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扶苏,秦始皇的大儿子果然不是那么好当的》
第17节

作者: 朽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6-11 22:25:29

  奴隶,从降生于这片天地起,便只有两条路—生而为奴;死亦为奴!
  为奴,便如地底那鼠蚁豸秽—藏身黑暗、不见天日!
  为奴,便不唯此生,亦是生生世世,世世代代,永无尽头!
  长剑挥下,镣铐斩断,低沉如神之轻吟的话语回荡在耳边,而他,仿佛重获新生!
  “啊啊啊啊啊啊.”
  一阵长啸,一阵纵情恣意的长啸—伴着那初生之日,回荡在这个黎明,回荡在那霞光万丈的长空!
  半晌,他拭去眼角泪痕,向着扶苏拱手欠身,声音沙哑地说道:
  “我叔陶,亦愿以.”他的嘴角剧烈抖动着,凹陷的眼窝中却瞬间溢出决然之色,扬声道:
  “以一个人的名义,称你为—吾王!”
  .
  正午时分,大帐之中,众将领皆是敛声屏气地看着扶苏,等待着他的决断。
  欲破眼前险关实非难事,距此关五里之地,便是那蜿蜒奔腾的大同江,而秦军只需遣一队人马把江水截断,蓄足水势后,将洪水引向关隘,即可不费一兵一卒攻克之。

  如今只待扶苏一声令下,不出五日,必可破关!
  扶苏眉头紧蹙思索着,他本就是善用水火之人,又岂不知在汹汹洪水面前,所谓险关与一抔黄土无异,而届时那险关之中所有生命,即为鱼鳖—亦包括那万余名奴隶!
  念及此处,扶苏一挥手沉声道:
  “此计荼毒生灵,断不可行。”左右将领又欲谏言,而扶苏却斩钉截铁地说:
  “我若行此策,又与殷氏那草菅人命的权贵有何不同?我意已决,诸位不必再言!”
  众人再次陷入一片沉默。
  恰在这时,叔陶自帐外而过,帐中所议他自是听个一二,沉思片晌,便恳请入内,不多时,叔陶进帐,拱手而拜道:
  “吾王仁厚,区区奴隶性命,他人视为草芥而王视为瑾瑜.”他顿了片晌,似乎有些哽咽地继续说:
  “而今王赐我为人,我愿为王而战!”将领之间升起一阵阵不屑的笑声,扶苏心中亦是颇有疑惑问道:

  “卿何以战?”叔陶低头思索片刻,决然道:
  “吾王若能信任于我,此刻我便返回关隘自首,但说是逃脱后无生路可寻,待至大牢,我便将王之恩德与牢中同命知晓,三日后拂晓,王即率军扣关,彼时关内必疏于防范,我等即起事以应!”扶苏沉思良久,摇头问他:
  “可若卿返还,那关内守将岂会饶你性命?”叔陶眼中满布怨憎道:
  “王可知,我辈在那权贵眼中,已然无异于死人!他们定会把我扔进大牢,任我自生自灭.”
  扶苏深知叔陶此去凶险非常,但仍执意而行,可见其大义,便依了他。叔陶辞别后,秦军亦前进三十里,驻扎于距关隘二十里处的一片丛林之间,日夜操练。

  且说临淄城中,夷宁自扶苏走后茶饭不思,日渐憔悴,幸有元蔓陪着,才不至于太过悲戚,而城中巨细皆由章邯裁夺,章邯虽是一介武夫,于政务不甚练达,却也勉强应对着。
  这一日军士奏禀章邯,城外十里处有两个村庄,村民为一渠水源争执不休,已有械斗之象,章邯闻言,立刻率百余骑前去。
  原来这两个村庄皆依着淄水一条分支的小河流而建,上游村庄于河中筑起堤坝,以致下游村庄秧苗缺水旱死,于是村民便集结起来,手持着农具前去理论。
  及至章邯赶到时,两边已然乱作一团,打将起来,章邯忙令士兵上前制止,随后将堤坝捣毁,又把那带头闹事的人罚了二十军杖后便回城去了。
  途中偶遇一只苍鹰于低空飞过,左右士兵皆阿谀道:
  “这鹰必是想一睹将军风采!”章邯听了颇为得意地说:
  “那我便让它看清楚了!”
  言罢,便弯弓搭箭射去!
  只见那鹰正翱翔盘旋好不自在,岂料一支冷箭猝不及防袭来,却欲躲避已是来不及,竟被他正中肋下,扑腾着向远处林中落去.
  左右一片奉承之语,章邯也不理会,命副官将人马先行往临淄去,自己取那鹰来便回。
  令罢鞭子一挥,纵马而去了。
  章邯辗转行至一处密林,找准落鹰位置,下马寻它,奈何折腾半晌也未见一丝痕迹,心中怪道:
  “莫非那畜生竟又飞走了?”
  他只觉得十分口渴,便倚着一棵老树坐下,拿水来喝,刚一仰头将水灌入,却忽见前面草丛中有一物,顿时大喜:
  “原来这畜生落在这里!”
  说着便起身去拿来,拨开杂草,却见哪里是那只鹰,竟赫然是一具古朴的木匣!
  章邯顿生好奇,这荒山上怎会有这般别致的木匣,随即一剑将其劈开,只见那木匣中竟是藏着六卷旧书,也没个书名,翻开看来,只见开篇便写着:

  “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
  章邯心知这书中蕴着至理,又读下去,始知竟是兵书!
  却见暮色将至,遂将兵书塞入怀中,驱马向临淄而去。
  待章邯将至府邸,已是月挂树梢,远远望去府门旁似乎有一道人影,走近看时心中一惊,掉转马头就要扬尘而去。
  而那人也正见章邯归来,清喝道:

  “章邯,你为何总躲着我!”章邯欲装作没听见,那人又似怒非怒道:
  “今日倒是怕起我来,那年在汤泉宫时,却为何不怕!”
  章邯闻言,呆在马背上,思绪亦是飘回七年前.
  彼时,刚满十七岁的章邯已是秦王宫中御前近卫,这一日,秦王并王后带着桃李之年的元蔓去往骊山汤泉宫中汤沐,章邯自是一路相随护卫。
  却说那元蔓生性十分乖张,又心知日前秦王将他许配给李由,不过是想拉拢李斯而已。自己竟只是父亲政治策略的工具罢了,却亦是无可如何,只好把心中怒气撒在左右身上。一路上不只太监、宫女,就连章邯这些侍卫也是被她折磨得苦不堪言。
  终于辗转行至汤泉宫,哪知这元蔓又同秦王使气,定要一个人在后山别院汤沐,秦王也只好随她任性,又令章邯随行护驾。
  待一行人从盘坡转径赶至后山,章邯震惊地睁大了双眼,望向这一番壮美景致

  —氤氲烟波隐于远山险峰,瀑布斜飞成虹,藤萝掩映处,那殿宇一色石墙水巷,并无施朱涂粉,乍似于天地间洞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