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第48节

作者: 东吴春秋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这次,姚古和张灏没有出兵的原因居然轻信了手下一位偏将的谎报。
  姚古手下有位叫焦安节的部将,估计是患了“恐金症”或是其它原因,不愿和金兵交战,于是这位仁兄居然向姚古谎报军情,称粘罕又重新杀回了太原。

  姚古和张灏其实也有点恐金,听焦部将这么一忽悠,也就顺势按兵不动,采取观望的态势。
  援兵不至,粮草不济,同时对手又是金国新一代的优秀年青将领,因此这场战争小种注定将成为失败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种的军队由于得不到粮草的供应,已经军心大乱,无心恋战,出现了大量的逃兵。
  无可奈何,小种只好退至距离太原一百多里的榆次。
  完颜活女是不会轻易放过自己的对手的,他率领大军紧追小种。
  双方在榆次再次展开激战,但这次小种已经无力回天了,手下的士兵们纷纷四散而逃,最后仅剩下四百多人。

  小种最后身中四箭,含冤而亡。
  在击败种师中后,完颜活女乘着获胜的余勇回师太原,对姚古和张灏两部发动了攻击,姚古、张灏两支部队溃不成军,大败而逃。
  宋国对太原城的每二次救援行动在占有极大优势的情况下,由于某些将领的失误再次失败。
  这场战役宋国的三位主将一死两伤,但却成就了完颜活女,使他开始在金国的战争舞台上崭露头角。
  第二次救援太原的惨败对赵桓同学和其它主战派大臣来说是个重大打击,这时,汴京城内的投降派再次获得了机会。
  汴京城内的头号右倾分子李邦彦由于在第一次汴京城保卫战中的无耻表现引起了共愤,赵桓同学迫不得已把李宰相贬到邓州。
  但李邦彦走之前又干了件坏事,把自己的亲信唐恪推荐给直赵桓同学当宰相,真是前面赶跑了狼、后面又来了虎,宋国的投降派是赶之不尽、阴魂不散啊!

  刚刚上台的这位唐宰相联合另一位著名的投降派专家耿南仲开始对李纲发动了政治攻势。
  由于第二次救援太原失败,唐恪便向埸桓同学建议请遵守与金国签订的合约,按时割让河北三镇,否则惹火了金国人,可没好果子吃。
  当然,他们的建议遭到了以李纲为首的宋国主战派的强烈反对。
  那好,既然你李纲有能力收复失地,那就请你出兵救太原,唐宰相使出了他的杀手锏。
  事实证明李纲同志政治斗争经验还不丰富,一不小心就中了别人的圈套。
  因此李纲多次上书赵桓同学,认为自己只是个文官,不适合率领大军出征,请赵桓另外选派有能力的武将前去。
  但唐宰相等人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的目的并不是真的想救什么太原,他们推荐李纲出战的主要目的在于把李纲从汴京城赶出来,好让他们这帮人能控制整个朝廷。
  而正巧,此时另一位宋国的重要支柱种师道老将由于闻听自己亲弟弟战死沙场后,心情极度郁闷,再加上年事已高,便向赵桓同学提出了辞职。
  于是,唐宰相便抓住这个机会,非常好心的推荐李纲出任河北、河东路宣抚使,负责组织太原城的第三次救援工作。
  宋国的老大---赵桓同学从内心也有点讨厌这位敢在自己面前大呼小叫的正直宰相,于是李纲的外调便成了不可挽回的命令。
  万般无奈之下,李纲只能率兵跨过黄河,进行救援太原的准备工作。
  但唐宰相做的太绝了,只派了一万二千多人给李纲,并且李纲要求的军需物资也打了个二折,本来申请一百万,唐宰相只批准二十万。
  朝廷内部如此的不信任李纲,使的李纲的心都凉透了,但忠君爱国的思想又能激励着他要克服面前的困难,完成皇帝下达的任务。
  于是,我们的李纲同志自力更生,在孟州附近就在招兵买马,训练军队,等待时机出兵太原。

  能有这样一位忠心的手下实在是赵桓同学的福气,但我们的赵桓同学不懂得去珍惜这种人才。
  在唐恪相和联南仲等人的再次建议下,赵桓同学怒斥李纲,要求李纲不得随意招兵买马,立即出兵太原。
  到了这个份上,李纲对这位糊涂皇帝无可奈何,只得硬着头皮出战。

  在出战前夕,李纲为了整个国家的利益考虑,再次向赵桓建议,要求将所有出兵救援太原的部队进行统一指挥,以防止出现第二次救援太原时的惨剧。
  但对于李纲这个非常合理的建议,我们赵桓同学的态度是置之不理。
  因此,宋国对太原的第三次救援工作就是在这种非常混乱的条件下进行的。
  这正是太原城外的银术可和娄室所希望看到的,因为这次宋国的援兵表面上看来势汹汹,实际上各支队伍就是各自为战、一般散沙,要击败他们并非难事。
  于是,银术可和娄室经过商议,采用分兵出击,各个击破的方针,将救援太原的四路大军全部击破。

  第三次太原救援战再次告败,整个宋国损失了十多万军队,宋国的自信心再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赵桓同学和唐宰相等人将这次失利的所有责任都推到了李纲身上,李纲同志以“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被再次贬官,被发配到四川奉节一带担任保静军节度副使。
  作为一名在宋国危急时刻挽救国家命运的忠良之臣,居然得到了这样的一种结局,而宋国的皇帝们一直在干这类“过河拆桥、自毁长城”的蠢事。
  但李纲还算是幸运的,至少他保住了自己的生命,使的他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还有机会继续为自己的国家继续效忠。
  汴京城内的投降派如愿以偿地把眼中钉李纲给赶跑了,随即又把另一个主战派的重要人物种师道再次推到了前线。
  1126年八月,赵桓同学任命种师道为河东、河北宣抚使,屯兵滑州,负责抵御金兵。
  但实际上赵桓同学给老种的只是个虚名,老种手中实际上没有多少可用的兵马。
  面对这样非常不利的局面,老种也向赵桓同学提出来了合理化建议,要求在黄河两岸的沧、卫、孟、滑四州屯集重兵,以防止金兵在秋冬之季再次南下。
  但就是这样非常正确的建议,也被赵桓同学彻底否决掉了。
  原因是唐宰相等人认为金兵刚刚被我们宋国打退,是不敢再来侵犯了,何况在黄河两岸聚集大量的兵马会花费大量的钱财和人力,为了帮国家节省开支,你老种就不要再进行无谓的军备竞赛了。
  看到自己的建议居然被朝廷以这样的借口予以拒绝,老种心中郁闷之极,再加自己亲弟弟战死沙场带来的悲伤,使得这位老将终于病倒了。
  而正当宋国朝廷上下正激烈地进行着政治斗争之际,金国却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对军队进行了充分的休整。
  老大吴乞买的第一次侵宋计划基本宣告失败,东路军在汴京城下被李纲打败,虽然二太子完颜宗望通过连哄带骗,获得了大量的战争赔款。
  但赵桓同学所答应的河北三镇却一个都没到手,河间、中山两地的守将在得到赵桓同学的指示后,拒不交城,使的完颜宗望无功而返。
  西路军更不用说了,打了两个多月,却连一个小小的太原城都没攻下,更别提会师汴京了。
  因此,在粘罕和完颜宗望回师燕云后,吴乞买严令两人加紧进行部队的训练和军需物资料的准备,计划在秋天过后再次南下攻打汴京。
  因为对于女真族这类长期生活的北方的民族来说,秋季过后是战马膘肥体壮、粮草十分充足的季节,而且气候凉爽,很适合女真士兵作战。
  因此,每年的八九月份是女真族发动南侵的最好时机。
  吴乞买当然也不会错过这个绝佳时机,但吴乞买和他大哥一样都喜欢找一些借口来发动战争。
  攻打辽国,阿骨打借的是阿疏,第一次攻打宋国,吴乞买借的是张觉,那么这一次谁又会成为倒霉蛋呢?

  不争气的宋国这次又自己惹火烧身了。
  在完颜宗望退兵后不久,金国派使者到汴京城和赵桓同学进行谈判。
  本来也就是一次很平常的谈判,但金国派的使者有问题,因为他们派了位辽国的降臣作为使者。
  这名降臣叫萧仲恭,也曾是位辽国的贵族,其祖父是辽国的名臣萧挞不也,其父亲是辽国的驸马萧特末,而萧仲恭也曾被耶律延禧封为护卫太保,兼领军事。

  而且这位萧仲恭敬是位非常忠心的大臣,在耶律延禧逃亡云中夹山期间,萧仲恭一直跟随着耶律延禧,多次冒死解救耶律延禧,直到和自己的主人一起被完颜娄室抓获。

  吴乞买被萧促恭的忠诚所感动,并没有加害他,而是以礼相待。
  萧仲恭成了亡国之人,无处可去,又看到金国皇帝吴乞买比自己的前任主人耶律延禧强百倍,于是便决定效忠金国。
  这次出使宋国,其实也是吴乞买对他的一种信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