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第51节

作者: 东吴春秋
收藏本书TXT下载
  孙傅对此的态度是怒斥进言之人,因为孙丞相已经完全被郭道长的法术所迷惑了。
  只有实战才是检验对错的唯一真理,郭道长的神兵神将是否管用,必须经过实战才能得出结论。
  但我们的郭道长似乎胸有成竹,面对金兵如潮水般的进攻,显得非常镇定,一点也慌乱。

  这下可急坏了孙丞相等人,因为他们迫不及待的想看神兵神将们的精彩演出,而郭道长的解释是现在还不到最危险的时刻,如果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的神兵神将自然会出战,将金兵打的落花流水。
  所以说孙丞相包括赵老师、赵同学等人只能耐心的等待精彩大戏高丨潮丨的上演。
  公元1126年闰十一月丙辰,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因为这一天正是郭大仙所推算的进攻金兵的最佳时机。

  而老天也似乎非常帮忙郭大仙的忙,汴京城下起了鹅毛大雪,各种预兆显示郭大仙将很可能获得“成功”。

  郭大仙于是发话了,今天将率领所有的神兵神将,包括“北斗神兵”、“天关大将”、“六丁力士”等等,出城迎战金兵。
  但天机不可泄露,郭大仙的神兵神将出城作战,一般闲杂人员是不能旁观的,因此,所有汴京城楼上的守城将士必须下楼休息。
  如今郭大仙的命令如同是金口玉言,即使有人心里嘀咕,表面上也没人敢站出来反对郭大仙。
  于是,汴京城内荒唐可笑的一幕终于出现了,所有的守城将士都下楼休息,汴京城的防御几乎全部撤除。
  而郭大仙则和张叔夜亲自站在城楼之上,命令大开城门,指挥他的七千七百七十七名所谓的“神兵神将”浩浩荡荡地向城外的金兵大营杀去。
  城外的金国大太子粘罕和二太子宗望早就已经严阵已待,不过刚开始郭大仙的神兵神将确实把他俩吃了一惊。
  因为这支军队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军队,整个队伍阵形不整、三三两两,装备奇怪,活像一群逃出城的难民。
  因为本身这支军队就是市井无赖之徒所组成的,根本没有战斗力,只是郭大仙所谓的“法术”支撑着他们的战斗精神。
  但粘罕和宗望似乎天生不怕神魔鬼怪,于是金兵们对这支神秘之师发动了毁灭性的进攻。

  孙丞相、赵老师、赵同学的美丽幻想就在这一瞬间像泡沫般彻底破灭了,在金兵的一阵猛烈攻击后,郭大仙的神兵神将终于原形毕露,一部分被金兵消灭,一部分掉入护城河中淹死,剩余的“神兵神将”们再也得不到神明保佑,纷纷四散而逃。
  这下城头上观战的郭大仙可就真慌了神,本来想靠着这帮自己的“神兵神将”升官发财,却没想到金国人是如此的不好招惹,看来自己以前的牛皮真的是吹大了。
  但郭大仙不亏是大仙级人物,关键时刻还很沉着,对一起观战的张叔夜说道:“敌人太凶猛了,需要我亲自出城做法去搞定他们。”
  于是,这位郭大仙慷慨激昂地骑马出城迎敌,可是出城后,郭大仙并没有施展他的,而是偷偷摸摸地一个人逃离了汴京城。
  事已至此,一切真相均已大白,郭大仙所谓的神兵神将全部是一片谎言,他不过是个靠忽悠人来骗钱骗财的道士,只不过他这次忽悠的并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大宋国和皇帝和宰相。
  孙丞相、赵老师、赵同学居然被一个无赖道士给戏耍了一番,真是欲哭无泪,但现在还不到哭的时候,因为郭大仙跑路的后果非常严重,他给粘罕、宗望提供了一个攻破汴京城的天赐良机!
  由于郭大仙的命令,所有汴京城的防御基本上已经撤除,但现在神兵神将也完蛋了,还有谁来守城呢?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粘罕和宗望都是属于非常善于捕捉战机的猛将。
  因此,就在那个风雪交夹的日子,宋国的汴京城相继上演了两部大戏,一部戏是郭大仙的神兵表演,另一部大戏则是粘罕和宗望的攻城表演。
  建都已经近一百七年的汴京城终于被来自东北黑山白水间的女真战士们攻破了,粘罕和宗望也没有想到居然会用这样的方式攻破这座中原宋国最繁华的大都市。
  对赵老师和赵同学来说,随着汴京城的攻破,一切美梦都已经结束了,“国破家亡”,等待他们的将是未知的可怕命运!
  而粘罕和宗望则完全沉浸在攻占汴京城的喜悦之中,他俩和手下的几十万大军大部分来自遥远的北方,即便见过辽国的都城,那也就是上京和中京,其繁华程度根本无法和宋国的汴京城相提并论。
  而宋国汴京城的繁华程度是难以尽言,当时宋国的著名画家张择端曾经用一幅风俗画来描绘清明时节汴京城的风俗风貌,从这幅画中可经看出当年汴京城的繁华与热闹,这幅画叫《清明上河图》。

  能够攻克这座繁华之都,对于整个金国上下都是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当事人粘罕和宗望更是兴奋不已。
  一来,攻克汴京城可以为金国获得大量的金银财宝、军粮物资,使得建国才十多年的金国可以迅速的更加强大。
  二来,攻克了汴京城就等于控制了赵家皇室,也就可以利用赵家皇室的名号来控制整个宋国,达到称霸中原的目的。
  这是一个非常雄伟和大胆的计划,即使在阿骨打在位期间,可能这位女真族的头号勇士也没有考虑过这样的计划。
  但随着金国军事实力和疆域领土的急速膨胀,所有金国的高级管理者们不得不确立新的奋斗目标,而宋国则是他们新的猎物。

  吴乞买和大部分的金国皇室核心成员都已经不自觉地把这一目标当成了金国的基本国策。

  而正当粘罕和宗望在汴京城外的大营中大肆摆酒庆功时,赵桓同学却派了使者前来谈判,表面上说是谈判,其实就是派人来向金国求命来了。
  自从攻破汴京城后,粘罕和宗望好象无意进城,一直在城外呆着,赵桓同学在城里提心吊胆的等着当金兵的虏俘,却没有来抓他。
  于是,赵桓同学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金国人和上次一样只不过想要点土地和钱财,还不至于要宋国和自己的性命,毕竟几年前宋金还签署过共同合作协议。
  因此,赵氏父子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和荣华富贵,让丞相何栗到金兵大营中进行谈判。
  不过这种谈判完全是不平等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地粘罕和宗望手里,他们俩从骨子里看不起赵氏父子,因此粘罕的回答是:谈判要有诚意,必须让赵老师和赵同学亲自来金营谈判,否则就要如何如何!
  面对咄咄逼人的粘罕,赵桓同学只好亲自出马和金国谈判,因为他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粘罕和宗望的大军随时都可以冲进皇宫取他的性命。

  然而赵桓同学的亲自出马并未博得粘罕和宗望的同情,这俩位狂人很不给赵赵桓同学面子,居然躲起来,不见面。
  这下赵桓同学可傻眼了,自己好歹也是一国之君,而粘罕和宗望只不过是蛮荒之地的两部落酋长而已,居然敢如此对待自己,赵桓同学是敢怒不敢言。
  但既然来了,总得把粘罕和宗望的真实意图给摸清楚,赵桓同学只得厚着脸皮去咨询这俩位金兵主帅。
  粘罕和宗望倒也爽快,很快就给出了答案,他们要求赵桓同学写一份投降书,并且投降书的文笔一定要写的非常精彩,他们主要是想见识一下赵氏父子和文学功底。
  这太好办了,赵桓同学包括赵老师都是写文章的高手,要写一篇投降书还不容易。
  于是,赵桓同学回到宫中同自己的老爸赵老师认真构思、仔细推敲,终于写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篇投降书。
  该投降书的全文内容如下:
  臣桓言: “背恩致讨,远烦汗马之劳;请命求哀,敢废牵羊之礼。仰祈蠲贷,俯切凌兢,臣桓诚惶诚惧,顿首顿首。窃以契丹为邻,爰构百年之好;大金辟国,更图万世之欢。航使旌绝海峤之遥,求故地割燕、云之境,太祖大圣皇帝特垂大造,许复旧疆。
  未阅岁时,已渝信誓,方获版图于析木,遽连阴贼于平山。结构大臣,邀回户口,虽讳恩义,尚贷罪愆。但追索其人民,犹夸大其土地,致烦帅府远抵都 畿,上皇引咎以播迁,微臣因时而受禅,惧孤城之失守,割三府以请和。屡致哀鸣,亟蒙矜许;官军才退,信誓又渝。密谕土人坚守不下,分遣兵将救援为名,复间 谍于使人,见包藏之异意。遂劳再伐,并兴问罪之师;又议画河,实作疑兵之计。果难逃于英察,卒自取于交攻,尚复婴城,岂非拒命?怒极将士,齐登三里之城; 祸延祖宗,将隳七庙之祀。已蠲衔璧之举,更叨授馆之恩,自知获罪之深,敢有求生之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