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第45节

作者: 东吴春秋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此时的姚平仲已经完全迷失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以往的那种豪言壮志早就丢到九宵云外去了。
  于是,这位大将军继续长跑,从武关到西安华山再到四川青城山,从此以后,世间真的再无姚平仲这号人,他从此彻底离开了硝烟迷漫的宋金战场。
  直到五十多年后,突然有一天,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年道士从青城山的深山老岭里走了出来,自称便是当年战败隐居的大将军姚平仲。
  而姚平仲的逃跑距离路线之长几乎创造了历代武将逃跑距离的一个新记录,估计也就只有后来的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能和他媲美。

  所以后人为了讽刺这位胆小怕事的大将军,给他起了个“逃跑将军”的绰号。

  至于姚平仲的偷袭计划是如何让完颜宗望得知的呢?
  这个问题颇有争议,有一种说法认为是投降派李邦彦等人故意泄密给完颜宗望,为的是破坏抗战,但没有证据,只是猜测。
  另一种说法是姚平仲出发前被金国的侦骑提前发现了,所以完颜宗望能提前做好准备。

  我们也无法判定到底哪种说法正确。

  姚平仲夜袭金营的计划失败了,后果非常严重,因为完颜宗望的军队乘着姚平仲溃败之际,率兵又一次来到了汴京城下。
  李纲!李纲!还是李纲!关键时候,李纲又一次站在了汴京城下。
  他的任务本来是接应姚平仲,但没看到姚平仲胜利归来,却等到了完颜宗望来势汹汹的金国大军。
  但李纲毕竟是和完颜宗望交过手的,在心理方面他是占优势的,这一点他要比“逃跑将军”姚平仲强。
  于是,在一阵狂轰滥炸后,完颜宗望再一次败在了李纲的手里,只好退回大营。

  但事情还没完,完颜宗望看到宋国皇帝居然跟自己玩起了忽悠人的把戏后,心里是非常恼火,于是他便想到去训斥金营中的两位宋国人质---赵构和张邦昌。
  张邦昌被完颜宗望训斥后的表现是痛苦流涕,跪地求饶,而赵构的表现却是镇定自若,既不痛哭、也不求饶。

  这下可把完颜宗望可气坏了,于是他认定这个所谓的康王肯定是个冒牌货,因此派人前往汴京城内,要求重新更换一位真正的亲王前来谈判。
  而汴京城内的赵桓同学此时是彻底的傻眼了,昨天在姚平仲出发后,他还曾满怀希望地等待姚大将军的胜利归来。
  然而,仅过了一天,李纲就带来了坏消息,姚平仲的偷袭计划失败,姚本人率兵南逃,不知所踪。
  “逃跑将军”姚平仲作战失利给宋国带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但是他带头逃跑带给所有勤王大军的影响是相当严重的。
  二十多万勤王大军的士气随之受到了严重影响。
  并且,姚大将军的逃跑作法使赵桓同学也深受重击,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招惹强大的金国人了,金国人说什么,我就听什么,只要让我保住这个皇位,什么都可以给他们。
  还没等赵桓同学从郁闷中恢复过来,完颜宗望的使者立马来到了汴京城,金国使者的主要目的当然是兴师问罪。
  这好办,宰相李邦昌及时出来为赵桓解围,这次偷袭金营全部是姚平仲和李纲两个家伙私自所为,和我们的皇帝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会将两位元凶严加惩办。
  于是,为了讨好完颜宗望,赵桓同学决定向主战派动手了,他随即免去李纲和种师道等主战派的职务,然后命令肃王赵枢前往金营谈判,以代替康王赵构。

  赵桓和李邦彦的这种无耻做法是不得人心的,虽然你是皇帝,但宋国不是你老赵家一家人的,他还是属于所有宋国百姓的,你要出卖国家,还得先问问百姓们是否同意。
  闻听李纲等忠臣被罢官后,整个汴京城都沸腾了,一个叫陈东的大学士组织了几万名汴京城里的百姓,上街组织大规模示威游行,要求严惩奸臣李邦彦,恢复李纲等人的官职。
  赵桓同学怕激起民变,不得不向百姓们妥协,李纲和种师道重新踏上了工作岗位,汴京城的军事危机得到了及时的化解。

  但赵桓同学从骨子里是不敢再同金国叫板了,于是谈判成了唯一能解决这场战争的方式。
  宋金之间的第二次谈判完全成了一边倒,说的好听点是谈判,说的难听点就是在金国的危逼下,宋国象征性的签字而已。
  和谈的双方变成了完颜宗望和肃王赵枢,而康王赵构奇迹般地从金营中全身而退。

  他以自己的大无谓的勇气和智慧拯救了自己的生命。
  在完颜宗望的威逼和肃王赵枢的退缩下,宋金之间的谈判终于宣告成功。
  宋金之间签订了历史上的第二份和约,但与第一份和约不同的是,这次宋国是彻头彻尾底的输家,不仅赔偿了大量的钱财,还割让了河北三镇。
  而孤军深入的完颜宗望做梦也没想到上天会如此的眷顾金国,居然在作战不利的局面下还获得了如此巨大的利益。

  所以说历史只会照顾强者,一旦你强大,各种好运气都会伴随着你。

  汴京城外的完颜宗望在得到了自己所想要的东西后,开始产生了撤军的念头。
  因为汴京城的勤王大军数量还是相当可观的,何况又有李纲这个猛人坐镇,自己是没有把握击败数倍于自身的宋军。
  那么再待在汴京城外就相当危险,说不定哪天又冒出个“姚平仲”来劫营,自己不可能总是有狗屎运。
  基于以上几点顾虑,完颜宗望终于下定决心撤军河北。
  公元1126年,金天会四年,宋靖康元年,二月初十,金国的东路军主帅二太子完颜宗望带着他的“胜利之师”缓缓地向河北撤军。
  历时一个多月的汴京战役终于画上了句号。
  汴京城内的赵桓同学闻听此迅后,终于长出了一口气,他可以继续做他的皇帝梦了。
  但宋国难道就真的天下太平了吗?
  暴风雨即将来临,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赵桓同学和他的国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中原王朝的历史悲剧即将上演!
  三、宋国永远的伤痛---靖康之难
  公元1126年初,金国东路军主帅完颜宗望孤军深入,直达汴京城,发动了对汴京城的第一次攻击。
  最终结果是,宋金双方各有胜负,难分上下,而完颜宗望出奇的好运,靠着赵桓同学的帮助,居然凭空获得了大量的钱财和土地。
  这位二太子心满意足的带着宋国的战争赔款撤回了河北。

  而和他同时出兵的另一位大哥完颜宗翰却是倒霉的要命,本来约好和完颜宗望会师汴京的这位大哥却是寸步难行,被阻挡在了太原城脚下。
  公元1125年的十一月,完颜宗翰(粘罕)率领西路军从西京大同府出发,目标直指宋国的山西重镇太原府。
  进军初期非常顺利,粘罕的金国大军像秋风扫落叶般横扫朔州、代州,转眼之间就将兵临太原城下。
  太原城位于山西的中部,又称晋阳,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太原便是易守难攻的军事重镇。
  在五代军阀混战时期太原曾是北汉刘崇割据势力的都城,而宋国的开国皇帝赵老大为了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多次派大军征讨太原,都未能成功。
  赵老二踩着他大哥的肩膀,依靠手下文武众臣的帮助,终于在公元979年攻破了太原城,消灭了北汉割据势力,统一了整个中原。
  而为了攻破这个太原城,赵老二动用了大量的军队、消耗了大量的经费、用了五个多月的时间,损兵折将无数。
  因此,赵老二作出了一个影响宋国以后命运的非常重要决定----拆毁城墙坚固的太原旧城,在旧城东北新建了一个太原城。
  而新建的太原城已经失去了以往旧城的风采,易守难攻不再是太原的优势。
  正当粘罕的大军即将兵临城下时,太原城内的最高长官不思抵抗,却想着如何逃跑,这位最高长官正是我们熟悉的童公公。
  童公公自从收复燕京等六州后,得到了赵老师的重重奖赏,被封为广阳郡王,燕山、河北宣抚使,个人的荣誉地位达到了顶峰。
  而对于金国方面的侵略计划,宋国有一个人是早有预感的,此人便是促成宋金海上之盟的大功臣---赵良嗣。
  这位赵特使一手促成了宋金的联手,并亲眼目睹了辽国的慢慢衰亡,但在内心里,他对于金国的强大是非常不安的。

  早在张觉事件叛逃发生后,赵特使便强烈反对宋国接纳张觉,但遭到了赵老师的训斥,甚至还为此被降了官职。
  从此以后,赵良嗣一直闷闷不乐,担心总有一天宋国会遭到辽国一样的命运。
  在粘罕出兵的前夕,赵良嗣奉童公公之命作为使者最后一次出使金国,目的是和金国商谈收回蔚州和应州的事宜。
  接待赵良嗣的便是粘罕,看到宋国居然还敢厚颜无耻的前来讨要土地,粘罕大人是气急败坏,以宋国私自接纳张觉的理由大声训斥赵良嗣,要求童公公献上河北的土地向金国赎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