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绘山海图——推理胜于雄辩》
第19节

作者: 琴心剑胆何足道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最后要说的是,北山首经里有的异兽有神之特征。“曰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善吒,行则衔其尾。”“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窥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曰狱法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曰北岳之山,多枳棘刚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角、人、耳、彘耳,其名曰诸怀,基音如鸣雁,是食人。”不理解也没办法,原文就是如此,我不想花费脑力再做分析,先留着疑点,疑点多了便能汇聚成线,自然将我们引往迷失的真相。北山经末总结:“右北经之山志,凡八十七山,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我按分段经文结语加算为八十八山,二万三千五百三十里。留此存照。路漫漫其修远兮!

  日期:2017-07-08 12:54:49
  北山经山系总概括图
  这线路,看着好美! 我狠狠欣赏过后,目光转向东。东山经山系的推解有三个难点,一是涉及地域有相当部分越过今天的国境线,卫星图难有较明晰的,亦难有较详细的参照地形图;二是经文里不再有易于判定的个别山与水,所有名称俱是陌生;三是方向表述让人困惑,竟是以南向为主。我一度怀疑自己早前的判断是不是错了,东山经或许像西山经北山经一样,都是起自渭河周边,即中原地带。很快我又否定了,若起自中原地带,岂无可判地名?且地貌描述多为“无草木”,显然是靠近寒带的地貌特征。然而要如何下手?我回忆当初为何判定东山经是说小兴安岭、长白山、太白山、锡霍特山脉,对,山系的数量和长度决定了,必须是它们。咬定青山不放松,便从这里下手。东山经山系的具体走向分布,我对照经文审视地图,推衍了很长时间才恍然大悟,而其带给我的惊讶与震撼丝毫不亚于西山经和北山经。

  日期:2017-07-08 20:11:34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对不思考的人来说,下文有些枯燥,风花雪月调剂一下
  日期:2017-07-08 20:41:12
  樕之山 —— 北临乾昧。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
  藟山 —— 湖水出焉,东流注于食水。

  栒状之山 ——氵只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湖水。
  番条之山 —— 减水出焉,北流注于海。
  姑儿之山 —— 姑儿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海。
  高氏之山 —— 诸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泽。
  岳山 —— 泺水出焉,东流注于泽。
  独山 —— 末涂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沔。
  泰山 —— 环水出焉,东流注于江。

  竹山 —— 錞于江。激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娶檀之水。
  凡东山经之首,自樕鼄之山以至于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约1494公里)
  参考地形图如下(东次二经、东次三经、东次四经山系都是参考它推解):
  因东山经推解得从整体考虑,故将东次二经、东次三经、东次四经的山系走向分布数据及水系资料一并列出。

  空桑之山 —— 北临食水,东望沮吴,南望沙陵,西望涮湣泽。
  峄皋之山 —— 峄皋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激女之水。
  葛山之首 —— 澧水出焉,东流注于余泽。
  余峨之山 —— 杂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黄水。

  卢其之山 —— 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水。
  缑氏之山 —— 原水出焉,东流注于沙泽。
  (石垔)山 —— 南临?垔水,东望湖泽。
  凡东次二经之首,自空桑之山至于石垔山,凡十七山,六千六百四十里。(约2756公里)
  北号之山 —— 临于北海。
  旄山 —— 苍体之水出焉,而西浪注于展水,
  东始之山 —— 泚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
  女烝之山 —— 石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鬲水。
  钦山 —— 师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皋泽。
  子桐之山 —— 子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余如之泽。
  太山 —— 钩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劳水。
  凡东次四经之首,自北号之山至于太山,凡八山,一千七百二十里。(约714公里)
  日期:2017-07-09 08:52:17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不过是矫枉过正,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是真正的文化毁灭运动,就好比西班牙传教士毁灭玛雅典籍一般的可恶!山海经被校掉了十四篇,艺文志时又砍去五篇,可见腐儒们有多么的急不可耐——坑儒坑的好,坑死这帮渎神者!
  日期:2017-07-09 09:01:10
  不多说了,东山首经山系走向分布图如下

  东山首经山系的座山分布在黑龙江江流的俄罗斯一侧,明朝还一直是女真人活动的地盘,后来让罗刹人给占了,清军入主中原,很不好的一个后果是削弱了东部的防御力量,说到底,女真人也是华夏后裔、炎黄子孙啊!也是怪明王朝后期没搞好民族关系,唉,想起历史,总是让人唏嘘不已!山系起点是海兰泡,即今属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
  此山系中值得注意的生物有“曰栒状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犬,六足,其名曰从从,其鸣自詨。有鸟焉,其状如鸡而鼠毛,其名曰{此虫}鼠,见则其邑大旱。”“曰犲山……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北山经里我们曾见过“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夸父是个什么样?夸父不是个人吗?看看山海经中与夸父相关的文字,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博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捋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且不论逐日之事,我们起码知道夸父的外貌最大特征是“为人大”,我想他是个巨人,不然也不会想去逐日,那么“状如夸父”就好理解了,意思便是个头特别大,远超同类。另外我们得知,应龙还与夸父之死有关,我想是它蓄水才使得“河渭不足”,渴死了夸父。应龙原应是住在大荒东北隅的凶犁土丘的,不知在不在东山经山系中,将来再看吧。我们继续,“曰独山……其中多?庸,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曰泰山……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珠,名曰狪々,其鸣自詨。”此泰山当然不是指今天的东岳泰山,而它在东次四经里叫太山。顺便说下,今天的泰山在《山海经》中山经萯山山系中,萯山山系是帝之密都所在。“凡东山经之首,自樕鼄之山以至于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其神状皆人身龙首。祠:毛用一犬祈,衈用鱼。”神的形象很有意思,说明龙是一种实在的生物,并非臆造。衈,释义:古代祭祀前宰杀牲畜取血来涂器物。“衈用鱼”,说明龙喜欢鱼的味道,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