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南北朝 国家稳定是福 乱世人不如狗》
第16节

作者: 碧血黄沙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怎么了?
  檀道济的粮道,被截了。
  敢情檀道济一路北上,击破魏军重重阻拦的消息,早有人报给了拓跋焘;拓跋焘先把前线阻击的将领臭骂一顿,然后严令叔孙建、长孙道生等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拦住檀道济。
  不惜一切代价,换句话说,檀道济想要北上,就得从叔孙建等人的尸体上踩过去。
  别人也就罢了,叔孙建脖子后面直冒凉气;别忘了,这伙计曾经就是檀道济的手下败将(那次其实没打,叔孙建是被吓跑的。);正面阻击,他没这胆子。
  可是,不阻击,君命难违,拓跋焘岂是好相与的?

  这可怎么办?
  叔孙建把手下们召集到一处商量对策;议来议去,众人得出结论,正面扛,肯定没戏;说不得,只能抄后路了。好在北魏军以骑兵为主,来去如风,抄后路这种打法儿,即使抄不到干货,至少不会有啥风险。
  叔孙建、长孙道生计议已定,便分头领人奔了檀道济的后方。
  接下来的剧情就简单了,见着宋军的粮草车,鲜卑骑兵扑上去抢,能带的带走,带不走的一把火烧掉;然后打马扬鞭,能跑多快跑多快。
  几个来回下来,檀道济吃不住劲儿了;宋军将士可以不怕死,但都怕饿;饿的两个眼睛发绿,这仗还怎么打?
  得,前进是不可能了,收拾收拾回家吧。

  日期:2016-09-09 11:09:59
  但是,檀道济这一撤,可把一个人给坑了。
  谁啊?
  守滑台的朱修之。
  到彦之北伐一口气儿把虎牢、洛阳、滑台都占了,滑台分给朱修之把守;等到彦之仓皇撤退时,也不知道到彦之是没通知朱修之啊,还是通知了朱修之觉得没必要撤;反正滑台的宋军没跟着到彦之往南跑,反而像一根钉子一样死死的钉在滑台。
  安颉走马连下洛阳、虎牢关之后,到滑台这儿,不灵了,屡次进攻,都被朱修之打退;逼的安颉没招儿,只得向拓跋焘请求增兵。
  但即便如此,滑台依旧固若金汤,宋军阵地巍然不动。
  如果不出意外,檀道济按计划到达,里应外合,战局如何还真不好说。

  可惜的是,檀道济功亏一篑,都走到滑台附近了,他自己的粮道被断了;没办法,只好撤了。
  檀道济走之前,也没派人通知一下朱修之;后者一边跟魏军死磕,一边眼巴巴的盼援兵。可是等到城破,朱修之也没盼来檀道济。
  公元431年2月,死守了3个多月后,滑台城被魏军攻破,宋军大部战死,朱修之被俘。被俘后,拓跋焘感其忠勇,封朱修之为宰相,朱同志却不忘故国,后来找了个空子,逃回南朝。
  对了,需要说一句的是,朱修之的爷爷,便是在淝水之战中立下大功的大将朱序。
  日期:2016-09-09 13:00:15
  肿么呢?
  敢情此时他身后跟着大批想踢他屁股的人。

  追他的人,除了叔孙建等,还包括刚刚拿下滑台的安颉,这两位得势不饶人,拼命的追;把檀道济可就追毛了。眼下宋军要吃的没吃的,想休息,背后还有一帮煞星跟着;这么下去,不等回江南,大家恐怕都要歇菜,得想个办法!
  有啥办法啊?
  檀道济吩咐人,去,往那些空粮袋子里灌沙子,量嘛,灌个9/10;最上面的1/10盖上一层白米。然后把这些‘粮袋子’搬到显眼处,让炊事班齐声吆喝,喽喽喽,开饭喽!最后让士兵们排着队来打饭,当然打的全是沙子。做戏做全套,到了晚上,檀道济又命令士兵们象称粮食一样一斗一斗地量沙子,一边量,一边高声报出数字;最后再把粮袋子封好,堆成粮垛。这就是典故“唱筹量沙”的由来。

  鲜卑人哪儿懂这套路,侦察兵往宋军营地一看,我去,不是说他们断粮了吗?怎么还有这老些粮食啊!赶紧回去禀报。
  叔孙建、安颉一听,不对啊,咱劫了他的粮啊,怎么还有呢?难道说咱劫的粮食是假的?檀道济另有计策?嗯,姓檀的是老司机了,这里肯定是有诈!搞清楚之前,先放慢追击速度,不可过于托大!
  檀道济一瞅北魏军放慢了追击,心说你们慢慢儿琢磨吧,我先撤了;于是传令下去,全军加速南撤。

  不过,叔孙建和安颉虽说被忽悠了,他们可没停;而是远远的吊在宋军身后;檀道济定眼儿一看,这么跑下去,只怕时间久了没粮的事儿迟早暴露,算了,上次把你们忽悠乜了,这次啊,我干脆把你们忽悠瘸了啵!
  檀道济传令全军,加快速度,一刻不停的南撤;而他自己则脱下职业装(盔甲),换上便服(白衣),弄了一辆车子,他往车上一坐,只带着警卫连,给全军断后。
  北魏军追上来一瞧,哟嚯?这特么几个意思?檀道济穿白衣断后?这是不按套路出牌啊!俗话说大将不可标异,他就不怕我们一顿乱箭射死他?不对,此人征战多年,不可能如此大意,这里边儿有事儿!他肯定已经把伏兵安排好了!
  这么一犹豫,鲜卑骑兵停止了追击!
  他们不追了;一身冷汗的檀道济立即抓住机会指挥人马向南狂奔。最终跑回了江南。
  元嘉初年这次北伐,到此彻底落幕。
  日期:2016-09-09 13:29:27
  对于这次北伐打成这个鸟样子,别人不提,刘义隆是很伤心的;史载,听说滑台陷落,朱修之被俘,刘义隆很伤感,曾赋诗一首——
  “逆虏乱疆埸,边将婴寇仇。坚城效贞节,攻战无暂休。
  覆沈不可拾,离机难复收。势谢归涂单,于焉见幽囚。
  烈烈制邑守,舍命蹈前修。忠臣表年暮,贞柯见严秋。
  楚庄投袂起,终然报强仇。去病辞高馆,卒获舒国忧。

  戎事谅未殄,民患焉得瘳。抚剑怀感激,志气若云浮。
  愿想凌扶摇,弭旆拂中州。爪牙申威灵,帷幄骋良筹。
  华裔混殊风,率土浃王猷。惆怅惧迁逝,北顾涕交流。”
  诗写的一般,但也表达出了刘义隆满腔的愤懑。
  但是,回过头看,这次北伐失利,怪谁呢?说来说去,其实还是得怪他自己。

  日期:2016-09-09 13:48:27
  当然,话再说回来,过去的就过了;毕竟麻烦的生活还要继续;这不,就在刘义隆还在为北伐失败的事情痛心疾首的当口儿,朝廷上暗流涌动,直接导致刘义隆‘自毁长城’。
  什么事儿呢?
  说来简单,俩字:党争!
  日期:2016-09-09 13:58:26

  在说清楚这事儿之前,有必要先说说刘义隆的执政风格。
  这哥们儿什么风格?
  四个字:任人唯亲!
  先看一份名单,这是元嘉八年,也就是公元431年,刘宋朝廷重臣和地方大员的人事布局——
  中央:司徒、录尚书事刘义康,卫将军兼扬州刺史王弘,尚书左仆射加中书令刘义庆,尚书右仆射江夷,侍中谢密、王球、陆仲元、刘遵考,领军将军殷景仁,护军将军殷穆。
  地方:荆州刺史刘义恭;徐州刺史刘义康(领);南兖州刺史刘义宣;江州刺史檀道济;雍州刺史刘道产;梁州刺史甄法护;益州刺史刘道济;广州刺史孔默之;交州刺史阮弥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