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南北朝 国家稳定是福 乱世人不如狗》
第15节

作者: 碧血黄沙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有一件事很说明问题,平定谢晦之乱后,刘义隆调整地方大员布局——
  荆州,刘义隆交给了自己的四弟刘义康,命其以骠骑将军身份,都督荆、湘、雍、梁、益、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五弟刘义恭为监南徐、兗二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徐州刺史;原南兖州刺史檀道济加征南大将军衔、开府仪同三司,调任江州刺史;而南兖州刺史之位则由刘义隆的堂兄、长沙王刘义欣以后将军身份接任。
  这次调整,受益最大的当然是刘姓宗室,其次便是檀道济;那个‘开府仪同三司’,分量不要太重哦!
  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翻翻地图之后,再看看这份嘉奖名单,细思极恐!
  荆州,位居建康上游,地位举足轻重,刘裕活着的时候就说过,荆州刺史必须由皇帝的子弟担任;这次调整,刘义隆让四弟刘义康出任荆州刺史,目的就是要牢牢的控制上游。

  南徐州和南兖州,内是建康的后院,刘义隆把檀道济从南兖州调离,然后命五弟刘义恭和堂兄弟刘义欣接任,拱卫京师。
  而江州,位置非常重要,它地处荆州、豫州、扬州之间,是个枢纽,在长江沿线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如果这事儿反过来看,江州正处于荆州、豫州、扬州的包围之下。换句话说,必要时,檀道济会遭到来自三个方向的攻击。
  这还不算完,毕竟檀道济不论是战功、实力,或是在军中的资历,都跟那儿摆着呢;换句话说,此时的檀道济就是宋军的一面旗帜。在那个‘必要’时刻真变成必要的时候,说不得就得刀兵相见;可是在那之前,做为政治家的刘义隆还是希望能软着陆。
  这里边儿,对于刘义隆而言,最佳的策略,就是在军中再树起一个典型,以取代檀道济的位置。
  现在,被刘义隆选作典型的,便是这位到彦之。
  翻翻《南史•到彦之传》,刘义隆的用心便一目了然了;“上于彦之恩厚,将加开府,欲先令立功。”
  然而事实证明,刘义隆看走眼了;这位到先生,根本不是干这行儿的材料——
  别看到彦之参加革命很早,但是终刘裕一代,这位到先生从来没单独领兵作过战,为数不多的几次亲临战场,也都以战败告终:往远了说,义熙六年,到彦之奉命奔袭卢循叛军的辎重部队,结果被一帮运输兵击败;元嘉三年,到彦之奉命配合正面檀道济所部讨伐谢晦,后者的荆州军主力已经被檀道济打败,但就这种形势下,到彦之居然又被荆州军击败。
  现在,就这么块料,被刘义隆当做前敌总指挥,派到了北伐前线。
  日期:2016-09-08 11:09:14
  其二,是刘义隆北伐的战略,非常模糊。
  如果你问刘义隆,你为啥要北伐?
  刘义隆会很干脆的告诉你,我要抢回被北魏占领的河南之地。
  抢回来的另一个说法儿,是要能守得住!
  但是,元嘉6年这次北伐,宋军在具体的排兵布阵上,却没有体现出这个意图。
  阅读战场,出兵之后的宋军整个兵力配置如同一棵从徐州方向延展开来的大树,淮河、泗水到山东这一线是大树的基干;沿黄河西去,分别是滑台、虎牢,这是这棵大树的枝杈;而这棵大树的顶端,则落在洛阳和潼关。
  简单地说,这是一个东重西轻的阵型,而且越向西,兵力越少。
  这显然跟抢回河南之地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更进一步说,刘义隆打一开始就没有跟北魏展开大规模战争的心理准备。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北魏对宋军的进攻置之不理,默认宋军占领黄河以南这一事实,这种兵力配置方案也很正常。但是这就有点儿一厢情愿了,北魏拓跋焘是那种恨不得在地上撒尿标识势力范围的主儿,他岂能将这么一大块土地拱手让人?
  因此,刘义隆的北伐,从指导思想来说,就犯了右倾保守主义的错误。
  人,没用对;计划,也出了偏差;宋军陷入被动局面,也就不奇怪了。
  日期:2016-09-08 11:15:02
  回过头再说战场上。
  东西两线都遭到了强力的反击,到彦之的草包本色发作了。
  这伙计一听魏军展开了钳型攻势,第一反应,咱撤吧!

  他要撤军,有的将领不干了。
  殿中将军垣护之听说到彦之萌生退意,专门派人给到彦之送来一封信,垣护之在信中建议,虽说洛阳、虎牢丢了,可咱的主力无损,此时魏军主力过了黄河,后方必然空虚;这多好的机会,大帅应该立即派兵增援滑台,然后大帅亲率大军渡过黄河北上,咱也去北魏的老窝潇洒走一回,您怎么能一枪不放就跑呢?
  可是,畏敌如虎的到彦之根本不听。
  不仅不听,这伙计简直就是个败家子儿。决定撤军后,到彦之又打算烧毁战舰,大军全部从陆路南撤;老将王仲德好说歹说,才把他劝住;到彦之本有眼病,一紧张就发作,一发作就疼痛不止,此刻正是眼疼的时候,抓狂一般,只顾要走,结果将熊熊一窝,全体河南宋军就跟着这位老大向安徽方向逃去,一路上辎重丢弃无数,不战自乱。
  宋军状态奇差,北魏军自然不会客气;西线的安颉,东线的叔孙建不约而同的挥军追击;宋军被追了个屁滚尿流。
  不过就在这一片混乱之中,也有那临危不惧的好汉;比如南宋济南太守萧承之。
  到彦之大军南撤时,萧承之没跟着跑,而是严阵以待,准备死磕。
  要说一句的是,这位萧承之在历史上没什么名气,不过他有个不同凡响的儿子,这便是日后篡了刘宋江山,建立南齐的萧道成。
  此时的萧承之身边仅有几百人,叔孙建率领魏军蜂拥而至;萧承之毫无惧色,下令部队就地隐蔽,然后大开城门,这老哥儿自己往城门楼子上一站,擎等着敌军攻城。他手下的将士们很不理解这位萧大人想干嘛,纷纷劝说,现在敌众我寡,大人您这招儿是啥意思?萧承之说,你们不懂,眼下咱们困守孤城,主力远离,如果咱们惊慌失措,或者闭门不出,敌军势必攻城,咱们人太少,不吃打!现在咱们摆出一副有恃无恐的架势,敌军肯定以为咱们要么准备充分,已经埋伏好了;要么以为咱们还有援军,其必不敢过分攻城。

  后来果然如萧承之所料,北魏军来到城下,叔孙建看此情形,担心有埋伏,再加上要追击宋军,鲜卑骑兵围着济南城绕了几圈,径直离开。
  日期:2016-09-09 10:43:38
  前线败局已定,刘义隆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无奈之下,刘义隆只好紧急下诏给他最不愿意启用的檀道济,命其火速进京陛见,然后率部北上接应北伐军。
  元嘉八年,也就是公元431年1月,檀道济所部开始北进;这一路走的,可不太容易了。史载,檀道济从江苏到豫北、鲁南这一路上,走了20多天,跟北魏军干了30多仗。
  就这么一路跟头把式的砍人,总算快砍到了滑台;但是快到了,宋军的劲儿也使完了;眼看着滑台就在眼前,可就是过不去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