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第47节

作者: 东吴春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们的路允迪先生一看形势不对,连忙乘着吊篮逃离了太原城。

  粘罕先生满以为靠着路允迪的圣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太原城,但没想到王禀是个软硬不吃的家伙,居然连自己皇帝的命令都敢违抗。
  于是,粘罕先生第一次在心理上输给了王禀,在他看来王禀简直是个十足的笨蛋,居然敢抗旨不遵,这样即使保住了太原城,王禀也会受到宋国皇帝的严惩。
  但粘罕是永远不会理解王禀的举动的,因为在王禀的心中已经把太原城的存亡和自己的生命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所以粘罕先生服输了,他决定带着一部分人马撤回西京,准备休整一番,再出兵太原。
  同时,对太原城的封锁也不能放松,粘罕命令银术可和完颜娄室继续围困太原城,等待时机再次出击。
  太原城的第一次危暂时缓解了,但宋国朝廷的危机远没有结束,汴京城内的赵桓同学又一次发动了政治风暴。
  第一次汴京保卫战胜利结束后,长期压抑在汴京城军民心中的愤怒和仇恨终于像火山一样暴发了。

  大家一致要求赵桓同学严惩赵老师当政时期的一大帮奸臣,诸如童公公、蔡宰相、王黼、梁师成、李彦、朱勔等人,大学士陈东上书称此六人为祸国殃民的六贼,要求赵桓将此六人处斩,“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六贼”原本也就是赵老师的亲信,平时和赵桓同学的关系也不怎么样,因此对于这六个家伙的处置,赵桓同学是不会心软的。
  王黼成了第一个牺牲品,赵桓同学的命令是其抄家、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但李纲、吴敏等人为了防止夜长梦多,让开封府尹聂山派武士半路追杀,以绝后患。

  李彦、梁师成的结果是被赵桓同学直接赐死了事。
  童公公和蔡宰相的结局稍微要好一点,毕竟这两位是赵老师当政期间的重臣,怎么说赵桓同学给父亲点面子。
  于是,童公公和蔡宰相的待遇仅仅是被流放。
  但李纲、吴敏等人深谙痛打落水狗的道理,对这两个罪大恶极者不能手软,一旦让这两位仁兄翻身的话,必将是一场灾难。
  因此,不断有人出面揭发童公公和蔡宰相的罪行,赵桓同学一生气,决定终结他们的生命。
  1126年七月,童公公在自己的贬被监察御史杀死,终于结束了他作为一名太监显赫的一生。

  而另一名主犯蔡宰相可能是由于惊吓过度,再另上年事已高,还未等赵桓同学的催命符到来,便一命呜乎了。

  六贼已除五人,剩下一个朱勔也难逃法网,1126年九月,朱勔和老蔡的两个儿子蔡攸、蔡翛一同被流放,最后也被半路干掉。

  赵桓同学登位后做的最大快人心的一件事便是干掉了祸国殃民、罪大恶极的六贼,整个宋国上为之振奋,濒临绝境的宋国生命又出现民一丝转机。

  于是,赵桓同学又一次显示出了他年青鲁莽的性格。
  既然金兵已经撤回河北了,那么所谓的和约还去遵守他干吗?反正金国的二太子完颜宗望已经得不少好处了,至于割让河北三镇,只是说说而已,大不了厚着脸皮不承认吧。
  赵桓同学又在走自己父亲的老路,那就是签了合约不承认,总想着占别人的便宜。

  因此,赵桓在金兵撤军后不久,便派使者通知河北三镇守将,抵抗金兵,不再割让,看来我们王都统的做法非常英明,否则便白白让粘罕得到了太原城。

  另外,为了解救处在危机之中的太原城,赵桓派出了另外两位名将再次救援太原。
  一位是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这位小种也是个久经沙场的名将,在西北知名度与其兄长一样的高。
  另一位则是“逃跑将军”姚平仲的养父姚古,虽然小姚跑了,但赵桓同学还真不错,并没有责怪老姚,相反还委以重任。
  小种的任务是救援河间、中山两镇,并配合姚古解太原之围,而老姚的任务就是救援军太原。
  1126年三月,小种和老姚奉命越过黄河,救援河北三镇。

  战争初期,宋国的军队进展非常顺利,小种的军队顺利地攻下了寿阳、榆次,但由于得不到有效的策应只好屯兵真定。
  而此时二太子完颜宗望由于无法攻克河间、中山两镇,又怕受到小种的背后突袭,只好不甘心地退回了山西一带。
  同时间出征的老姚和小种相比,就逊色多了,虽然老姚也攻克了太原南面的重镇德隆府和定胜军,但无法攻破太原城外围的金军阵营。
  原因在于粘罕先生做的很绝,在太原城外围的防御工事修得非常坚固,几乎连只鸟都飞不进,他把这种战术称为“锁城法”,何况他所任命的攻城主将是银术可和完颜娄室这两位金国的常胜双雄。
  太原之围无法解开,汴京城内的赵桓同学却不耐烦了,他数次催促姚古尽快解决战斗,同时还下令汾州城守将张灏一同北上,配合姚古解围。

  这位张灏乃是太原城太守张孝纯的儿子,用儿子去救老爸,也算赵桓动了翻筋。
  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赵桓同学手下的给事中许翰却犯了个自摆乌龙的错误

  原因是许老先生得到消息说围攻太原城的金兵将要大举撤军,而这对赵桓来说绝对是个天赐良机啊!
  于是,许老先生奉了赵桓的旨意,要求种师中立即从河北井径出兵,跨过太行山,与姚古、张灏三支部队共同攻击太原城外围的金兵,争取一举击败金兵,解太原之围。
  对于这种来源都不明的军事情报,种师中是非常持怀疑态度的,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小种深知“知已知彼”的道理,如果自己冒然出兵,很可能会遭受惨败。

  但许老先生立功心切,容不得小种对自己的情况有所怀疑,要求小种不得延误战机,立即出兵救太原。

  万般无奈之下,小种将军只得留下了大量的军需物资,带领手下的精锐部队轻装上阵,迅速出兵太原。

  临行前,小种还派人通知姚古、张灏两位将军,约定时间共同出兵。
  1126年五月,小种率领部队从河北井泾出发,跨过太行山,目标直指太原城。

  出兵初期,又是出奇的顺利,小种一路上并未遇到金兵有效的抵抗,很快部队便来到了离太原城不到五十里的石坑。
  由于前期进军太顺利,使的小种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也产生了麻痹大意的思想,他以为金兵的主力可能真有像许先生所说的那样牛头马面走了。
  因此,当探马回报榆次方向有金兵运动时,小种也毫不在意,他认为肯定是金兵的少数北当零散部队。
  但很不幸,这次小种遇到的是金国的主力部队,金国名将完颜娄室的部队。
  小种的出兵行动早已被银术可和娄室所察觉,为了消灭这股宋军,完颜娄室决定亲自出马。
  但有位年青将领自告奋勇要求出战,并且娄室很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因为这位年青将领不是别人,正是完颜娄室的亲生儿子完颜活女。

  说起这位完颜活女,真是“虎父无太犬子”,早阿骨打宁江州起兵时,年仅十七岁的完颜活女 便随父参军,并且在战场中英勇杀敌,引起了阿骨打的注意。
  战斗结束后,阿骨打亲自为活女治伤敷药,并且预言这位少年以后必将成为女真人的一代名将。
  阿骨打的预言一向比较准确,在以后的抗辽战争中,活女跟着父亲东征西讨,为金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这十多年来,活女一直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下,虽然也曾立过战功,但至多是一名副将,知名度根本无法和自己的父亲相比。
  这次,活女再次跟随父亲南下攻打太原,因此决心要寻找机会立下大功,摆脱父亲的阴影,使自己也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将军。
  于是,活女便主动要求承担起阻击种师中的艰巨任务。
  金国的年青将领活女在石坑附近遭遇宋国的种家名将种师中,双方展开激战。
  这场战役是宋国的老一代将领同金国新一代将领之间的第一次交锋,如果按经验、资历来讲,似乎活女根本不是小种的对手。
  但活女是第一次南下和宋军交战,并且是憋足了劲要立下大功。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活女才不管你小种是什么西北名将,他所做的是要击败眼前的这个对手,使自己能够在金国的阵营中脱颖而出,成为金国的勇将。
  因此,遭遇战的初期,活女居然和小种打了个平手,双方各有胜负。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对小种越来越不利,原因是小种次番是轻装上阵,大量的军粮物资料都留在了真定,战争拖的越长,对不小种越不利。
  而且更加要命的是本来约好共同出兵的姚古和张灏不知为何原因按兵不动,见死不救。

  宋国将领在共同出兵的问题上不知犯了多少次错误了,早在当年郭药师攻打燕京时,刘光世就干过这类蠢事,导致郭药师大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