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的传说》
第47节

作者: 北元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现在他们宁愿意给刘淳干活,也不愿意回北平。
  “我们现在缺少的是一些出力气的工人,荷包和军服暂时完成了,只要掉一些妇人过来,应该就能填上空缺!”
  “妇人?”
  柳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儿子这是疯了吗?让一帮女人像男人一样干活?谁会愿意啊?
  三爷不停摇头,“你这是馊主意,绝对行不通!”
  刘淳轻笑,“先别急着否认啊!没听过一句话吗?叫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吗?我琢磨着,能行!”
  张嫂子得到了刘淳的吩咐,负责照顾徐妙锦。相处了两天,她发现徐妙锦人真不错,不娇贵,也没有脾气。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做,尽量不麻烦别人。

  只是有时候会坐在那里发呆,一坐就是一个时辰还多,也不知道她想些什么。张嫂子看得出来,徐妙锦的心里有事,堵着不愿意说出来。
  她也不好开口询问,很多时候,两个人就是闷坐着……张嫂子实在是受不了,她偷偷拿出一个小册子,又拿出一根炭笔,在上面写写画画的。
  “你在做什么?”
  徐妙锦不知何时,站在了专注的张嫂子身后。
  张嫂连忙把小册子收起来,不安道:“姑娘,老婆子糊涂,还请姑娘原谅,下次再也不敢了。”
  徐妙云淡然一笑,“没什么的,我看你画了不少圈,是什么意思啊?”
  张嫂子不好意思,她把册子摊开,老脸发红道:“姑娘,你可别说出去啊,我跟柳小爷撒了谎!”
  徐妙锦眼睛发亮,更加好奇了。
  张嫂子只能告诉她,刘淳当时询问,谁认识字,负责记账,可以每天多领三文钱。
  结果张嫂子就自告奋勇了,天可怜见,她连自己的名字在内,只会写五个字!怎么记账?可事实证明,张嫂子不但完成了记账,还半点没有差错!
  “姑娘,你瞧啊,我画个小点的圈,就是鸡蛋,稍微大点,是鸭蛋,最大的是鹅蛋……”张嫂子最初就是靠着画图,完成记账的!几个月下来,她愣是认识了二百多个字。
  小册子上,图越来越少,字越来越多,虽然缺胳膊少腿,可谁也不能否认,那就是字!
  “姑娘,我揽下记账的活儿,就是想多挣几个钱……俺儿子都九岁哩,再过几年,都要娶媳妇了。”张嫂子眉头紧锁,压力真不小!
  徐妙锦不解道:“你的相公呢?他做什么?”
  “他做鬼了!”张嫂子自嘲一笑,“我这个人命不好,克死了三个丈夫,就剩下一个儿子,无论如何,也要把他拉扯大!”
  徐妙锦再看小册子,满满的圆圈,竟然生出一种魔力,让她脱口而出。

  “我教你写字吧!”
  第44章 顽强的女人们
  在许多工人逃跑之后,刘淳聚拢剩下的工人,跟大家进行了一次畅谈。
  “我知道,你们所有人家里都有田地,来做工,一是朝廷征发,迫不得已,二是在下开的条件还算诱人。”刘淳轻笑了一声,“诸位,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们觉得靠着家里的田,就能过上好日子吗?”
  “要我说,很难!”
  “就拿现在的情况来看,也最多是温饱而已,远远达不到富裕的程度。天下承平二十年,陛下挥兵北伐,残元覆灭在即。要不了多久,北方就会迎来一个太平盛世。”
  “人人都期盼着太平安宁,所谓宁做太平犬,不当乱离人。可大家想过没有,太平就意味着人丁滋长,南方的商贾,辽东的蛮夷,都会聚集到北平,昔日的战争前沿,变成了商贸繁荣的市场!土地兼并不可避免,你们若是不能趁着这个机会,发家致富,一旦错过了时机,后果是相当可怕的!”
  “你们的土地或许被买走,你们的孩子没有田耕,不得不去城里当学徒,你们的妻女要去伺候别人……”
  “我不是个小气的人,更不会亏待自己人,我们现在是刚刚创业,收入或许比种田高不了多少,工作呢,更加辛苦!但是请大家放心,接下来我们会拿出更多的商品,尤其是等到铁器上市,就能赚到大把大把的钱,到时候大家伙走到哪里,都会让人羡慕嫉妒……”
  刘淳谈了很多,效果不能说没有,但也不像预想的那么大,更没有到人人信服的程度……他们完全想象不到,商业发展,会对农村造成何等的冲击。
  在他们看来,大不了守着田地,自给自足!
  让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农民,去畅想未来,实在是太难为他们了。
  之所以还能留下来,就是家中人多地少,在这里能拿到工钱,还有免费的伙食,仅此而已!
  第一批的工人,通常是破产农民,至少是过得不好的农民!
  如果有选择,谁愿意像牛马一样干活呢!
  刘淳只能一边提高工钱,稳住人心,一边招募女工,填补缺口,勉力维持。
  由于太过忙碌,刘淳已经把徐妙锦从脑袋里扔出去了,等她游山玩水够了,脾气顺过来,就回北平,或者回应天,反正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了。
  刘淳如是想到,可他哪里知道,徐妙锦可没有心思游山玩水,她正在充当老师,教导几个妇人识字!
  除了张嫂子之外,还有两个,一个姓牛,人称牛大妈,另一个叫韩二姐,是个十八岁的大姑娘。
  这三个人,乖乖趴在桌子上,拿着炭笔,一笔一划在写字。
  其中进展最快的是张嫂子,她不但学认字,还在学算术,不光有加减法,还有九九歌……很难想象,一个四十岁出头的妇人,能学得那么快!
  连徐妙锦都感到吃惊……张嫂子只是淡淡一笑,过去她认识了一两百个字,全是采买的时候,让账房帮着写单子,然后她照着单子上的字,用树枝在地上描……后来刘淳知道识字不多,用不了毛笔,就让用炭笔写字。

  不管多累,张嫂子都要抽出一个时辰,拿炭笔在木板上反复练习,努力记忆。
  如今有徐妙锦的教导,有桌子,有纸笔,真的是太幸福了!
  相比之下,牛大妈比张嫂子还大了几岁,也更笨拙,但她却最为坚持,一遍一遍,反复练习,那么一大把年纪,夜里只睡两个时辰。每天除了认字之外,收拾屋子,做饭,所有的活儿,全都包了。
  她做包子更是一绝,就连王府的厨师都未必有她做得好。
  至于韩二姐,她年纪最小,灵性十足,虽然起步晚,但大有追上张嫂子的势头。每天如饥似渴地学习,她不光是识字算术,还央求徐妙锦教她背《三字经》和《百家姓》。

  徐妙锦闲着没事,就答应了。
  哪知道韩二姐居然激动地跪在地上,拜谢姑娘的大恩大德!
  徐妙锦越发好奇,一个村姑,想学这些干什么,莫非要考秀才?
  徐妙锦不好直接问,张嫂子抽空把缘由讲了,“徐姑娘啊,你是不知道,二姐命苦啊!”
  “哦?是怎么回事?”
  “二姐的爹妈是个势利眼!五年前,村上有个小后生,人长得好,脾气也好,两家要结亲,二姐的妈愣是逼着人家拿十两银子的彩礼,人家拿不出,亲事就黄了。”
  徐妙锦眉头紧锁,十两银子,不多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