二载,到如今方知什么是皇帝!”
  他激动地坐不下来,朱高炽却是有些坐立不安,因为他发觉,自己的儿子说的话,自己竟然听不懂。
  他醉心儒学三十载,这些道理都不明白,而自己的儿子学了不到十年儒就不再学儒,却把什么问题都看的清清楚楚,他真有一种年龄都活在了猪身上的感觉。
  与此同时,他还感到了发自内心的恐惧,因为他怎么看,自己都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上位者劳人,可是除了身边的人,他连谁都劳不了,连那些人心里想什么,他都不知道。
  对资源的控制,他的太子俸禄连日常应酬都不够,他能控制的资源简直少的可怜。
  对信息的控制,他至今仍然浑浑噩噩,没有了詹世府的一帮儒家幕僚,他根本不知道外界有什么事发生。

  事到临头,也还要靠其他人来帮他解决。
  父皇是秦皇,他就只是个秦二世啊!
  他真的能当好皇帝吗?他没有半点信心啊!
  朱棣终于站住了脚步,看着地球仪沉声说道:“基儿实乃我的朱家之福,大明之福。你想要远征海外,朕准了,但是朕有一个要求。”
  朱瞻基单膝跪地,抱拳应道:“孙瞻基领命。”
  “你不可涉于险地,好好保护好自己。”
  “是,孙儿还要看到我大明成为日不落帝国,怎可轻易涉险!”
  “何为日不落帝国?”
  “凡我大明国土,太阳永不降落。”

  朱棣明白了过来,举起双臂哈哈笑了起来。“天佑我大明!”
  古人就是有这点毛病,特别是朱棣,动不动就哈哈大笑,好像不这样就显示不出来他的豪迈似的。
  开心过后,他才记得朱瞻基还跪在地上,亲自过来将他搀扶了起来。“大明可无棣,不可无瞻基。此次北征,我愿还想在战场上锻炼锻炼你,但是现在想来,此举不妥。”
  朱瞻基有些急了,连忙说道:“孙儿武艺超群,为此次北征已经奋斗了数年,希望能在战场上为皇爷爷效劳。”
  “朱家的儿孙,哪能不经历战场!此次北征,你可随行,但不可离中军半步!”

  “瞻基遵命!”
  让朱瞻基坐下,他才又问道:“出征海外拓土,基儿可有方略?”
  “容孙儿细细考虑,郑大使月前方出海,回返起码是后年了,孙儿还有足够时间筹备。”
  他点了点头,又看了看站立不安的朱高炽说道:“吾孙胜我,吾儿弱我。太子年过而立,也该清醒过来了。”
  朱高炽一听,立即跪在地上说道:“孩儿一定明辨是非,奋发图强。”
  他一跪,朱瞻基也不得不跟着双膝跪地,陪着他跪。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朕不图你奋发图强,只望你安于本分。有儿如此,你比我省心啊!”
  永乐十二年的新年,比往年都要冷清一些。从十二月决定了年初北征,整个大明朝都在为这次的北征做准备。
  从年前开始,各地抽调的三十万大军已经向北平出发,如今基本上已经安置了下来。
  朱棣是最重视后勤的将领,各地征讨的粮草,哪怕是过年,也没有间断向北平转运。
  这次出征,各地抽调步军四十万,骑兵十万,军马近三十万匹。
  京师以及中都大营还有二十万军队,将于明春二月,向北平进发。
  有了朱瞻基拿出来的这将近四百万两白银,不要说打这一场战争,再来一场也足够了。

  来到这个时代,朱瞻基才知道相比现代人,明朝人的幸福感恐怕还会更高。
  首先,明朝的物价低。此时还是明初,银贵钱贱,一两银子能换足足一千钱。而一个馒头,包括包子,只要两文钱,这种馒头和包子都是超大号的,可不是后世那种小包子。
  一斤肉一般不超过二十文钱,这十年来,只有一年传猪瘟,猪肉才涨价到过二十五文一斤。
  京师的房价比较贵,一般要五十两银子,才能买一座带院子的三间房附带一个厨房。大约有一百五十平米左右。

  但是,哪怕是一个普通人,每天的最低收入也在一钱银子以上。
  也就是说,京师的最低居民收入,是一个月三两银子,不到两年就能买一个带院子的房子。
  而这个时候的女孩子呢,一般跟壮年男仆人一个价,只要十两银子,等于普通人干三个多月,就能买一个丫鬟或者佣人。
  历史上著名的美人潘金莲,因为识字,才卖三十两银子。
  这还是普通人,像苏州,湖州一带的丝绸工人,年收入比县令还要高,一年能挣七十两银子左右,他们的收入,一年就能盖一套豪宅,娶老婆,买丫鬟。
  物价低,收入高,所以这个时代虽然各方面的享受不怎么样,但是人们的幸福感足足的。
  当然,在农村还是有许多穷人,因为这个时代的农民税负高的惊人。还有一些佃户,或者是逃荒逃难的人,也称得上是贫无立锥之地。
  但是,这个时代政府有救济院,针对贫民救济,有济养院,针对孤儿救济,还有养老院,针对孤寡老人救济。
  看到这些为民措施,朱瞻基一开始都不敢相信,在六百年前的时代,在被抨击的一无是处的朝代,竟然有如此完善的社会福利。
  实际上,关于这方面的救济政策还有许多,朱元璋就是穷人家出身,他对穷人的照顾算得上无微不至。
  总之这个时代的大明朝,基本上国家能照顾到每一个穷人,不让你活不下去。

  将近四百万两白银,加上他开始拿出来的一百万,相当于大明朝一年税收的四分之一了。
  当然,不是全部税收的四分之一,因为这个时代,大部分税收收上来的都是实物。
  比如农民交粮食,城市居民才按人头交钱,工匠甚至能交做出来的工具,丝绸商可以以丝绸交税。
  这个时代当兵,发的俸禄,大部分也是一些粮食和布匹,银钱只占了很小一部分。
  朱棣现在是手里有钱,心里不慌了。战争的准备本来就已经差不多了,朱瞻基的这些钱,哪怕是以后战争打完了,大肆封赏,也用不到其中的一半。
  皇宫里的年味更淡,怕起火灾,皇宫除了朱瞻基他们这些皇子皇孙能在空旷地方放鞭炮,太监宫女们放鞭炮是要被砍头的。
  就连祭祀,他们也只能在指定的地方祭祀,绝对不允许在自己房间里祭拜先人,总之除了厨房,所有地方的明火都要被严格监控。
  朱瞻基不是小孩子了,对过年也没有太多的热情,跟朱棣,朱高炽那天晚上长谈之后,他就开始来写计划书了。
  攘外必先安内,现在内部不需要操太多心,但是既然朱棣把这件事情交给了他,那他当然是把目标首先对准了倭寇。
  明朝初年,正值日本南北朝封建诸侯混战时期。
  日本沿海地区一些失意的封建主,纠集武夫、浪人、海盗、走私商人,携带武器,成百上千地到大明沿海各地进行抢劫,他们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