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美国生活和房价》
第23节

作者: 看上去很吊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1-14 09:42:40

  Google和国家利益
  我认识一个老美,搞城市规划的。他在美国的设计所生意平平,因为美国建设了那么多年,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建设的。所以很多美国搞建筑的、搞城市规划的都把目光投向了中东和中国这样的大工地。
  这位老美和中国的一个设计院拉上了一点关系,共同做一个中国城市规划的项目。中国的设计院愿意和美国设计师,因为挂个“美国大师”的招牌很有含金量。美国人当然更不会说不,因为赚到钱了嘛。我认识的这位老美去中国之前还向我讨教,说去了中国见了你们的领导该说什么,去什么样的馆子,吃饭该谁出钱等等。总之,一切都要入乡随俗,按照中国人的做法来,否则当心中国人不给你生意。

  听起来挺好。老美也为五斗米向我们折腰了。
  不过相比之下,Google运气没那么好。Google在中国那么多年,没赚到什么钱,或者说目前在这个13亿人口的市场赚到的钱远远满足不了它的胃口。所以心里一直不爽。
  市场成功与否,有很多因素在决定着。这些年美国人始终在研究一个问题,就是Yahoo, Google,Youtube, Facebook这些企业为什么在中国不能成功。想到现在也没想出一个答案来。
  就拿Google来说,是因为中国的审核制度?但是百度也同样要被审核,为什么人家是市场份额比你大,所以显然不是问题。再则,Google在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同样做的也不好。那么会不会是语言文化的因素?但是Google这几年拼命本地化,界面都做得花里胡哨,中文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中国人在做,但是却还是收效甚微。
  那么原因究竟在哪里?在我看来,还是思维和心理的不同。互联网的东西说到底都是文化东西。美国人在美国人的生活和思维模式之上开发出这些网站,其盈利模式必然也是建立在他们的生活和思维模之上。然后想当然地认为这种模式应当放之四海而皆准,就像把他们的名牌包和手机电脑卖到全世界一样。
  可是互联网不同了,虽然这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是一些真实的社会的准则都会在这里适用。比如,中国的论坛为什么那么火,像天涯、猫扑等等,而美国鲜有这种灌水聊天的网站?这就要说说中国人的社会心理了。像八卦新闻、灌水,其实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人所谓“看客”的心理,就像街头两人打架,边上围栏了一大堆人观看、评论。人家都打完散场了,围观的还意犹未尽不肯走。所以一条稍微能够吸引眼球的的新闻,总能引起成千上百的评论,其中不少都是没有实质性内容的评论。

  再比如,中国人没有美国人那么直接,对外交往的时候往往会有所保留。美国人相对直白一点。而中国人性格中平时被掩盖的那一面在“不知道你是一条狗”的互联上充分地爆发出来。所以像实名的内容在中国市场不大,中国人还是不大愿意把自己的全部都暴露在公众面前。因此“人肉”才会有市场,才会成为气候。而像开心网虽然是实名的,但是用户其实在上面都会是有所保留的,不会像在论坛一样肆无忌惮地表达。并且在技术上把大部分陌生人都排斥在外了。

  撇开社会体制和政府的管制不说,互联网的核心其实是开放。互联网在美国的出现和成功其实是基于美国现实社会的开放性。但这却和中国人的思维有着很大的冲突。虽然我们改革开放30年,不断地在接受新的观念和思维,但是思维还是根深蒂固的。所以Google等企业在美国市场获得成功的互联网内容产品到了中国不少都会遭遇滑铁卢。
  这是关于Google事件要说的第一点。第二,这个事件其实也体现了美国社会的权力结构。我前面多次提到,美国是大企业的主导的国家,大企业的后台老板构成美国政治权力的核心。Google和美国其它大企业一样,它的大头头都是白宫的座上客。所以当市场本身不发挥作用的时候,必然会诉诸政治的力量去解决问题。所以像我们的“人/权”问题这类经常被美国揪小辫子的问题成了最理想的突破口,这跟美国人这几年喊着反恐的旗号到处打仗是一个道理。

  Google在中国没赚什么大钱,今天这么一搞,它也没有什么损失。但是会让中国政府很难堪。Google之前跟你中国政府合作,不是因为你强大了,我要听你的,必须要让你三分;而是因为我想要从你地方赚钱,大家就做一回朋友。但是几年下来,没有赚到钱,自然没有道理再跟你强装笑颜了。包括最上面那位搞城市规划的老美,也是同样的处世哲学。
  Google在中国设有分店,雇用中国的员工。中国的人以能够进Google这样的企业为荣。但是微妙的是,Google今天的决定是完全在美国做出的,跟中国分店没有任何关系,中国的员工也不知道原委。这就很明显地可以看出谁在掌握着权力,也能很明显地看出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外资企业分支机构的地位和作用。
  诸如企业、市场的竞争,不管在哪个国家,都不是完全自由的。它不能突破国家利益的这条线。我们谴责地方保护主义,说某市不让外地酒外地烟进来,或者政府下文说政府机关只能消费本地酒、本地烟,这些都是不对地。因此我们要制定法律法规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反对垄断。但是这个地方保护一旦上升到国家的层面,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收关税,常规关税不够的话还有惩罚性关税,想告也没地方告,没人替你做主,没人跟你讲理。所以就看你撑不撑得住,如果国家实力不强,撑不住了,并且打也打不过别人,只能听别人摆布。中国如此,美国也是如此,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

  所以再回过头来看Google这件事,Google通过单纯市场搞不过,只有上升到国家利益的层面来解决这个事情。这应该是它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事情的结果还很难说,就看双方的博弈力量的大小。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Google在中国赚到钱了,肯定又会满面春风地回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