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为人知的殖民者——汉人及其祖先的扩张史》
第16节

作者: 寒山憶雪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这一系列的拉锯对峙中,上演了很多后世历史常见的情节。
  比如,上古版的古勒山战役(传说中的阪泉之战)之后,苗羌的首领,也就是苗羌联盟中最强大的部落的酋长,不得不把自己的部落变成东羌最强部落的附庸,以此来换取部落的生存。这也就意味着,苗羌的首领放弃了联盟首领的地位,东羌的联盟首领暂时兼领了苗羌联盟的首领。
  这段往事,讹传到两千多年后就变成了,炎帝让位于黄帝,向黄帝称臣。
  苗羌首领这么做,也就意味着,他丢掉了自己以及他的部落在苗羌联盟中的威望,这给其他部落带来了希望。另外一个有实力的苗羌部落开始担当抗羌的重任,这个部落的酋长开始渐渐取代原先的联盟首领,成为新的首领。这段往事,讹传到春秋战国时期就变成了,蚩尤氏驱逐炎帝,成为新的炎帝。
  新首领担负起了抗羌的大任,但是在“阪泉之战”刚结束的阶段,苗羌各部实力受损,新首领也不得不臣服于东羌首领,尊崇东羌首领为整个大联盟的首领。这段往事,讹传到春秋战国就变成了,黄帝任用蚩尤治理天下。

  但是新首领终究是找到了办法。在正式与东羌联盟决裂后,他带着决意抗羌的几个部落,与南阳盆地的亲缘部落结成更大的联盟,部落数量众多,并且与东羌联盟爆发多次战役,大部分结果是苗羌联盟取胜,东羌联盟战败。这段往事,讹传到春秋战国,就变成了,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合称九黎,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
  在蚩尤为大首领的九黎联盟中,不仅仅有南阳盆地的古苗人,还有江汉地区的古苗部落,而且,还有豫东鲁西一带的夷人部落加入进来。
  夷人是一个庞大而分散的族群,他们因为语言上的相近和共同的祖先起源,以及相似的图腾崇拜,而被称作夷人,实际上他们比古羌人和古苗人要松散的多,在相同时代,夷人部落相互之间并没有组成联盟。
  就拿鲁西南地区的某个夷人部落来说吧,他们并没有因为语言、风俗与周边的夷人部落相近,就和他们结成联盟,而是和语言、文化上差别很大的苗羌人结成了联盟。这就和18世纪的北美印第安人一样,休伦人虽然和易洛魁人有血缘关系,拥有共同的祖先,语言上也都使用易洛魁语,但是两个联盟却分别和法国人、英国人结盟,然后互相刀箭相向。
  这些夷人发端于三四万年前,中南半岛的南岛类型黄种人。南岛人沿着海岸线快速迁徙,在三万年前就至少已经扩展到现在的北京地区了,著名的山顶洞人,就是南岛人和东亚更早的土著棕种人的混血。当然,山顶洞人还有黄种人北亚类型的成员。
  到了1.3万年前左右,也就是新仙女木寒冷期爆发的时间,南岛人已经遍布华东沿海地区,往南到台湾福建,往北到河北辽宁,这个狭长的沿海地带,成了南岛人的地盘。
  与此同时,高棉人也从两广向北扩散。他们在湖南和福建分别遭遇到古苗人和南岛人,在这两个地区的扩张遭到阻力,只有在古苗人和南岛人很少涉足的江西地区,高棉人才得以很快向北扩散。
  通过江西,高棉人进入淮河流域和东海大陆架(冰期的海平面比现在要低),并且继续往北逐渐扩散到山东、河北乃至于东北和朝鲜半岛。
  他们与南岛人的部落逐渐混居,语言上相互融合,形成介于古南岛语和古高棉语之间的新语言(当然,具体到美国俄部落,会因为族群更多的来源于南岛或者高棉,而语言会更多的偏向于古南岛语或古高棉语)。他们的风俗文化也趋于相似,而且有着相似的图腾崇拜——都崇拜鸟类。他们形成了一个新的族群——夷人。
  图┃高棉族群、南岛族群分布范围,及古夷人分布区域
  随着新仙女木寒冷期的结束,仰韶温暖期到来,夷人也进入了农业时代。与地盘狭小的古羌人仅仅创造了一个大地湾文化不同的是,夷人分布范围非常广阔,他们南起江淮,北抵辽河流域,因为山川的阻隔,他们很早就分化成了多个族群。
  在江淮之间,现在的皖中苏中地区,夷人创造了双墩文化,比仰韶文化稍早,而后又发展成为薛家岗文化、凌家滩文化,再后来就被山东的龙山文化所同化,形成龙山文化江淮类型。这一族群,成为淮夷的先民。
  黄河的北黄泛带以北,今天的河北地区,夷人在1万多年前就创造出了南庄头文化,而后发展成为磁山文化(这里也是粟的起源地之一),再之后受到仰韶文化的影响,形成冀中北地区的北福地-钓鱼台类型,和冀中南的后岗-大司空村类型。
  在燕山以北的辽河流域,夷人创造出了兴隆洼文化,而后依次发展成赵宝沟文化和著名的红山文化,伴随着寒冷期的到来,红山文化与仰韶文化几乎同时衰落,衰落后的红山文化演化成小河沿文化,与关中地区,东羌人的庙底沟二期文化几乎处在同一个时段。这个族群就是东北夷的先民,在以后他们还将登上中原历史的舞台,成为主角,关于他们的故事,以后再详述。
  图┃古夷人的四个族群区域及新石器文化脉络
  在黄河的北黄泛带以南、南黄泛带以北,今天的山东及淮北苏北地区,夷人在8000年前创造了后李文化,与古羌人的大地湾文化同时,而后依次发展成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基本对应仰韶文化的前期后期。在仰韶文化衰落后,大汶口文化还继续存在着。这一地区的夷人族群,就是东夷的先民。

  4700年前~4600年前之间,古东夷人过着自己的生活,坐看东羌与苗羌在中原大打出手。他们的器物文化在三百多年前还深受仰韶陶器的影响,大汶口中期陶器,彩陶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同时,在东羌人的庙底沟二期文化之前,古夷人的灰陶就已经发展起来了。到了羌苗部族决战的阶段,古夷人已经发展出黑陶文化,成为龙山黑陶文化的前奏预演。
  图┃4700~4600年前 羌、苗、夷三大族群领地位置
  蚩尤成为苗羌部族的新盟主后,开始联络他们所能接触到的部落,组成更大的联盟来对抗东羌。河南东部的苗羌部落与鲁西地区的古夷人部落相邻,他们之间有很悠久的交往史,蚩尤利用这一层关系,把鲁西地区的古夷人部落拉入联盟,组成了更大的联盟,后世讹传为九黎八十一兄弟。
  图┃4600~4500年前 东羌、九黎领地位置

  苗夷的联盟,让夷人的黑陶文化得以传播到豫东南和南阳盆地地区,苗羌人的下王岗文化,在4600年前左右开大量出现黑陶,率先成为龙山文化的一个独特类型。而寒冷的气候导致北方降雨减少,黄河径流量减少,黄河的黄泛带开始收缩,位于南黄泛带的豫东南地区,大量的古苗人古夷人部落填充到这个区域,他们在这里留下了王油坊类型龙山文化。
  苗夷联盟与东羌联盟开始了长期的拉锯战,鲁西地区的古夷人部落,在作战中损牺牲了大量的青壮年,他们有的四肢残缺,有的头颅被砍掉。他们的墓坑在大汶口文化的最晚期被大量发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