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笔记(试图讲述一个完整、鲜活的西周)》
第44节

作者: 独孤晓贱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3-20 20:14:41
  后世一些人认为,周朝实行的这种分封制是由周公旦发明,这种说法难免有给周公旦贴金的嫌疑。实际上,早在周朝建立之前,周就曾经尝试过小范围的分封,其中,芮国、虞国的建立便是这种分封制的雏形,只不过在周朝建立之后,周公将这种分封进一步完善,并在全国推广开来。
  不可否认,周公对分封制的最终完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在他的主持下,周朝以锐意进取的姿态将分封制推向全国,并维系了周天子对周朝长达二百余年的统治,影响中国政治更是长达两千多年。人类历史发展至今日没有任何一项政治制度像分封制一样影响如此深远。

  这是一项大胆的尝试,需要统治者拿出足够的勇气和决心方能将其付诸实施。此前,没有任何一个王朝或是帝王拥有这般的勇气和魄力,在范围如此之广的区域推行这一制度。此后,也再没有任何一个王朝或是帝王能将这一制度在如此广泛的范围推行,即便雄主如汉高祖刘邦、明朱元璋也不及万一。终西周一代,分封制终唱绝响。
  在解决了理论层面的问题之后,周武王便迫不及待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大分封,这就是周朝历史上第一次大封建(封土建邦)。
  说起功绩,首功自然是当朝的国仗、大周的太师吕尚。周武王没有忘记他,将他封于今山东境内,建都营丘(山东临淄),国号为齐,享侯爵,吕尚便是齐国的开国之君。吕尚的封国位于周朝的最东方,这里是吕尚的故乡所在,武王将他封于此,自然有让其荣归故里之意,但实际上这片区域还由东夷控制着,大小部落可谓是星罗密布,情况十分复杂。吕尚在此建国,更重要的是让他肃清东夷,守护好大周的东疆。说句公道话,武王给这位国仗的封地并不是块肥肉,而是最硬的一块骨头。

  除了吕尚之外,同为姜姓的姜戎也在受封之列,姜戎中的一支被封于申,建立申国,这个国家在西周的中后期将是一个权势熏天的诸侯国。
  日期:2017-03-21 08:24:50

  这次分封中,武王封的主要是自己的兄弟子侄,所谓的“封建亲戚”一语道破了这次分封的实质。武王有同母弟八人,其中七人受封:管叔鲜封于管(河南郑州)、周公旦封于周(陕西岐山北)、蔡叔度封于蔡(河南荥阳西北)、曹叔振铎封于曹(山东定陶)、成叔武封于成、霍叔处封于霍(山西霍县西南)、康叔封封于康。同时,武王还有八位异母兄弟受封,分别封于毛(陕西岐山、扶风之间)、郜(山东成武东南)、雍(河南焦作西南)、藤(山东滕州西南)、毕(陕西咸阳东北,毕公高的封国)、原(河南济源西北)、丰(陕西山阳)、郇(山西临猗南)。此外,受封的还有武王其他的一些姬姓宗亲:召公奭封于召(陕西岐山西),荣伯被封于荣(陕西户县西)。

  如果展开地图,不难发现,周朝的分封不但以分封同姓诸侯为主,而且这些同姓诸侯国要么处于战略要地,要么处于物产富饶的中原地带,要么就二者兼得。总之,姬姓诸侯几乎占据了当时天下所有的肥肉,剩下的骨头,周武王则用来安排那些功臣以及收拢人心了。
  这是一个通过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武王如此的战略安排也就不足为奇了。
  日期:2017-03-21 20:02:22

  恩威并施
  将主要的肥肉分封完毕之后,武王开始拿着肉渣和骨头收买人心了。
  武王把这些地方封给了一些没落的贵族。之所以说是没落的贵族,是因为这些人都是王侯先贤之后,由于祖宗们很争气,这些子孙们也拥有个贵族身份,但由于子孙不争气,开始家道中落。这些人的基本特点就是,一般本事不大,但凭借自己是爷爷的爷爷的孙子的孙子的身份,在社会上仍然拥有一定的地位,有一小帮拥护者。
  好比刘备本人是织草席的,但他出门在外从不说自己是织草席的,而是张口就说“我爷爷的……爷爷是中山靖王”,人一听“皇室后裔呀,久仰久仰”,结果就得到了关羽、张飞等一帮小弟的拥护。
  这帮没落贵族的处境大概与当年刘备的处境差不多,甚至还不如刘备,但却能影响一方的安定。一来是为了维护天下的安定团结,二来也为了表明自己对历代先贤的尊敬,武王很不吝惜的对他们进行了册封。
  这些人当中,能力最为出众的应该是陈胡公了。他的N代祖是上古帝王舜帝,此时,任周朝的陶正(手工业官员),业绩相当出色。周武王对于这位陶正官十分喜欢,就把他作为舜帝的嫡系血脉封到了陈,定都宛丘(河南淮阳城关一带),并且把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了他。陈胡公摇身一变成为了皇亲国戚,周武王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尊贤爱贤。

  周武王本着“宁可错封一千,绝不得罪一个”的态度,又一口气将黄帝的后代封于蓟,尧帝的后代封于祝,夏后氏的后代封于杞(河南杞县,杞人忧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国家),神农氏的后代封于焦(安徽亳县)。
  日期:2017-03-22 07:31:50
  此外,太颠等人也都受封,而跟随武王伐商的那些诸侯国也都受到了赏赐,成为周朝西南方的属国。值得注意的是,可能是由于实力的弱小,后来威名显赫的楚国并未在受封之列。这种“故意的遗忘”让日后逐渐强大起来的楚人与周人之间一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关系,成为了周朝中后期的一大隐患。
  当分封了周朝的大部分国土之后,你可能会注意到,属于商朝的千里王畿却一直未在受封之列。这并不是武王将这块土地遗忘了,而是这片土地的情况太复杂。首先,这片区域实在是太大,足以同周天子的千里王畿相媲美,控制起来绝不容易。其次,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都是商朝的遗老遗少,很多人都曾是商朝的累世公卿、世家大族,其中不乏企图复辟商王朝的力量,可谓是人心不稳。

  为了笼络人心,使得商朝的遗民能够顺从周朝的统治,周武王决定将这广大的区域册封给了帝辛的太子武庚,仍以朝歌为都城,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商人的自制,但武王并不放心把这么广大的土地交给商人自己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这片区域的控制,武王又将这片土地分为三大区域,分别是东部的卫,南部的鄘和北部的邶,并派出他的三个兄弟对着三个地区进行监管,由武王的三弟管叔鲜监管卫地,五弟蔡叔度监管鄘地,六弟霍叔处监管邶地。这种制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武庚的权力,一旦发现商人有异样的行动,便可迅速做出反应,史称“三监制度”。
  三监制度是周朝开国之初的一大创举,在当时对于局势的迅速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过,令武王没有想到的是,在武王死后不久,三监竟与武庚乃至东夷相互勾结,酿成了周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叛乱,这次叛乱几乎使得周人又重新进行了一次统一战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