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征战:皇权争霸赛——五胡到底咋回事?细说史上最乱的十六国政权!》
第12节

作者: 东夷校尉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公元304年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

  这一年,司马越成为八王之乱的终结者,继而掌管了晋帝国的军政大权,即便如此,面对满目苍痍的天下,司马越根本没有能力去修复,更没有能力去遏制这个国家进一步动乱。接下来的日子里,造反派与日俱增,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主要有两支队伍。一个是在蜀地的李氏流民集团,还有一个则是在汾水流域的匈奴五部。
  公元304年十月,李雄在成都称王,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才是名副其实的“成都王”,不过他的国号并不叫成都,而是叫“大成”。
  在李雄称王的两个月前,还有一个人也即将踏上他的称王之路,这个人就是匈奴人刘渊。
  日期:2018-06-11 09:20:24
  在说刘渊的创业之前,我们先来追溯一下他的身世。
  我们先从他的血统说起。
  刘渊是匈奴人,也是屠各人。

  从父子级关系来讲,屠各是匈奴的一个分支,且是匈奴中的贵族,所以屠各人肯定是匈奴人,但匈奴人却不一定是屠各人。
  当年匈奴部落分成了南北两支,南部投靠了汉王朝,北部则不断西迁,逐渐远离了漠北草原。南部匈奴南迁后,逐渐形成了以汾河流域为中心的部落聚集地。
  曹操在平定北方后,把内迁的匈奴人分成了五个部落,分别以左、右、南、北、中称之。每部的首领为部帅,并派朝廷的官员在每部行使管理权。这个时候的部落首领实际上已经丧失了支配部落的权力。
  不过匈奴人的精神领袖依旧是那些匈奴贵族或者名义上的首领,比如匈奴左部的首领刘豹就是这样一位精神领袖。
  刘豹的祖父、父亲、叔父都曾担任过匈奴单于,按照匈奴单于的继承传统,主要是按照兄终弟及的顺序继承的,不过也并非绝对,在刘豹的父亲这里就是个例外。
  刘豹的祖父是羌渠单于,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时,被部下所杀。起因是匈奴人反对羌渠受汉灵帝的指派,大范围征匈奴人为兵力,去对抗黄巾军。

  羌渠单于死后,他的儿子于夫罗自封匈奴单于,不过这并没有受到匈奴人的认可,气急败坏的于夫罗只能跑到京城,想要通过皇权的压力,迫使族人承认自己的地位。
  只可惜于夫罗的运气太差,这时候刚好赶上董卓之乱,皇权摇摇欲坠,哪还有人去管他的家事。因此,于夫罗只能一直以单于的身份生活在中原,直到死也再也没有回到过匈奴部落。
  于夫罗死后他的弟弟呼厨泉继承了他的单于之位,因为历史遗留问题,这同样是个有名无实的匈奴单于。
  呼厨泉单于在任时已经是曹操掌权时期,待他死后,朝廷就没再立过单于,所以匈奴部落的统治权是一直由朝廷指派官员来直接领导的。
  刘豹作为于夫罗的儿子,其血统可谓根正苗红,在匈奴中的影响力非同小可。虽然他名义上只是左部的首领,但在他的领导下,已经暗地里将其余四部匈奴都统一了起来,号召力极强。

  在皇权尚且稳固的时代,即便刘豹已经把匈奴五部统一,但他也未敢做什么出格得事,依旧只能老老实实听从朝廷的调遣。还得把他的儿子送到掌权者的身边为人质,这个人质就是刘渊。
  刘渊在司马昭掌权期间就已被送到京城,那时候他可能还不满二十岁。等到了八王之乱末期,刘渊已经在京城当了四十余年的人质,本以为这一生就这样过去了,可是在他生命的末期,上天给了他一次机会。
  这个机会,就是造反!
  刘渊因在中原待得时间比较久,所以受汉文化的影响极深,而且在家乡时还曾拜上党人崔游为师,所以在汉文化方面的造诣,甚至比不少中原人还要强很多。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最强大的并不一定是人口、财富、武力,其实更应该是汉文化,一切表现看似强大的东西背后其一定是有汉文化在支撑。诸如武力的强大,可以做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那一定是讲究兵法、战略等。
  以往的匈奴人是接触不到这类东西的,他们不懂汉学,只知道中原富庶、发达,却不知道该如何才能这样,所以他们只能抢、掠夺。然后发展成战争,最后被击退,整个过程,看似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可是他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现在刘渊知道了,因为他读了足够多的书,见过足够多的人物,也非常了解中原王朝的政治结构。刘渊不仅博学多才,而且在武力方面也十分彪悍,这似乎是继承了匈奴人骁勇善战的基因。所以这样一个匈奴人,对中原人来说是可怕的。
  当年鲜卑人突发树机能在凉州叛乱时,朝堂上就曾有人建议让刘渊带兵平叛,不过又被另一群大臣给否决了,原因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倘若让刘渊去讨伐突发树机能,可能会成功,但是这个人却不一定能回来了,他的威胁远比突发树机能大得多。
  再后来,到司马炎要伐吴国时,又有人建议让刘渊率军参战,不过还是被其他大臣给否决了,还是那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对刘渊来说固然不是什么好的评论,但这也足以证明了他的才能。
  刘渊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了可以摆脱束缚的机会,他不禁黯然失色,终日郁郁寡欢,他恨自己的才华不能够用在实处,更恨那些反复阻挡自己前程的人。
  这一次,他要自己为自己的前程做主!
  日期:2018-06-11 18:00:27
  公元304年八月,时任匈奴左贤王的刘渊奉命留守邺城,此时正是成都王司马颖和王浚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司马颖的前线屡屡受挫,败军的战报接连传到邺城,这让司马颖坐立不安。就在邺城百姓人心惶惶的时候,刘渊也在为自己的命运另作打算。
  这日,刘渊在邺城接待了一个不速之客,此人复姓呼延单字名攸,呼延攸匈奴右贤王刘宣所托来的一个信使,呼延攸还有第二个身份,那就是刘渊的大舅哥。
  夜里,呼延攸和刘渊密谈了很久,呼延攸向刘渊传达了右贤王刘宣的想法说:“现在司马氏骨肉相残,导致天下大乱,四海沸腾,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良机,此时不光复匈奴人的大业更待何时?右贤王已经秘密召集匈奴五部,推举你为大单于了,就请你连夜跟随我逃回去继任单于之位吧!”
  呼延攸的建议被刘渊拒绝了,但并非全部决绝。刘渊作为侍子,做梦都想回到自己的故乡,但是他绝不能逃回去。
  翌日,刘渊送走了呼延攸,而后找到了时任丞相的司马颖,刘渊首先对局势做了一番分析:
  第一,就在前两个月您打退了天子亲率的讨伐大军,虽然敌军已经溃散,但以东海王司马越为主的敌对势力依然蠢蠢欲动。

  第二,现在您正与反叛朝廷的安北将军王浚和并州刺史司马腾交战,对方不仅拥有两州的兵力,而且还有乌丸、鲜卑骑兵助阵,号称十万大军。我们双方实力如此悬殊,怎么可能战胜得了他们?不如叫我去召集匈奴五步的骑兵来对抗王浚、司马腾,如此才可有打败敌军的可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