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流年》
第16节

作者: 南疆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很尴尬,我的房间里很温暖,就是感觉不透气,房间门一关就是另外一个世界,感觉不到外面的一牵我寻思着明要不要重新换个房间,起码找能透气的。
  早上我是自然醒的,六点不到就醒来了,还是在上海的生物钟在作怪,出门看了看,依旧黑漆漆的,用手机查了下日出的时间,要早九点多一点太阳才出来,就是,还有至少三个时才会亮。
  再躺下来,我却睡不着了,所以我又穿好衣服到院子里吸烟。
  周围很安静,还太冷,听不到虫子的叫声,也没有其它声音。我怕吵着华雯,我也不敢发出声音,黑暗里,我又感觉到无助和绝望,我开始动摇了。
  盘算着去祭奠完瑶瑶就离开这里,但一想到离开,我莫名的恐惧感更加剧烈。
  我似乎没什么了,如果回上海,就会每都像一个蚂蚁那样忙碌,每挤着地铁拼命的要站稳脚跟,每工作、然后是孤独的睡觉,孤独的活着。
  每做一个没有太多思想的人,然后呢?找个姑娘结婚生子亦或是孤老一生?如果回家乡,在那秦岭以南是不是会后悔,还能不能再出来想当初,我可是拼着命考上海的大学,想着就是留在上海,就是一心要离开那个闭塞的地方。
  这时候,我突然渴望华雯能出现在院子里,那样我至少不感到孤独和无助,我知道她就在那边的屋子里睡觉。我也感谢她能从我踏上这片土地就陪着我,如果不是她恰巧在喀什,此时的我也许在某个廉价的经济型酒店里迷茫着,不知道未来将是什么样子。
  尽管,现在,我也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
  凌晨的黑暗中,我艰难的熬着时间,当井上方的空开始有点泛白时,我穿戴整齐出了铁门。这边的大门都比较大,大门上方是过街楼,就是二楼的过道或房间。所以在大门的一侧靠中间部位,都有个能独立开关的门,平时进出都是使用门。
  昨晚,我吃的是馕,而华雯则没吃饭,她:“很多女孩子都是这样,晚上不吃饭,减肥!不饿,吃了反而不舒服。”

  三十米外,艾买提的馕铺亮着灯,锗红色塑料做的脏兮兮的防雨棚遮住了馕坑和一块空,昏黄的白炽灯把馕坑那块区域照亮,艾买提趴在馕坑上看着里面。
  “阿达西!艾买提!你早啊!”我走过去打招呼。
  “朋友,你好!”
  “你几点开始打馕?”
  艾买提显然没有听懂我的问话,他的国语水平确实不好,边上他弟弟听懂了,翻译了一遍。
  “哦,每一,早上五点!第一炉馕,有的时候早上六点半,最晚不超过般。”艾买提边边用手比划五和六,然后从五点跨越到了般。
  我就是随口那么一问,不是真的在乎他到底是几点开始打馕。
  我想起一句南疆俗语,瑶瑶给我听的:“南疆人:人生有三苦,打馕、种地和烧土。”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瑶瑶编出来的,想来打馕确实是辛苦。
  我就和艾买提聊起了打馕。按艾买提的,打馕是从和面开始,发酵、揉面都要靠经验且不能偷懒,然后是凭着经验看温度。
  冬一般头晚上就要和面,因为冷,发酵发的慢。早上要用的面晚上就要发好,面要反复的揉,现在用和面机了,比前几年好多了。

  晚上馕坑不用前,要经过一个多时的保养,保养时要用一根铁钎反复刮馕坑内壁,喷撒盐水,之后用碎煤捂着,拿厚的板子和棉被把馕坑密封,这样馕坑内部温度能保持住。
  第二早上起来,先把发好的面再反复揉,醒二十分钟后做成一个个面团,每个面团都需要再反复揉四五十下,之后做成饼坯再次醒发,同时,馕坑打开封火,开始烧新碳,碳烧红后凭借经验调节温度,就是撤出或添加一些红透的碳,或用盐水喷洒内壁。
  用一两个饼坯做成馕先试着烤一下,看看时间和烤制的颜色,再调节温度,基本上十分钟左右,馕变的金黄而不糊就是温度差不多了。
  这个时候,就可以比较放心的大批的烤制了。贴馕的时候整条胳膊都被炉内的高温烘烤,速度要很快。
  这个时候,聊聊的差不多了,第一炉馕也已经卖光了,我忍住想先吃个热馕的想法。在这个城中村四处走了走,城中村有田字形的道路,水泥路面,路面压制出六角砖的花纹,刷着锗红色的地板漆,远远看是铺着六角形的地砖砖,其实就是水泥地。
  所有的房子外墙都是锗红色的,外面电线和然气管道都很整齐,家家户户门前都种了一些花草,虽然是春,但已经能看到很多的苗发芽了。
  这个时候有些亮了,可以看到有些房屋已经开始冒出了炊烟,看了这里很多人仍然在使用木柴烧火。我看到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在家门口给一个铁皮炉生活,浓浓的白烟笼罩着巷道。

  有学生背着书包去上学了。我问了一个学生,他们早餐一般吃什么,学生回答:“馕,奶茶或茶。”
  看了馕在他们的生活中太重要了。这里的巷和道路比古城要直的多,形成的是横平竖直的路,古城里的路是弯弯曲曲的。
  很亮了,虽然还看不到阳光,在早上的清冷中,我对我居住的环境随手拍了两张照片,红色的房子、红色的路还有蓝和寂寞的斑鸠。
  回到家门口时,艾买提新出炉了一炉馕,两三个大妈们围在桌子边上在挑着馕。我了随手拿了两个还很热的酥脆的馕,丢下了两元钱。一堆馕的边上有个油乎乎沾着干面粉的木制盒子,用来放零钱。
  和内地一些卖油条的一样,这里也是半自助的找零钱。由于我丢到盒子里的是两元的钢镚,这立即引起了一个大妈的注意,她拿出了那两个钢镚,然后放入了两张一元的纸币,并且对我和艾尔肯不断的着话。
  “孩子拿去玩儿,这个,少的很。”艾尔肯的老婆看我一脸的茫然,她对我解释着。
  “这儿不用硬币?”我又掏出一个硬币问艾尔肯的老婆。
  “不用,以前是都不收,这几年我们也收,但用的人少。”艾尔肯老婆回答。
  我吃了一个刚烤出来的馕,因为我刚才散步时发现周围没有任何商店和饭馆开门,除了热乎乎的馕,我还真不知道我能吃点什么。
  回到家里,华雯还没有起来,我看了看冰箱,除了昨买的一些东西,还有有鸡蛋、牛奶、蔬踩常见的食品,应该是华雯之前买的。
  我打算做点早餐给华雯,也不知道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姑娘会睡到什么时候,因此,我没有立即开始,只是做零准备。
  早餐比较简单的就准备好了,又开始比较无聊了,于是我忍不住好奇心,上到三楼的平台上看四周,顺带想看看日出。

  我从来没有在一个城市里专门看日出,因为高楼很少,我确实看到了红红的日出,不过它已经在地平线以上了,朝霞仍然还在,没有那么红了。
  我拿出手机,拍了日出的照片,坐在台上,看着炊烟袅袅的这个城市,内心生出了一些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这个清晨不错,我不用担心工作压力,不用考虑吃什么早饭,一块钱一个馕已经算早饭了吧?我悠闲的看一个才认识的人打馕,我看城市日出,我看邻居的鸽子在上飞翔,我看斑鸠在路上觅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