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第41节

作者: 东吴春秋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于是,吴乞买正式下令发动了对宋国的全面入侵计划,整个伐宋大军共十万多人,共分为两路。
  第一路:谙班勃极烈完颜杲为都元帅,移赉勃极烈完颜宗翰兼左副元帅先锋,经略使完颜希尹为元帅右监军,左金吾上将军耶律余睹为元帅右都临,从西京入太原。

  第二路:盈歌之子完颜昌(挞赖)为六部路都统,完颜宗望为南京路都统,完颜阇母为副都统,知枢密院事刘彦宗领汉军都统,从南京入燕山。
  这两路大军计划最后在宋国首都汴京城下会师,争取一举攻破汴京城,彻底消灭以赵老师为代表的宋国皇家成员。
  正当金国的一大帮完颜狂人们厉兵秣马准备大举进攻宋国时,以赵老师和童公公为代表的宋国最高统治阶级还沉浸在收复燕京城的喜悦之中。
  自从靠着阿骨打的帮助才勉强收复燕京城后,赵老师和童公公、蔡宰相们一直忙于搞各种各样的庆功活动。

  赵佶甚至还把自己当成了宋国历史上最的作为的皇帝,复国的功绩直比先祖赵匡胤和赵光义。
  但宋国的朝廷内部同样存在着不和谐因素,赵老师的各位同学们为了争权夺利,同样进行着复杂的政治斗争。

  灭辽的两位大功臣童公公和蔡主持自成一派,而相对的另一派居然是蔡主持的亲爹蔡京。
  蔡京由于年事已高,已经不能承担宰相的职务,于是这位蔡大人就将日常的事务交给了自己的小儿子蔡倐,这就引起了大儿子蔡攸的不满。
  于是,蔡京等父子三人反目为仇,发生了内哄,同时童公公、王黼、李邦彦等赵老师的一群“好学生”也参与了老蔡家的政治斗争,顿时整个宋国的朝廷上下搞得一片乌烟瘴气。
  而赵老师似乎乐得看这群学生们争风吃醋,他的心思已经完全沉浸在收复燕京城的喜悦之中了。

  就是在宋国上下一片欢腾歌舞升平、朝廷上下一片腐化堕落之际,赵老师一生中最大的劫难终于就要到来了。
  公元1125年,辽国天会三年,宋国宣和七年,十一月,金国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向太原和燕京两个方向发动了对宋国的全面攻势。

  东路军的总指挥为完颜宗望,又名翰离不,这位阿骨打的次子是在抗辽战争的中期开始崭露头角的,同时他也是金国皇族中最强硬的主战派之一,讨伐宋国的主张便是由这位仁兄首先提出来的。
  所以对于能担任讨伐宋国的主帅之一,完颜宗望是非常高兴的。
  而且东路军的主要目标是对付他们昔日的手下败将燕京留守郭药师,这个任务更加激起了完颜宗望的作战欲望。
  此时在宋国收复还不到两年的燕京城中,宋国的军民们丝毫感觉不到危险的降临。
  自从张觉事件发生后,宋国发现金国没有表现出任何对宋国不满的迹象,于是很多宋将宋兵们便已经躲过一劫,万事大吉了,燕京城中的留守郭药师也是这样认为的。
  由于另一个王安中大人被任命为大名府尹,实际上郭药师便成了燕京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但郭药师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宋国人,并且由于前年的张觉事件,已经使郭药师对宋国赵老师等人的诚信度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郭药师有一种不详的感觉,那就是自己当初的下注很可能压错了对象,宋国的君臣不但是群废物,而且都靠不住,随时都有出卖自己的可能。
  燕京地区的最高长官都怀着这样的心态,下面的官兵们也深受影响,这样一支军心不稳的军队是无法打胜仗的,何况他以儆效尤需要面对的是目前战无不能胜的女真人。
  十二月初,完颜宗望的金国军队与郭药师的宋国军队在燕京附近的白河地区相遇,双方展开激战。
  郭药师的军队其实战斗力还算可以,但一来郭药师的心情发生了变化,影响了整个军队的士气,二来金国的骑兵确实比较强大,所以结局只是能是宋军大败。
  郭药师带着心腹大将张企徽和刘仁舜仓惶逃回燕京城。
  完颜宗望乘胜追击,扫平了燕京城附近的几个州县,对燕京城形成了合围之势。
  此时燕京城内的郭药师心碎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因为前面我讲过,他是个非常精明的赌徒,很善于把握时机下赌注,从耶律淳到赵老师,他已经连续更换了两位庄家,并且都为他赢了不少资本。

  而如今郭药师的处境非常不妙,如果继续跟着赵老师混,很可能要输得血本无归、甚至性命难保。
  并且赵老师和他的学生们都是些废物,郭药师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再为他们去卖命,张觉就是个很好的教训。
  于是,“郭赌徒”第三次上演了更换主人的大戏,他率领燕京城的守军集体向金国军队投降。
  燕京城的最高长官都已经投降了,作为郭药师的下属们哪里还有抵抗的劲头啊,于是整个燕京地区全部被金国占领。
  燕京府自从五代后唐时期被石敬瑭作为礼物献给辽国后,脱离了中原王朝已经两百多年了。

  宋国依靠金国的帮助从辽国手里夺回了这座离开中原怀抱已经很长时间的古城。
  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宋国统治这座古城还不到两年,便被自己的大恩人金国再次夺去,从此燕云地区不复为宋国所有。
  燕京的丢失对于宋国来说是个极大的损失,我们前面讲过燕云十六州大部分都在长城的南部,控制了燕云地区就等于扫清了北方各民族进攻中原王朝的最大障碍。
  因为从地理上看,燕京就是今天的北京一带,而从燕京到宋国的都城开汴京(今开封市)中间便是今天的华北平原。

  金国的骑兵是最善于在平原地区作战的,如果金国的骑兵日夜兼程,只需十日便可到达黄河北岸,直抵汴京城下。
  而且宋国的大部分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西北地区防御西夏国的进攻,整个华北地带的军事力量分布非常薄弱。
  天赐良机摆到眼前,完颜宗望是绝对不会放过的,何况现还有了郭药师这个好向导,看来攻破宋国都城的首功非自己莫属了。

  1125年十二月底,完颜宗望在郭药师的引导下,率领六万女真骑兵横扫整个华北平原,连续攻破真定、信德两府,大军来到黄河北岸,矛头直指宋国的首都汴京城。
  此时,汴京城内的赵佶老师几乎被听到的坏消息吓昏过去了,因为还在两个月前,他还曾派使者出使金国,向金国恭贺灭辽的喜事,吴乞买还很热情地接待了宋国的使者。
  但还不到两个月,金国居然翻脸不认人,大举进攻宋国,并且东路的金兵已经打到了黄河北岸,眼看汴京城就要被攻破。
  赵佶登时从一年前收复燕京的明君一下子即将变成整个宋国的亡国之君,一年之内如此大的变化使赵佶深受打击,万般无奈之中,赵老师只好召开君臣大会,商议如何应付目前的危险局面。
  而此时,赵老师的一帮所谓“好学生”们个个你看我,我看你,一言不发,就连收复燕云的大功臣童公公和赵主持此时也成了哑巴,不敢多说一句话。

  在事关宋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位宋国的文官勇敢地站了出来,向赵佶慷慨陈辞,说出了自己的一番主意。

  此人名叫宇文虚中,是宋国颇具才华的一位诗人,此时位居资政殿大学士,而早在童公公等人联合金国攻打辽国之时,他还担任过童公公手下的参议官。
  而宇文先生比童公公等人有远见,他从一开始便反对赵老师和童公公等人的联金灭辽的做法,他认为此种做法将会有“纳侮自焚之祸”。
  但作为一个小小的参议官,人微言轻,是不会有人去理睬他的。
  在收复燕京后,宇文虚中还曾多次向赵老师建议加强边防的军事力量,但都被另一位“好学生”宰相王黼拒绝。
  如今面对国家被外族侵略,随时可能灭亡的时刻,宇文虚中再也坐不住了,便挺身而出。
  他向赵佶所建议的主意是:请皇上你自个儿先下诏检讨自己的罪过,废除一些不合理的苛捐杂税,并告知天下百姓,争取获得百姓们的支持。然后,再下令全国各地的军队立即向汴京进军,发动全国性的勤王运动。

  要时在平时,宇文虚中敢这么和赵佶说话,早就被赵老师赶出去了,但目前赵老师自身难保,病急乱投医,只能答应了宇文虚中的建议。
  因为在赵老师看来,宇文虚中能在如此危难关头舍身进谏,确实是个大忠臣,比起那些平时对自己歌功颂德的“学生”们强多了。
  但赵老师心情实在太郁闷,无法写什么罪已诏,于是宇文虚中好人做到底,帮助赵佶写了篇“罪已诏”,并要求各地驻军进京勤王。

  这篇诏书的主要内容为:多作无益,侈靡成风。利源酤榷已尽,而牟利者尚肆诛求,诸军衣粮不时,而冗食者坐享富贵,追惟己愆,悔之何及,望四海勤王之师,宣三边御敌之略,岂无四方忠义之人,来徇国家一日之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