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那些人儿——三百载爱恨情仇 一千年世道轮回》
第40节

作者: 司马寻欢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2-04 06:43:35
  乾祐三年公元950年,郭威接受冯道的密报以清君侧的名义在邺都起兵,攻入汴梁,汉隐帝遇害。郭威认为后汉群臣一定会拥戴自己即位,在见到冯道时,如往常一样向他下拜。冯道安然受礼,毫无拥戴之意。
  这是他们暗中约定好的信号,冯道已经通过具体的行为表现告诉郭威,还不到称帝的时机,你千万别乱来。所以才有了我们之前说的,为什么不直接称帝,而非要过度一下,所以郭威便扬言欲立武宁节度使刘赟,也就是北汉的开国皇帝刘崇的儿子为皇帝,其实就是欠那么一把火的时候,必须往火上加一把柴才行,所以他就派冯道到徐州迎接刘赟。刘赟尚未到达汴京,郭威便在澶州军变中被士卒拥立为帝。建立后周,冯道被拜为太师、中书令。

  周太祖郭威对冯道是非常敬重的,每逢冯道觐见,从不直呼其名,而是太师太师的叫着,又给拉板凳坐,又亲自给沏茶倒水的。而这些当时也在朝中的柴荣和赵匡胤都是看在眼里的,看自己的皇帝对这个老头这么敬重,自然在心里也多了几份敬意。
  而冯道这位老先生,对郭威对自己这么礼贤下士,并没有狡兔死走狗烹的杀开国大臣也很是感激,像冯道这样读了一辈子圣贤书的文人,对于知遇之恩是多么的渴求。
  所以当他遇到郭威后,他最想实现的事情,不是别的,而是长寿。他想多活几年,用尽自己毕生所学辅佑郭威,开创霸业,一统天下,再出一个唐太宗李世民那样的杰出的皇帝。
  冯道很卖命的帮助郭威干了一系列非常具体的事,在此咱们就不啰嗦了。
  是非不掩功业,冯道的功业确实是可圈可点的。后周的政治清明一派繁荣,冯道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只不过后周这个王朝时间太短了,很多事,大家根本不知道而已。
  因为赵宋的历代皇帝是没法大肆的宣扬冯道的,因为如果承认了冯道的正面正统的形象,那老赵家岂不是成了抢人家东西的流氓。那怎么行呢?

  所以只能委屈冯道先生了,你是政治的牺牲品,所以会一直被误会一千多年!
  我替中华儿女,跟冯道先生说一句:对不起,虽然可能冯道先生本身是不需要这句对不起的。
  所以冯道一直是在报郭威的知遇之恩。而这个恩,最根本的就是要所后周延续并发扬光大,容不得半点闪失。这几乎成了冯道活下去的,全部的意义所在。
  镜头切换到他和柴荣在朝廷的那两句对话,虽然没有当场被杀,但大家想一想,冯道为何会如此反常?
  他一直在四朝十帝的神话中屹立不倒,靠的绝对不只是嘴能说。而是他的圆滑世故确实能让他左右逢源。为什么老了老了还老糊涂了?

  其实,我们都错了,我们72岁的冯老先生,感到自己的日子不多了。而老皇帝却死在了自己的前面,小皇帝尚稚嫩的多,如果不给他当头棒喝,让他知道自己的有名无实,没无威严于群臣,那即使打赢了高平之战又怎么样呢?他依然是年轻气盛的继位之君,被有军权的大臣干掉的可能性是95%!
  为了后周的江山社稷,为了郭威的知遇之恩,我冯道这把老骨头算个鸟啊
  我就不圆滑不世故一回给你们看,我就让你们看看,一个老戏骨是怎么用死来当好宰相的最后一班岗的!
  日期:2019-02-04 06:44:52
  冯道对佛道之学多有涉猎,又因身处五代十国乱世,见惯生死无常,这让他具有了悲天悯人的气度。冯道一生行事,具有清廉、勤勉、豁达的特点,能够包容仇人、感化仇人,甚至包容敌人、感化敌人。
  他历经人生沧桑后有诗集留世,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的《 偶作》诗:
  其一: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其二: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
  其诗最后两句清楚地表明了他的信仰追求:自己只要心地好,站得正,思想行为光明磊落,那么就是在一群野兽当中,也可以屹然而立,不怕被野兽吃掉。那我又怎么会怕你们后世的这帮熊孩子给我的骂名呢?!
  所以,我必须代表所有的中国人,给冯道老先生深深鞠一躬,说一声,都是我们不孝,误会了您老这么久,以后寻欢的书全中国人手一本,就再也不会误会了。
  好了,今天的相声已经严重超时了,因为历史欠冯道一个抱歉,只能在一千年后,由我们来说,那我们就来说吧。超时就超时,算个鸟啊。

  既然超时了,我不再透露一个小秘密给你,其实后世对周世宗柴荣的评价在整个五代十国的历史是最最最高的,没有之一。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心地善良,慈悲为怀,真诚的用实际行为认错。哪怕这个错是可以不认的,这就是柴荣厉害的地方。
  如果不信,可以从冯道的儿子们在他爹死后,柴荣是怎么照顾他们家的,看出一点端倪。
  冯家孩子任职表:
  冯平,历任秘书郎、右拾遗、工部度支员外郎。
  冯吉,历任校书郎、膳部金部职方员外郎、屯田郎中。
  冯可,历任秘书正字、殿中丞、工部户部员外郎。
  冯义,历任秘书郎、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定国军衙内都指挥使、朝散大夫、司议郎、太常丞。

  冯正,历任协律郎、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定国军节度使、朝散大夫、太仆丞。
  你不用懂这些都是什么官,咱们以后会详细介绍,你只需要知道,这些官都很大就行了。
  好了,超时的相声必须得结束了
  冯道自己也清楚,高平之战是必须要打。自己拦不住的,他并不是真的想拦,而是让柴荣不要太骄傲自满,当头棒喝就是让他清醒清醒。
  清醒之后,这仗还是要打的啊!
  这回真的不绕圈子了,历史上有名的高平之战到底是怎么玩的呢?
  我们最关心的赵匡胤先生是怎么一战成名的呢?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明天分解。
  日期:2019-02-05 08:52:06
  《大宋这些人儿》033-高平之战必打之战!
  惊堂木一拍!
  各位看官,咱们书接上回。
  虽然殿前会议以冯道为首的绝大部分是明确反对皇帝御驾亲征的,但并不是反对打仗本身。他们知道和北汉的这一仗肯定是要打的,只不过是来的太快了一些。
  咱们在前面已经说了,大臣们看到的危险,柴荣其实也看到了,但他还看到了危险背后的机会,一个可以自己从名义上的继位之君,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开国之君的机会。
  当然,这是比较能拿得出手的堂而皇之的理由,拿不出手的实际理由是,后周的大将里,其实能跟郭威在领兵打仗水平相提并论的,几乎没有,当然,请你相信我,这不是谦虚,确实没有。

  这也不能怪他们,他们都是执行强非常强的武将,但统帅之才,郭威确实没把他们教出来。如果非要挑出一个顶数,那这个人就非柴荣莫属,所以如果人保证这场战争的胜率,只能是柴荣自己上,这只他现在是不是皇帝并没有必然的关联,论能打,后周除了郭威,就数他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