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之浅述(原帖无法更新,个人修行经历分享)》
第27节

作者: 江南桃之夭夭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5-07 09:25:38
  这是安化800米以上高山的一个无人知晓偏僻的地方,由一个老者用镰刀绑着竹竿割下来的不知多少百年以上高大乔木树上的茶叶;简单把叶片压制成了花砖。没有包装、没有品牌、量少;存放一年却远胜其他市场存放十年以上的黑茶才能拥有的琥珀红汤。
  泡茶时候,轻柔的沿着杯壁缓缓注入沸水;出汤时候,慢慢沿着杯壁缓缓流入茶杯;泡茶全程温柔、缓慢,茶汤醇和。如同生活,慢慢、柔柔以待;总能品味出独有的美好!
  茶的生长,风吹雨打;茶的制成,蹂躏、高温暴晒、机械大力压…;茶汤,沸水冲泡。如同人的一生,种种磨难能够承受后;化为一份香气迷人、醇厚柔和的茶汤奉献世人!
  茶,完美诠释了“世人虐我千百遍,我待世人如初恋”!
  林清玄说: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变老。
  日期:2019-05-15 09:06:59
  叶嘉莹先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1924年7月出生北京书香世家,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现为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1982年,叶嘉莹曾将笔记交给顾之京,并协助整理成《驮庵诗话》、《顾随诗词讲记》。1991年创办比较文学研究所,后更名为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并为研究所捐出退休金的半数(其在加拿大的退休金,10万美金),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活动基金”;2018年6月3日将自己的全部财产(上千万人民币)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今年把名下房产售卖后,再次捐款千万以上。

  2017年6月24日叶嘉莹先生的新书《独陪明月看荷花》在南开大学首发。
  日期:2019-05-15 09:37:49
  1945年夏天大学毕业后,叶嘉莹开始中学教师的生活,由于自己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使得听讲学生们也同样产生对国文课热爱的感情。陆续有友人邀她去兼课,在另请人批改作文的条件下,叶嘉莹同时教了三个中学的五班国文课,一周共三十个小时之多。因师生们对国文课的共同热爱,使得叶嘉莹对如此沉重的工作量丝毫未感到劳苦。
  1948年的春天,叶嘉莹要赴南方结婚,才不得不离开故乡北平。叶嘉莹谈起当初结婚的决定,都笑称自己“有点傻瓜”。据了解,叶嘉莹直至大学毕业都未曾恋爱,24岁时却匆匆嫁给了国民党海军文职人员赵钟荪。叶嘉莹解释:“我一直没交过男朋友,赵钟荪对自己不错,此前还因我丢了工作,我对此非常歉疚,便一时`好心`答应了他的求婚。

  1948年11月,叶嘉莹跟随丈夫来到台湾。1949年,台湾的“白色恐怖”弥漫开来,赵钟荪、叶嘉莹以及他们不满周岁的女儿先后遭遇牢狱之灾。虽然叶嘉莹与女儿被提前释放,但她的工作没了,收入没了,宿舍也没了,瞬间成为无家可归的人。无奈之下,叶嘉莹只能借住在亲戚家,并在私立学校兼职教书以养活自己和孩子。三年后,她终于等到丈夫出狱,但此时的赵钟荪却性情大变、常常怒不可遏,并将情绪通通施加到叶嘉莹身上。最绝望的时候,叶嘉莹甚至考虑过:哪种自杀方式最不痛苦?

  幸而,王安石的一首诗令叶嘉莹重新振作。诗云:“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匪独我血流。众生选众业,各有一机抽。切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
  叶嘉莹表示,“终生选众业”,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幸的遭遇,正如他的丈夫也可能有许多不能言的苦衷。因此我只能默默承受困厄,但绝不能跌倒。她说,诗歌是支持她“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
  1966年,叶嘉莹受邀到美国哈佛大学及密歇根大学讲学。此后,叶嘉莹又接受加拿大UBC大学的聘请,顺利在温哥华定居下来。1976年,叶嘉莹的大女儿及其丈夫双双遭遇车祸亡故。彼时,她的小女儿也两度患乳腺癌…接踵而至的打击令叶嘉莹崩溃,她曾一度将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人接触。最终,仍旧是诗词将她从绝境中拉出。
  叶嘉莹说:“我是一个对于精神、感情的痛苦感受较深,而对于现实生活的艰苦则并不十分在意的人。这位能以流利英文授课的学者起先却并不懂得多少英语。叶嘉莹也坦率地说,那是被“逼”出来的。

  起初,叶嘉莹在温哥华教书时,每天查英文生词都得查到凌晨两点,然后第二天早起去学校教书。那时也曾有人担心,叶嘉莹会不会因为英文不通,被学生赶走?奇妙的是,叶嘉莹的课不仅学生喜欢听,就连听过她讲演的教授都说她是教书的天才。
  她曾笑称:“也许我的英语文法不完整、发音不正确,但只要他们能明白大意,我一样用中国的办法,介绍每首诗的作者、背景乃至寓意情感。用我的poor english讲课,学生也能听的津津有味。”
  每年春季,温哥华大学都会放假停课,叶嘉莹抽空回国讲学,秋季才飞回加拿大。2012年,一位寄宿在叶嘉莹家的中国学者曾经记录了她每天在温哥华的生活:早餐是两片面包,一碗豆浆煮麦片。只要UBC的亚洲图书馆开放,她都会到那里去查资料、写作和研究,风雨无阻。
  为《诗馨篇》一书所写的序说:“在中国的诗词中,确实存在有一条绵延不已的、感发之生命的长流。”我们一定要有青少年的不断加入,“来一同沐泳和享受这条活泼的生命之流”,“才能使这条生命之流永不枯竭”。
  因为诗歌,叶嘉莹先生在艰难困苦中找到了自我;因为诗歌,叶嘉莹先生将钱财看得无比淡泊;因为诗歌,叶嘉莹的一生从容优雅且美丽。
  “我愿意将生命结束在讲台上”,这位95岁裸捐3568万,既简单又高贵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华人女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