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美国生活和房价》
第24节

作者: 看上去很吊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1-17 06:34:41

  关于Google引发的不同看法,再补充两句:
  对于企业来说,盈利是第一目的,这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并不是说与社会道德完全不兼容,企业可以在赚钱的同时兼顾一些社会利益。但是很少人会为社会利益而牺牲自己盈利目的,最多就是不谈社会利益而已。就拿Google来说,它在美国也是如此。比如Google出钱,在它总部所在的Mountain View小镇实现免费的无线网络覆盖,而且把这一出发点往很多城市推广。其最初的出发点就是Mountain View的居民觉得Google把总部设在这里,把物价、房价都推高了很多,怨声载道。Google觉得得干点事情才能平息各种非议,而且这个做法还能赢得了消费者的尊重。但是这样做却伤害了电信公司的利益,居民都用Google的免费网络,不自己出钱去安装宽带了,客户流失。另外,因为Google, Youtube(Youtube也是Google的公司)的流量实在太大了,占据很大一部分宽带资源。那些电信公司也是很有意见,说差不多我有一半人力物力其实是为你Google在服务,因为提出要Google,Yahoo等几个大公司每年交一笔大钱给电信公司。Google当然是极力反对,因此到处宣传“网络中立”(network neutrality)观念:任何人都可以平等地接入和使用互联网,不应该设置各种人为的障碍,否则就是妨碍言论自由。这顶帽子在美国谁也戴不起的。

  奥巴马竞选总统的时候,也提倡互联网开放的做法,和Google一拍即合。因此Google使劲为奥巴马竞选总统背书;奥巴马也来Google做竞选演讲,希望通过Google这样的网络公司平台由此吸引年轻选民。现在奥巴马上台了,自然也不会亏待Google这样的小兄弟。
  我不否认Google是一个伟大的公司,但是他也是企业,不是非营利性组织。他有伟大的产品,但是最终还是要赚钱的,在中国市场也是如此。美国企业,包括没有政府不会无缘无故地来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但是他们把某些产品推广到中国,自己赚了钱或者获得了某种利益,同时这些产品可能在某种程度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这倒是不相矛盾的。
  最初Google.cn也只能通过与中国政府的合作,推出个过滤版。这个时候它就不谈什么互联网开放了,因为只想着要赚钱。
  至于这些互联网公司的经营问题,我还是觉得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内容,而内容涉及到文化。美国人很多时候想当然的认为适合他们的产品或者商业模式在其它国家都适用,未免会水土不服。我前面提到过,Google在俄罗斯、韩国、日本市场其实也做得不是很好。人家没有中国政府那么严格的管制,但也是有同样的问题存在的。
  所以这个事情其实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政策因素,大环境。我个人觉得如果你美国公司要来中国赚钱(包括中国公司),就没有必要跟中国政府过不去。只有你实在赚不到钱了,才会去调整思路,寻求去政策方面做一些改变,就是Google现在的做法,也是美国企业在美国的思维。第二个问题是经营方面。包括Google,Facebook,Youtube, Twitter在内的企业,这些企业通行的做法是以在美国成功的产品为母板,然后通过本地化基本上原封不动地把产品推广到其它。但是这样的做法在中国市场往往会水土不服。比如像Youtube, 大量没有实质性内容的视频(英文的),其实对中国人而言毫无意义,我想即便没有在中国被封,中国人也不会去看那些东西。只有开发大量适合中国人的内容才可行,才能真正本地化。这对于美国公司来说不是简单在母板基础之上进行推广,而是要重起炉灶,就像从google.com到google.cn,成本要大很多,而效果还是未知。

  具体从内容上来看,比如搜索引擎,除了一些敏感词,我个人感觉百度的总体中文搜索确实要比Google好一些。此外像土豆网、开心网,一开始也是抄youtube和facebook的。但是完全是适合中国人自己的内容,大家都喜欢。模式是抄的,但是内容是自己的,所以关键还是胜在内容上。土豆网、开心网同样都有内容审核的问题。但是他们都很好的把握住内容的度。在中国做互联网,一定要学会这个。

  最后是中国互联网开放的问题。在美国我最喜欢的一点就是互联网上什么内容都可以看到。其实真的不用害怕什么,你如果能够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自然会更好地思考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过这个已经超出了企业经营的范围,不好再深入探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