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殇三生石——上山下乡知青的艰苦拼搏和荒诞不经的情爱》
第17节

作者: 巴山牛_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2-18 23:17:23

  李尚心中一声自嘲,这张家场在青龙境内,属于南浦县,她云州知青自然是在相领的金凤公社,顿时明白她衣着单薄是在屋内躲避风雪的。
  出了场口,风雪更大了,李尚见小姑娘冷得可怜,脱下棉袄从后面披在她身上,小姑娘嘴里说着不用,还是在李尚的要求下穿上了。
  棉袄在她身上像大衣一样,姑娘见李尚只穿毛衣,把军衣从袄上褪下来,亲自垫起脚来给李尚穿上,这姑娘身高只及李尚腋下,不过四肢均称娇小可爱。
  前面有一间农舍,门前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远远的冲这边喊着“夏老师”,李尚回头没发现身后有人,走在前边的小姑娘却“哎、哎”的答应着,李尚才晓得这知妹姓夏,刚刚才认识也没好意思去问。不过他根本没动心思去问,在潜意识里她是钟淑媛。
  农舍里有一位村妇听见小女孩的喊声,提着火钳出了门,拦着两人,叫两人进屋坐,说是吃了中饭再走。又问这位是不是夏老师的男朋友,弄得两人脸都红了。
  一路上免不了交谈,李尚知道这姑娘叫夏荷,是1972年7月份从云州插队到金凤公社凤首大队,现在是大队村小的代课老师。不是政府招的那种拿工资的代课老师,而是大队平均分摊口粮的那种,没有一文钱工资。
  当知道李尚的姓名后,小姑娘回身亲切的叫了一声“天棒哥哥”,惊得李尚问道:“我没到张家场来过,你也晓得我?”小姑娘回说:“知道呀,我早就知道呀!”一口江南腔普通话媚气十足,特别是不称“天棒哥”而叫“天棒哥哥”是十分的养耳,亲情味道十足,叫得李尚心里暖暖的。
  日期:2016-12-18 23:20:04
  凤首大队办的小学校离场不远,直线距离只有里许路,这小学不大,一溜排开三间正房,全部是土房茅顶,教室也不大,课桌是一条条的木板,就像高一点宽一点的大条凳。三间正房只有两间是教室,靠路边上的一间房屋顶上有炊烟升起。
  这间正房侧边有一间借墙横搭的偏房,比正房矮一些,正墙开了一扇门,短墙正中有一个小小的牛肋巴窗户,没安装窗门,这是夏荷的知青屋。
  开门进屋后,正当风口的窗户不停的吹进寒风,夏荷赶忙关门,窗风小了一点,门外的风一下子又把门吹开了,空气一对流,屋里和外面是一样的寒冷。夏荷先把门框上的木门闩推出来后关上门,拿一把锄头顶在门中间的横方上,把门虚掩上。孤男寡女共处一室,这样关门是为了避嫌。
  夏荷留李尚吃饭,说金凤到南浦的船是下午五点钟才有。李尚其实也不想走,当即愉快的答应下来,还主动坐到灶前的短凳上准备烧火。
  听到偏房的动静,隔壁传来村妇的招呼声:“夏老师回来了?等下过来一起吃饭嘛。”夏荷回说有同学来串门,不过来了。
  隔壁“咚、咚”的过来一位中年妇女,脸庞晒得黑黑的,身形微胖,推门冲进屋来,打量了李尚一眼,对夏荷说:“夏老师是第一次来同学呀,稀客嘛,一起过去吃红苕稀饭。”
  夏荷一边向锅灶添水一边连声道谢说不去,李尚点火开始烧水,水烧开后,夏荷打开粮柜,挖出一碗磨得粗粗的包谷碎粒倒在锅中,迟疑了一下又挖了大半碗倒进锅里,又拿出一块纱布打湿水,放在一个杉木甑钵中的蒸排上。
  李尚明白这是要蒸包谷粒饭,这种饭吃了经饿,但不如大米饭好吃。在煮饭时从夏荷的介绍中李尚了解到,这个村小只有两个班,学生有三十多名,刚才这位阿姨姓王,是学校的炊事员。她家在金凤场边,儿女都在家务农,王阿姨的老公姓李,是拿工资的代课老师,平时走路有点跛,也就是俗称的老寒腿。
  今天是星期天,没学生上课,学校还要上一个星期课才放寒假,乡村小学不比城里,农忙时一放假,把课程落下了。
  夏荷这知青屋很小只有七、八个平方,一张三尺宽的小木床正对锅台,靠里面的墙壁安放着,这是一张没有床柱,只有短靠架子的木床,床上没挂蚊帐,一床薄被还是老旧的棉絮,被套是乡村常见的那种家机布染成深蓝色配上大红花被面,典型的农家风格。床上铺的是干杂草,这里不产水稻,没有稻草,草上是一张草席。房内没有发现知青都有的用来装衣物的小木箱,只是在枕头内侧有几件洗干净后折好的单衣裤。

  小饭桌放在床头边,上面有一盏玻璃灯罩擦得呈亮的煤油灯,灯里没油。墙上搁板上一个用来装煤油的农药瓶子也是空的。搁板上有一个烂土碗底壳,被翻过来放着,薰得漆黑的底壳上有一颗桐米,插着一根小竹签,李尚知道这是灯,这种灯的火苗只有黄豆大小,而且一颗桐米只能燃烧十多分钟。
  搁板上还有一个搪瓷口杯,有牙刷没牙膏,没发现肥皂洗衣粉之类的东西。倒是有一个缺了一个口的大土碗放在窗下的墙角,泡着几根干皂角,那里还有四五个大大小小的泡菜坛子。找遍整个房内,也没发现一般知妹都在用的面霜香皂之类的必需品,连毛巾也是那种手绢般的小方巾,挂在墙上的一根木钉上,整个小屋清贫而整齐,被打扫的干干净净。
  饭熟后,夏荷给李尚盛了满满的一碗,汤是煮包谷碎粒的汤,打了两个鸡蛋,放了一点盐和葱花,没放油,菜是几种香香的干咸菜和泡菜,最梭肚的是一种叫姜卷的腌渍菜,尽管没见油,却把李尚吃得十分高兴。
  夏荷也是快乐的很,话也多了一些,脸上的笑容一直没消失。李尚发现她脸上有一些微小的皮屑,手上也有皱裂,这是寒风造成的,也是社员们都有的现象。夏荷与他们不同的地方是洗得干净,不象社员的皱裂都是黑黑的。
  王阿姨领着李老师来了,李老师柱着一根短竹棍,一进屋坐在床上搓揉着脚杆,两口儿热情的与李尚攀谈起来。得知李尚祖籍是青龙的时候,李老师也说他祖籍在青龙,当弄清楚他还高一辈时,两人高兴的认了本家。李尚也亲热的称呼李老师为三叔,因为李老师在家排行老三,他还有两个哥哥。
  饭后,夏荷在屋后竹林里捉来两只鸡,一只是重六斤左右的大红公鸡,一只是正在下蛋的母鸡,说是不收钱了,要送给老李家的爸爸妈妈。李尚不同意,非要付钱,夏荷赌气说不卖了。王阿姨说送一只公**,母鸡留起也好下蛋,李尚只好代父母收下。东西一多不好带了,夏荷说她有一个背篼借给他,如果回来时还走这条路还给她,如果不走这条路就算了。
  夏荷把两只兔子放在背篼底部,中间用腊蔑穿成竹篱,再把公鸡捆好放在上面。李尚趁她忙活的时候,悄悄掏出10元钱塞在了枕头下。
  一切收拾好后,夏荷脱下了大衣似的军袄还给李尚,李尚见她脱下军袄后身上冷得打哆嗦,说穿棉袄背竹篼不方便,先把棉袄放在这里,回来还背篼时再来拿。夏荷也不知怎么想的,也就同意了。
  外面的雪地上垫了寸多厚的雪,王阿姨怕李尚迷路,要把他带到半山的大路上。夏荷也要去,王阿姨说:“你这女子身体单薄,莫充能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