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第53节

作者: 东吴春秋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于是按照吴乞买 “以汉制汉”的想法,粘罕和宗望找了个原宋国的官员充当金国占领区的傀儡皇帝,这次他们找的是原宋国的宰相张邦昌。
  至于粘罕和宗望会选择张邦昌这样一个人物,就不得而知了,可能是因为张邦昌经常代表宋国出使金国,粘罕和宗望对张邦昌的第一印象比较好,感觉张邦昌是个比较胆小、容易控制的人物。
  张邦昌虽然是个十足的投降派,但当皇帝这种事可不是好玩的,说什么他也不敢答应。
  粘罕和宗望可没有那么好的耐心,粘罕威胁张邦昌如果不肯当这个皇帝,金兵便要血冼整个汴京城。
  因此在金国的强势压力下,张邦昌只得就范,这也就决定了张邦昌以后的悲惨命运。

  公元1126年三月初一,金国正式册封张邦昌为大楚国皇帝,负责统治管理河南、河北、山西等金国的占领区,当然这个大楚国是属于金国的附属国,一切都要听从金国的指挥。

  三、金国与南宋的南北对峙
  公元1126年十一月,宋国的康王赵构在其亲哥哥的要求下,被迫第二次出使金营进行谈判。

  在第一次出使金营过程中,赵构依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成功地摆脱了金国的控制,安全地回到了汴京城,但距离这次虎口脱险还不到一年时间,他的那位好大哥决定再次把他送到“老虎嘴里”。
  但君命难违,赵构只好再次硬着头皮跨过黄河,寻找完颜宗望的金国大军进行所谓的和平谈判。
  如果赵构就这样很顺利地找到完颜宗望,并进行谈判的话,那么他的结局将和他的父亲兄弟们一样,受尽凌辱而死。
  但这位仁兄的运气很好,就在他到达黄河北岸的磁州时,他终于遇到了一个改变整个宋国命运的重要人物。
  此人名叫宗泽,目前的职务是磁州知州,这位宗泽老先生出生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但“自古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宗泽自小勤奋好学,三十多岁时通过以殿试开始踏入仕途。
  但宗泽和李纲是同类人物,喜欢说实话、做实事,在担任地方长官的过程中勤于职守、为官清正、体恤民情,确实是个非常深爱百姓爱戴的父母官。
  但宋金战争的硝战火迫使宗泽开始为自己国家的前途担忧起来,于是这位六十多岁的老先生主动向赵桓同学请缨,要求上前线抗击金兵,于是,赵桓同学便委派他为磁州知州。
  所以说无巧不成书,宗泽在磁州正好碰到了赵构等一行谈判团成员。

  得知赵构等人此行的目的后,宗泽是极力反对。
  因为他得到的最新消息是宗望和粘罕等人已经包围了汴京城,汴京城危在旦夕,赵构此去谈判已经毫无意义,弄不好就要有去无回。
  出于对自己国家的忠心,宗泽是极力劝阻赵构留在磁州,共同抗击金兵。
  其实赵构本来就不想去谈什么判,只是皇命难违,现在他的那位皇兄自身难保,他还有必要去听他指挥吗?
  于是,赵构改变了主意,决定不再北上,而是留在磁州和宗泽共同抗敌。
  从表面上看,赵构似乎已经被宗泽等人的劝谏所感动,决心为自己的国家而奋斗,但我们从更深层次的赵构内心世界来分析就并非如此了。
  赵构的内心世界倒底是如何考虑的呢?宋国的前途和命运已经危在旦夕了,如果汴京城被金国攻破,那么唯一有可能继承赵桓同学衣钵的便是这位赵构兄弟了。
  作这一个年仅二十岁的皇室年青人来说,这难道不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吗?
  所以赵构为了宋国的命运,更是为了自己的命运,做出了一个在当时非常正确、非常明智的选择。
  而此时已经被金兵团团包围的赵桓同学发出了勤王令,任命自己的亲弟弟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宗泽为副元帅,召集全国的军队向汴京城靠拢,一切以救授汴京为首要任务。
  这对赵构来说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好的一面是自己可以明正言顺的掌握国家的兵权,坏的一面是救援汴京城是件非常吃力不讨好的事,救援成功,自己仍然当自己的亲王,寄居赵桓脚下;万一救援不成功,弄不好还要成为金国的俘虏,连命都保不住。

  于是,赵构采用的是拖延战术,迟迟不确定正式出兵的日期。
  忠心耿耿的宗泽自己是不会猜到赵构的真正想法的,还是一味的催促赵构尽早确定出兵的日期,但总是被赵构以这样或那样有理由拒绝。
  就在两位正副主帅为出兵之事相互争论不休时,宋国的百年都城汴京府终于失陷了。
  我想,汴京城的失陷对于所有宋国人来说都是件非常悲痛的事,但可能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赵构,赵构内心可能是非常希望这件事情的发生。
  既然汴京城已经攻破,那就没什么后顾之忧了,于是赵构假惺惺地开始了他的救援行动了。
  于是他派副元帅宗泽带着二千多名士兵出兵救援,如果成功,那就是他的功劳,如果失败也对他没什么大的损失。
  但我们的宗泽先生虽然只是个文官,但打起仗来一点也不含糊。
  公元1127年一月初,宗泽跨过黄河后居然连赢了金兵十三次,虽当然这也和当时战无不胜的金兵内部产生了很大的轻敌情绪有关,但在当时金国势头正猛时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赵构对宗泽取得的骄人战绩是非常的吃惊,本来想让宗老头子在金国人面前碰几个钉子,不要再谈什么出兵救援之事,结果适得其反,反攻汴京的形势一片大好,只要自己再带着勤王的大部队出兵策应,说不定真有可能把自己的父亲和大哥们救出来。
  但这不是赵构的本意,赵构认为救出自己的父亲和大哥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和利益,因为他的政治野心和目的不可告人。
  于是,赵构面对这样一片反攻汴京的大好形势,再次选择了躲避,但他也没闲着,而是带兵在山东一带收复失地,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宗泽只是个文官,只懂得忠君爱民,政治斗争的残酷他还没有体会到。
  无奈之下,宗泽只有孤军奋战,继续自己未完成的使命。
  公元1127年四月,完颜宗望和粘罕决定带着宋国的皇室成员们返回金国,这对赵构来说不啻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妨碍自己实现政治理想的一切障碍即将消失,自己马上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大宋国的下一任接班人,从这点上说赵构似乎还有点要感谢宗望和粘罕呢?
  但偏偏宗泽老先生又开始多事了,他听说金兵即将带着赵氏父子渡黄河时,便要求赵构召集勤王部队在金兵北归的路上设伏截击金兵,救出赵氏父子。
  这是个非常完美的计划,顺便还可以击败不可一世的金兵,但宗泽实在是太天真了,他不知道赵构此时非要自己的父兄于死地!

  所以,宗泽所希望的勤王部队连个影子都没出现,金兵顺利一带着赵氏父子渡过了黄河,回到了金国。
  宗泽到此时是欲哭无泪,所有的希望均已破灭,宋国的灭亡似乎不可避免。
  宋国的所有皇室成员都被宗望和粘罕一网打尽,国家连皇帝都没了,当然只能接受灭亡的命运。
  但宗望和粘罕忘了一条漏网的大鱼,赵佶老师的亲生儿子康王赵构,赵构的命非常不好,经常被他大哥派到最危险的地方去锻炼。

  而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地方,赵构的运气好的出奇,带着出使金国的重任,逃过了所有皇室成员都曾经受过的奇耻大辱。
  现在,他成了宋家皇朝最后的独苗,也就是唯一在血缘上最接近赵氏父子的继承人,整个宋国的复国大业必须要由赵构同志来完成。
  宗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其它大臣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赵构成了当时宋国全国上下的国宝,人人都要千方百计的保护他。
  因此,宋国的右倾机会主义文官们又死灰复燃,代表人物是跟随赵构一起勤王的两位副元帅汪伯彦和黄潜善,这两位仁兄看到形势突变后,立即转而拥护赵构,要求赵构称帝,延续宋国的国脉。
  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赵构称帝是唯一能挽救宋国命运的途径,赵构称帝名正言顺,没有任何问题。

  公元1127年五月,也就是宗望和粘罕离开汴京北返一个多月后,赵佶老师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在宋国的南京(今商丘)正式称帝,改号为建炎,历史上便把赵构所建立的这个宋国称为南宋,而之前灭亡的宋国称之为北宋。
  虽然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宋国的皇帝,但还有一个人让赵构非常不高兴,原因就在于粘罕等人所建立的傀儡“楚国”。
  粘罕和宗望走之前,强迫张邦昌当所谓的“大楚国”皇帝,帮助金国治理河南、河北一带的占领区,但张邦昌的这个“大楚国”是非常不得人心的,几乎没人一个宋国的百姓拥护张邦昌的这个傀儡政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