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轻松读——布衣天子朱元璋》
第29节

作者: 8清风8明月8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临终前,他将此书埋藏在何处告诉了子女,并跟他们说:“某年某月某日有个姓刘的经过我们家时,你将此书送于他。”后来,刘伯温来到高安县当官,并在那日经过了曾义山的家。他的后人便遵从曾义山的遗嘱,将此书挖出,送给刘伯温。
  刘伯温得到此书后,日夜研读,从此以后便能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天下之事,足不出户,也能对世间之事了如指掌。

  日期:2018-02-05 13:05:33
  当然这些故事并不真实,但是关于刘伯温得到天书在明朝的时候就被传得有板有眼,很多野史都有记载,以致朱元璋也相信了此事,后来刘伯温去世后,英明一世的朱元璋还让人去刘伯温家中要过此书。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刘家上哪里去拿这样一部天书呢?
  上面我跟大家聊的是民间传说,并不真实,下面我给大家说说历史上真实的刘伯温吧。
  刘伯温这人确实博学多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兵法、占卜样样精通,《明史》上也对他评价很高,说他是:
  “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
  《明史》
  日期:2018-02-05 13:05:39
  刘基,字伯温,1311年生于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阳村(今浙江文成县南田镇岳梅乡武阳村)人。
  前面我们说过韩山童和刘福通两人起义时,韩山童说自己是宋徽宗第八世子孙,刘福通也说自己是宋朝大将刘光世的后人,当然这些都是假的。
  其实刘伯温才是宋朝大将刘光世的后人,刘伯温的父亲是处州下面一个县的儒学教谕,相当于现在丽水市下面一个县的教育局局长,如此说来,刘伯温家境还算可以,好歹也是个官二代。
  日期:2018-02-05 13:05:50
  官二代的刘伯温并没有学坏,反而从小就十分好学,而且聪慧过人,有一个令人惊讶的特长。别人看书是一行一行看的,他却是一目七行,史书上记载,说他是“七行俱下”。
  马云说过,“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不小心实现了呢”。12岁的刘伯温怀揣着梦想,去参加院试,结果一不小心竟考中了秀才,乐得他爹每天睡不着觉。乡里百姓无不赞叹刘家,说他们家祖坟冒烟,出了个“神童”。
  十四岁的秀才刘伯温被他父亲送去府学读书,相当于去了公办的省重点高中读书。当时课程没有数理化,也没有英语,读的是春秋和儒家经典。看过这些书的朋友一定知道,这些故事隐晦奥涩、言简义深,很难读懂。可是,小小年纪的刘伯温却与众不同,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说出里面的道理,有时候还会批判儒家经典哪里说的不对,还十分在理,令老师们大为惊讶。他们以为刘伯温事先读过,于是又试了几段文字,结果刘伯温对答如流。老师们无不大为惊讶,全部称他为奇才。

  日期:2018-02-05 13:06:17
  泰定四年(1327年),刘基十七岁,他离开府学,到处州求学,找了一个导师叫做郑复初,向他学习程朱理学。
  有一次,郑复初到刘伯温家中家访,对他父亲赞扬道:“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阴了后代子孙,刘伯温这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耀门楣。”
  刘伯温博览群书,什么书都看,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特别感兴趣,时常潜心钻研揣摩,具有很高的造诣。
  有一次,他去程朱理学故里—徽州游玩时,得知覆船山上有一本《六甲天书》(覆船山俗称歙县南山,自古被认为得道成仙的求仙之所),便到覆船山上找寻,结果在覆船山上不仅找到了《奇门遁甲》,而且还结识了一大批明教圣者。
  日期:2018-02-05 13:06:39

  刘伯温谦虚好学,才智出众,很快掌握了奇门斗数,回去后,百姓们都说他是在世诸葛亮,能预测后市五百年。
  至顺四年(1333年),二十三岁的刘伯温想要参加会试,可是却不行,因为当时元朝规定报考进士的年龄不得小于二十五岁,于是刘伯温虚报年龄,说自己已经二十六岁了,怀揣着梦想,赴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参加会试,结果又不小心实现了梦想,一举考中了进士。当时他获得名次“汉人南人第三甲第二十六名”。
  大家知道古代科举,殿试后,皇帝会钦点三甲,一甲是三个,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是成绩优异的前十几个,具体数量不定,每年都有不同;三甲大概是一百到四百左右,每年不一样,明朝时往往以三百人为准。
  日期:2018-02-05 13:06:54
  位列三甲者就意味着都能做官,但是分配岗位却有区别。
  在明朝一甲,二甲者往往能选入庶吉士,有机会成为翰林学士,帮助皇帝起草诏书,意味着以后有机会入阁,能成为明朝政府的核心人员。例如: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二甲第九名进士,授庶吉士,最后入阁成为首辅。
  三甲前面的,或是家中有关系之人,就有机会留在京城六部工作,起点高,自然升迁的也快,考试成绩稍后的,也能分配在州府工作,反正分配的最差也能当个七品县令,是个县处级干部。
  可是,刘伯温考了汉人南人第三甲第二十六名,在家闲赋了三年(要等人退休,空出位置),最后却被分配到江西高安县当县丞,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正八品,协助县令处理政务。

  日期:2018-02-05 13:07:06
  那么为什么刘伯温的分配会如此糟糕呢?难道是因为他的成绩比较差吗?
  如果在明朝的话,按理说三甲的第二十六名,成绩算不上好,庶吉士是选不上的,但也不至于连个七品县令也混不到吧,当个八品县丞吧。
  当时是元朝,将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南人,汉人是四等,最低等的。因此朝中的高官基本上都是蒙古人和色目人,南人汉人只能当小官。
  待业三年的刘伯温,突然接到去江西高安县当县丞的通知时,虽然觉得这个官比较小,但是他没闹什么脾气,高高兴兴地去江西赴任了,

  日期:2018-02-05 13:07:16
  可是不久,他发现自己的性格并不适合这官场。因为刘伯温生性直率,嫉恶如仇,而官场往往喜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中庸之人,所以没过多久,刘伯温辞职不干了。
  刘伯温回到家乡,准备躬耕于南阳,老死在田间,无奈才名远播,又被聘为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
  可是当时元朝政府腐朽,在哪里都是一样,刘伯温看不惯元朝政府的作风,上书朝廷批评御史失职,结果却被当朝权贵排斥,最后落得个罢官还乡的下场。

  日期:2018-02-05 13:07:34
  有时候,树欲静而风不息,无奈刘伯温名气实在太大,过了一段时间,朝廷又来了一封公文,说是朝廷起用他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主要任务就是要让他帮助当地政府平定浙东一带的盗贼,而且公文里面特别交代,让他一定要特别注意方国珍。
  书接上文,刘伯温拒绝了方国珍的贿赂,不过他很快发现了事情没有就此结束。“那个年头,当你周围的人全是鸡鸣狗盗之辈,你若是想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方国珍见行贿不行,于是又给刘伯温的顶头上司送去厚礼。过了不久,朝廷下了命令,否决了刘伯温的围剿建议,让地方去招抚方国珍,给他封官,还责骂了刘伯温,说他是“擅威福”。
  日期:2018-02-05 13:07:48
  没过多久,方国珍又叛变朝廷了,这次元朝政府下定决心围剿了。因为之前刘伯温建议围剿,于是命令刘伯温前去围剿,可是当地官员全都收了方国珍的钱财,不给刘伯温兵权,处处阻碍刘伯温。
  刘伯温是个聪明人,知道和这帮贪官污吏一起,必将一事无成,于是找了个借口,告老还乡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