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那些人儿——三百载爱恨情仇 一千年世道轮回》
第45节

作者: 司马寻欢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在投军之后就与中央禁军的很多高级将领秘密交往,很快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他们就很江湖义气的建立一个秘密的组织“义社十兄弟”。
  这可厉害了,我的哥,有没有跟三国演义学桃园三结义,我们不得而知
  但这个义社十兄弟在今后赵匡胤走上皇位的道路上,发挥了我们想都想不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这个认社十兄弟都有哪些人?
  他们是怎么认识怎么成为兄弟,成就霸业之后他们各自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明天分解!
  036-秘密组织义社十兄弟
  日期:2019-02-08 08:42:28

  036-秘密组织义社十兄弟!
  惊堂木一拍!
  各位看官,咱们书接上回。
  宋太祖赵匡胤的这次整军,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他人生发展道路上最最重要的里程碑。如果没有次整军,没有安插提拔那么多亲信的话,后面的黄袍加身和陈桥兵变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历史就是这样,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开篇就发出的感慨,对历史的总结是相当的到位,我们也因为这部小说,记住了罗贯中这个人。
  这哥们跟我一样,是以真实的历史写的小说,所以在动笔之前,对历史的研究和领悟是下了苦功夫的,当他研究后汉三国这段历史的时候,被历史的小魔鬼附身,硬是胡扯鬼扯的写出了《三国演义》这部四大名著之一的传世之作。
  如果他当时知道这部书会传世的话,也许就不会在《三国演义》里乱编故事,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大肆渲染的加了很多新鲜的佐料,就是因为不知道这部胡编乱造的剧本以后会这么出名,所以他写本书的时候,跟我现在的状态是一样的,瞎说一通。所以《三国演义》只能当小说看,人物大概齐是那么回事,但真正的历史还是得看《三国志》。
  但罗贯中这哥们也不是件件事都干的这么不靠谱,写三国演义是为了写给说书人讲时能精彩一点,所以讲故事的色彩比较浓厚,但这哥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意识到写历史还是要尽可能接近真实,否则容易误人子弟。
  所以当他在读到宋朝这段历史的时候,罗贯中以非常严谨的历史态度,写了一部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我曾在网上搜来看过,事实求是的讲,文字表达上比我差的远,但故事的精彩程度上,远远超过《三国演义》。
  但为什么不知道《三国演义》的几乎没有,知道这部《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的所也几首没有呢?
  就是因为写的太过接近真实了,虽然精彩,但没有精彩到惊艳的程度,所以无法传世。但如果换个角度,从研究历史的角度来看,《宋太祖龙虎风云会》远比《三国演义》更接近历史的真相,我们得感谢罗贯中用戏剧的方式替我们记录了这一段不应该被遗忘的历史《宋太祖龙虎风云会》,这部戏讲的就是我们今天这一章的主要内容:义社十兄弟。
  关于太祖“义社十兄弟”的由来、时间、地点,准确的史迹已经无可考证了,宋太祖有意回避这个历史话题,而没有像刘关张桃园三结义那样让写历史的人大书特书,可能是因为这十兄弟为大宋打下江山立了汗马功劳,却没有分享荣华富贵。
  有个好的开头,却没有一个好的结尾,有可能让别人误会自己的人品有问题,所以宋太祖对这段历史采取的是雪藏的策略,好,不需要你点评,坏,也不需要你点评。
  大家已经熟悉了咱们说历史的方式,就是喜欢揭人的短,就是喜欢掰开了揉碎了整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这一章就像胖姑娘贾玲代言的大桶方便面,加量不加价,实惠不是一般的大。这段历史我是多方查证过的,所以今天这章既可以当小说看,也可以当历史来读。
  罗贯中写的这个《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就是以义社十兄弟为原型,讲的是赵匡胤与石守信、赵普等文臣武将风云聚会、统一天下的故事。
  在最初的峥嵘岁月里,这些隐秘在历史尘埃的中的“义社十兄弟”何许人也?
  他们是赵匡胤、李继勋、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刘光义(后改名刘廷让)、刘守忠、王政忠、杨光义、刘庆义十人。
  既然是结拜兄弟,总得排个顺序吧,谁是大哥,谁是二哥,谁是三哥呢?…
  日期:2019-02-08 08:42:51
  因为当事人都已经死了一千多年了,当时也没留下人证和物证什么的,所以十兄弟的排位,我们现在只能猜,或者我们只能相信罗贯中这哥们没骗我们,咱们就按他排定的顺序来。
  不管怎么,有一点是肯定的,虽然赵匡胤已然是宋太祖了,但在当时,他肯定不是老大,老三老四或老五还是有可能的。

  在赵匡胤早年从军时,有一群与他有着相似的背景的“热血青年”先后参军,赵匡胤为人豪爽,又喜欢喝酒和结交朋友,所以很快就臭味相投的这哥几个混熟了,酒喝的次数多了,感情就喝到位了,所以在某一次这哥几个喝爽了之后,就提议他们在座的这一桌结为兄弟,荣辱与共。
  因为当时这一桌就是十个人,所以义社十兄弟,如果是八个人可能就叫义社八兄弟了。如果是十三个人,倒是有可能叫十三太保。
  兄弟们结拜,叫啥名倒不特别重要,因为都是武将,没读过多少书,整不出文雅的词,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兄弟之间,有过命交情比啥都重要,这一伙起个啥名都所无谓的。
  好了,既然他们座好了一这桌,准备端起滴了鸡血的碗要一饮而尽拜兄弟的,咱们还是让他们哥几个把杯子都举着,咱一一来介绍一下这哥十个:
  好,有请第一个端杯的大哥说出亮个相呗!

  日期:2019-02-08 08:43:07
  1、义社十兄弟的老大:李继勋
  大名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人,公元916年出生,比咱们宋太祖赵匡胤大11岁。李继勋的早年经历比咱们的赵同学要辉煌的多,咱们的赵同学其实是跟着人家这位李大哥混的。
  李继勋是十兄弟中最早担任殿前都虞侯这个重要职位的、也是第一个升为节度使的。他不仅年龄最长,而且升迁速度快,是这帮兄弟们的的带头大哥。其他几个人都是跟着大哥混的。
  不幸的是,李继勋在后来参与在后周攻打南唐的战争中,因为战斗不力受到处罚,而小兄弟赵匡胤则脱颖而出,在官职超过了“大哥”。但在喝酒的时候还是要首座让给大哥坐,自己则坐在大哥的旁边。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北征契丹时,把李继勋正式降为赵匡胤的下属。哥俩的位置来了个反转。小弟成了大哥的领导。但这个大哥不是小气的大哥,他对赵匡胤是尊重和疼爱的,有容人之量,更有提携晚辈的胸襟。
  陈桥兵变时,李继勋正担任安国军节度使,第一时间对赵匡胤表示支持。此后依然镇守地方,《宋史》上说他“与太祖有旧,故特承宠遇”。宋太宗即位后,“赐钱千万,白金万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