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群英传》
第12节

作者: 元明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5-28 10:16:01
  第五回 刘伯温智数出类 吴梅涧道法超群(5)
  二人坐定,道长言道:“我看小施主为有学之人。贫道也略通文字,幼时尝读《道德》、《黄庭》诸书,咸通其大旨。今日有幸与小施主相见,只望小施主此生以德为怀,兼济天下。”基道:“先生聪慧贤达,性孝友,能爱人,为何甘于出家,而不潜心向学,求取功名?”道长道:“小施主有所不知,我虽生而敏慧,然而小时即喜好清净,不和群儿嬉戏,父母甚觉惊异,认为我有仙风道骨。等我稍长,遂送我入这紫虚观,跟从叶邦彦先生从道。”基道:“道长清心寡欲,无欲无求,过得也很悠然自得,正所谓人各有志。”道长道:“小施主此言差矣,我虽为道士,也常怀拳拳赤子心,殷殷爱国情。我祖上即多为高官,我五世祖安国,故宋释褐第二人,历官至太常少卿,出使金国,不屈气节。高祖挺,为承节郎,安抚使司将领,复出使金国。曾祖嗣英,为迪功郎。家兄有二子,皆能读书,我则蚤夜勉之道:‘吾家世簪缨,更值时变,门户寝衰。吾已委身方外,不复能力学以续先祖。其责实在汝,汝惟勿懈怠,尚克遂吾愿。’如今二侄皆有所成,我甚感欣慰。”言毕,见天已日中,道长道:“想必小施主也已饿了,不妨到寒舍就食。”

  基遂跟随道长入得房舍,及至其居室前,只见其室门楣上有“知止”二字。道长问道:“我以此二字自名家室,你可知晓其出处否?”基道:“我若没猜错的话,应是出自《礼记•大学》篇,内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道长道:“小施主所言不差,此语正是出自该处。然凡事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小施主可知二字的含义吗?”基道:“朱熹集注中曾言:‘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知止’即谓有志于达到至善的境地。’而后方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长称赞道:“小施主非同凡响,今后必成宰辅之器。”于是道长邀基到屋内饮茶,既而登肴速觞,二人皆酣飫。饮毕,道长把基引至大道,基遂拜辞道长而去。

  刘基走在路上,看百涧争鸣,万峰吐绿。又加酒意微醺,花看半开,忽然一阵暖风吹过,但觉心旷神怡,乃放声歌唱。只见其歌曰:

  幽华兮春菲,明月兮秋辉。仙人去兮何时归?空山寂寥兮使我心悲。
  檀为梁兮楠为柱,白石承楹兮青萝为宇。攀桂枝兮延佇,高玄无梯
  兮泪零如雨。瑶壁兮丹崖,鹤晨鸣兮猿夜哀。怆怳悢兮倚长怀,望
  夫君兮来不来?挹寒泉兮薦芳芷,长烟徘徊兮清风四起。洞谷豁砑
  兮笙竽盈耳,松篁戛摩兮毛发飒灑。采琼英兮琅砸刨夥绅健
  盼肸蠁兮杳冥,吟环佩兮云端。逍遥兮夷犹,伤心兮离忧。拜稽首

  兮陈情,冀神君兮长留。
  日期:2019-05-29 11:20:59
  第五回 刘伯温智数出类 吴梅涧道法超群(6)
  那边厢刘基引吭高歌,这边厢众少年焦急无措。忽然一人道:“我仿佛听到刘基的声音了。”其他人道:“你莫非是有幻觉了吧,在这深山老林之中,不见半个人影,哪里会有人言语?”那人道:“我没说谎,大伙细听,确实是刘基的声音。”众人都停下脚步,只闻声音越来越近,众人都听得真切,果然是刘基在吟唱,大家都兴奋起来,踏着歌声寻去。转过山角,正见刘基飘然走来,众人忙迎上前去,七嘴八舌的言道:“伯温,你到哪里去了?我们在此焦急万分,四处寻觅,你却在彼处饮酒高歌,酣畅淋漓。”基把此中详情说与众人,众人无不诧异道:“难道此处便是传说中的神仙之宅乎?”基道:“神仙乃超无为以至清,与太初而为邻,又无有所谓宅也!”众人道:“听你之言,难不成神仙果无宅乎?”基道:“神仙之宅,左带瑶池,右环翠水,绕以赤城,玉楼十二,其传非一,惜乎吾不得而见之也。世之人由不能见,遂并神仙以为无有,呜呼!是非知造化之情状者也!夫造化之神妙,岂夫人之所能穷哉!天地生物,各禀气以成形。人亦物之一也,物能化,人奚为不能化?故雀化为蛤,鼠化为鴽,麦化为蛾,鳖化为蝉,蠋化为蝶,鱼与蛇化为龙;吴之桑、晋之石、楚之枯木,冥顽无灵,去人甚远,乃或化而为人,或忽然而人言焉。由是观之,天下之物,无不能变化也审矣,何独于最灵之人而疑之哉?”众人都觉刘基所言玄之又玄,不甚明白,也就不再言语。见天色渐晚,众人结伴下山而去。

  不久,基又到燕京游学,在京期间,乘间到一书店阅读天文、历法诸书,翌日背诵如流,店主大为惊奇,欲以书赠刘基,基道:“此书已在吾胸中矣。”又时常跟从郑复初先生云游,听其讲授程朱理学,先生对其赞赏有加,曾对其父说道:“君祖上德厚,此子必会光大君之门户。”年方十八,精研《春秋》,学业精进,著《春秋明经》二卷。
  刚及弱冠,基已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为追求功名,遂整装拜辞父母,携仆从刘椿往京师赶考。二人一路同行,各诉衷肠。基道:“明春正当大比之年,不知我能否得中?也不知我今后事业能否有成?”椿道:“小主人英才光学,何愁事业不成,功名不就!明春必然高中无疑矣。小主人您精通易卜之术,如有疑惑,何不自占一卦?”基道:“妙,妙,待我试为之”于是取出圣珓,默祝菩萨,掷珓于地,珓呈一俯一仰之状,乃为大吉之兆。二人大喜,击掌相庆。基更觉信心满满,意气风发。因有感于坏,遂吟诗一首。诗曰:

  玉勒金鞍照地光,鸵裘珠帽绣文章。
  平明上马归来醉,他日清朝作栋梁。
  于路又遇富川(今平桥)叶岘和石帆徐祖德两位同乡,二位也是赴京赶考,三人遂结伴而行。不消两月,起岸到京。次年二月参加会试,三月殿试毕,于四月发榜,只见吏部大院的南墙上贴有左右两榜,右榜处看榜者寥寥,因此榜专为蒙古人、色目人所设;而左榜处却是人潮汹涌,看榜者皆为汉人装束,因该榜专为汉人、南人所设。刘基在人头攒动的左榜前查看名录,当看至第三甲第二十名时,只见榜上赫然写着“刘基”两个朱红大字。另两位同乡:叶岘和徐祖德,也都榜上有名。三人顿时雀跃欢呼,兴奋不已。十年寒窗,终于一朝题名。三人遂逗留京城,等待吏部铨选授官,然后再衣锦还乡。不想左等右等,等了许久,吏部一直毫无音信。打探才得知,因时局不振,国家处于多事之秋,官职无空缺,三人只得原路返回家来。时为至顺四年(1333年)也。

  日期:2019-05-29 16:30:21
  第五回 刘伯温智数出类 吴梅涧道法超群(7)

  刘基落寞归乡后,情绪低落,颇有百无一用之感。为排解忧闷,乃与叶岘和徐祖德相约,同出远游。三人来到括城,故地重游,少年求学时苦读的经历,也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刹那间心情舒畅了许多。兴奋之余,忘却了时间,不觉已是午后,三人也感到饥渴,遂来到一客店就食。围桌坐定后,刘基乃唤酒家排酒。三人正谈论间,忽见一道士进店而来,坐在下首桌上,口中喊道:“酒家快将些酒饭来吃!”口内说着,一边又看见刘基、叶岘等三人,乃大声道:“好稀奇!为何店中有此三位同榜进士在此相叙耶?”三人闻言,一齐问道:“道长莫非能风鉴乎?”老道答道:“然也。”三人即邀道长同席而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