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第37节

作者: 东吴春秋
收藏本书TXT下载
  对于胆敢背叛自己的人,耶律延禧是决不会手软的,于是萧德妃被立即处死,而耶律大石面对死亡毫不畏惧,说了一番慷慨陈辞:
  “陛下以全国之势,不能一拒敌,弃国远遁,使黎民涂炭。即立淳,皆太祖子孙,岂不胜乞命於他人耶”。

  耶律延禧自知理亏,只好亲自斟酒向耶律大石道歉。
  从中不难看出,耶律大石的确是辽国的头号强人,不但英勇善战,且胆略过人。
  最终耶律大石通过自救,保住了性命,也获得了耶律延禧的信任。
  辽国的形势开始好转,耶律延禧却又开始犯混了,他准备出兵攻打燕京,收复失地。
  为了感谢耶律延禧的不杀之恩,耶律大石再次劝阻耶律延禧应该等待时机再出手,因为目前金国的实力如日中天,别说是一个耶律延禧,就是十个耶律延禧也不是阿骨打的对手。
  但耶律延禧已经没有耐心了,他要夺回曾经属于他的一切,包括金钱、美女和土地。
  公元1123年四月,耶律延禧任命耶律大石为北院枢密使,率兵攻打奉对圣州(今河北涿鹿)。
  但耶律大石的运气很不好,如果碰到普通金国将军的话,说不定大石先生还能对付一下。
  可他碰到的是金国的“常胜将军”完颜娄室,这位仁兄是金国最能打仗的将领之一,其军事能力值超强。
  所以耶律大石在登上辽国军事舞台以来吃到了第一个败仗,而且是一败涂地,连耶律大石本人也被娄室俘虏。
  但耶律大石的传奇人生并未就此结束,四个月后,耶律大石乘机逃出了金营,回到了耶律延禧的身上,继续从事反抗金国的战斗,并因此成就了一番大业。
  耶律延禧的第一次重出江湖很失败,而且后果很严重,因为这次出兵非但暴露了自己的行踪,还激怒了阿骨打本人。

  于是阿骨打决定铲除这个心腹大患,他命令完颜宗望和娄室进攻辽国的重要据点青冢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南)。
  以耶律延禧为首的辽国残余势力已经根本无法抵挡金国的进攻,大量的皇室成员被俘,包括耶律延禧的三个儿子,赵王、秦王和许王,辽国的传国玉玺也落入了金国之手。
  只有梁王雅里在太保特母哥的保护下,逃到了夹山耶律延禧的大本营中。
  辽国的灭亡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之中,但皇室内部的内哄还在继续。
  由于对耶律延禧的表现非常不满,特母哥和部将耶律敌烈居然劫持梁王雅里北逃,脱离了耶律延禧的控制。
  他们来到了一个叫沙岭的地方,这个地名我查了很多资料,都无从考证,估计应该在今天的中蒙边境处。
  公元1123年五月,耶律特烈等人在沙岭拥立雅里为新的辽国皇帝,改元“神历”。
  雅里在位初期,还颇有作为,因此很多契丹部落都来投降雅里,但时间一长,雅里逐渐对管理国家失去了兴趣,开始热爱击鞠运动,难道是受“球王”高俅的影响吗?
  因此雅里仅仅当了五个月的皇帝,便由于运动过度而生病死了,所谓的新辽国也就消失了,其它人等如耶律特烈和特母哥的结局无法得知,估计不是投降金国,便是被金国灭掉了。

  作为辽国的真正老大,耶律延禧先生做人真的非常失败,自从和金国开战以后,已经有很多的自己人和他过不去。

  古欲、耶律章奴、高永昌、耶律余睹、耶律淳、萧干、雅里
  这一纷名单都是耶律延禧的反抗者,其中包括他有心腹爱将、叔叔甚至儿子,从中可以看出耶律延禧有多么的不得人心啊!
  北辽“三巨头“两死一伤,耶律延禧被再次痛击,只身一人落荒而逃,阿骨打的痛打落水狗计划基本上取得了成功。
  但前方胜利,金国的后院却起火了,金国刚刚任命的南京留守张觉发动叛乱,开始大举进攻燕京地区。
  这位张觉是何许人也?张觉是辽国平州义丰人,在辽国官居兴军节度副使,金兵进入燕云地区后,张觉便投降了完颜宗翰,很快被任命为平州留守。
  由于按照宋金“海上之盟”的规定,金国需要将燕京城交还给宋国,因此阿骨打便将平州改为南京,于是张觉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金国的南京留守。
  但张觉这个人的民族意识较强,虽然投降了金国,但总觉得自己作为一名辽国的汉人,在辽国即将灭亡之际,应该投降宋国比较符合自己的民族观。

  而此时,幽云地区的各族百姓们由于不愿接受金国的统治,纷纷起兵造反,平州城也不例外,成千上万的各族百姓要求留守张觉带领他们起兵反金。
  为了顺应民心,更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张觉决心率先发动兵变,正式宣布反抗金国。

  平州城内的辽国降将左企弓则成了张觉起兵的第一个牺牲品。
  远在鸳鸯泺休息的阿骨打自然不允许此类叛乱的事件的发生。

  但更坏的消息是张觉已经和宋国达成了共识,张觉已经投降了宋国,将整个南京城献给了宋国,而宋国也接纳了张觉。
  这对阿骨打来说是更大的打击,阿骨打对于宋国的态度一向是比较友好的,燕京之战,宋国两次大败,靠着他们金国的力量才攻克了燕京城,而且阿骨打还遵守诺言,将燕京城和幽云地区的其它六州慷慨的交给了宋国。

  但宋国居然擅自接纳金国的叛徒,完全违反了双方作为同盟国的约定,宋国的行为称得上是“背信弃义”,简单就是无耻小人的行径。
  那么做为曾经和金国有过“海上之盟”的宋国,为何要不顾金国的感受而擅自接受张觉的投降呢?

  归根结底,还是赵老师和童公公爱占便宜的毛病坏了大事。
  张觉主动派人前来商谈投降之事,自然引起了赵老师和童公公的高度重视。
  由于接纳郭药师投降后,宋国尝到了甜头,因此对于原辽国汉将的投降,宋国是举双手欢迎的。

  但赵老师和童公公似乎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郭药师是作为辽国将领向宋国投降的,和金国并无任何瓜葛,充其量是个辽国的叛徒;而张觉的情况完全不同,他是先投降了金国,目前身份是金国的官员,如果接纳张觉,等于是违反了宋金之间的同盟协议。
  但我们说过赵老师和童公公是爱占小便宜的人,何况张觉对于他们来说是个“大便宜”。
  首先张觉占据南京重镇,控制着幽云地区的许多州县,其次张觉手里撑握着一支数量相当可观的军队。
  赵老师甚至天真的认为依靠张觉就可以对付幽云地区的金国军队了。
  这时,赵良嗣站了出来,坚决反对接纳金国叛将张觉。

  自从那次亲眼目睹金兵仅用半天就攻克辽国上京的战斗后,赵良嗣已经深刻认识到金国军队的强大和可怕,而如今宋国的君臣们居然想为了贪一点小利而去招惹金国,赵良嗣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同意的。
  但赵佶和他的学生们已经被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脑,没有人支持赵良嗣的观点。
  所以说,人是不能去占便宜,不管是大便宜还是小便宜,否则只能自食其果。
  宋国的君臣们即将为自己的贪图小利付出昂贵的代价。
  但阿骨打却还没功夫去谴责自己的邻居,他的首要任务是迅速解决张觉的问题,否则人人学样,金国在幽云的统治就无法牢固。

  于是,阿骨打向南京城的军民们下了自己一生之中的最后一道诏书,语气恳切,主要内容是劝告南京城中的军民出城投降、不要跟随张觉作恶。
  六月中旬,在鸳鸯泺行宫中休息的阿骨打得到了好消息,张觉的叛军被完颜母击败,已经躲进了南京城中。
  阿骨打心情大悦,连忙下令班师回朝返回上京。

  但在回京的路上,已经连续征战了十个年头的阿骨打终于病倒了。
  这场病来的太不是时候了,阿骨打的年纪并非已经到了老态龙钟的地步,他还不到六十岁;而且灭辽的任务即将完成,只要再坚持个一年半载,阿骨打就能亲眼看到辽国在自己的手里灭亡。

  这就像一个万米长跑运动员已经跑了9900米,还剩一百米就要结束了,但这名运动员却倒在了离终点线的一百米的地方。
  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件个非常残酷、非常遗憾的事情。

  阿骨打也是如此,但长年的征战和伤病已经使他的身体不堪重负,病魔随时都有可能夺取他的生命。
  弥留之际,阿骨打下令召金国的谙班勃极烈,也就是金国的下任继续者,他的亲弟弟吴乞买前来见他,等于是准备宣布后事。
  公元1123年八月,女真人的民族英雄及金国的第一位皇帝完颜阿骨打在部堵泺西行宫病逝,终年五十六岁。
  阿骨打临终前除了任命吴乞买为他的接班人外,并没有留下其它方面的遗嘱。
  史书上有这么一种说法,说是阿骨打临终前交待吴乞买和粘罕:灭辽已毕、准备攻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