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的兴亡——一个巅峰王朝的全景史诗》
第57节

作者: 王者觉仁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8-9-18 13:33:38
                                              
            第六章 下一个出局者
      
  四后杨广时代的逐鹿游戏
  李建成和李世民比宇文化及先行抵达中原。可还没等东都舞台上的逐鹿大戏开锣,李世民就决定弃权了。
  因为他发现——此刻的东都与其说是一只肥鹿,还不如说是一个烫手山芋。
  他和李建成于四月初率军抵达东都附近的芳华苑,立刻派人向东都朝廷表示增援之意,可越王杨侗不上这个当,始终紧闭城门。而李密的瓦岗军则试探性地和他们交了一下手,之后就各自按兵不动。李世民冷静地判断了一下当时的形势,得出了一个结论——现在夺取东都的时机还不成熟。
  道理很简单:李密的瓦岗军总共有三十多万人,而且训练有素,都是百战之兵,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东都的王世充虽然实力稍弱,但也算是隋朝军队中的一支劲旅;还有,宇文化及的十几万军队此刻也正朝中原扑来。这几大势力加在一起就有五六十万之众,如果硬要跟他们拼抢东都,就算获胜,也会极大地消耗自身的实力,即便是拿下东都,也不见得能守得住。更何况关中刚刚平定,根基还不稳固,而他们兄弟二人以及各路远征军几乎把长安的所有精锐都拉了出来,万一西北的薛举和梁师都在此时乘虚而入、进攻长安,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李世民的想法是——三十六计走为上;暂时先班师,坐山观虎斗,等这几大势力互相绞杀、斗得N败俱伤之后,再出关摘取胜利果实。
  李建成同意李世民的看法。四月初四,军队班师。拔营之前,李世民料定他们一旦撤退,东都必定出兵来追,于是在三王陵(洛阳城西南)设置了三道埋伏,严阵以待。
  果然,军队刚刚西行,东都的段达就率一万多人一路尾追,结果遭遇伏击,大败而逃。李世民回军反击,一直把段达追到了洛阳城下,斩杀了四千多人。随后李世民又在东都附近设置了新安郡(今河南新安县)和宜阳郡(今河南宜阳县),命部将史万宝和盛彦师镇守新安、吕绍宗和任环镇守宜阳。这一北一南的两个据点互为敧角、协同攻防,一方面窥伺东都,一方面作为防守潼关的门户,其战略意义要远比直接占领东都重大得多。
  世间已无杨广。
  所以很多人有事要忙。
  后杨广时代的逐鹿游戏不会再欲诉还羞、遮遮掩掩。
  人人图穷匕见。
  人人大干快上。
  首先做出反应的是时任吴兴郡(今浙江湖州市)太守的沈法兴。
  当时沈法兴正在努力围剿东阳郡(今浙江金华市)一带的变民,一听说杨广被宇文化及诛杀,立刻起兵,以讨伐宇文化及之名,先后攻占江表(太湖流域及钱塘江流域)的十几个郡,自立为江南道大总管,同时设置文武百官。
  这一年四月下旬,原来称梁王的萧铣也正式称帝,并迁都江陵(今湖北江陵市),随后派遣各路军队大举向南扩张。
  原本一直在坚守城池的各地隋朝将吏听到杨广被弑的消息后,纷纷放下武器投降萧铣。
  萧铣的势力迅速壮大,其版图东至九江(今江西九江市)、西至三峡(今湖北与重庆交界处)、南至交趾(今越南)、北至汉川(今汉水以南),成为当时南方最大的一支割据政权,并拥有常备军四十余万。
  与此同时,杨广被弑的消息也传至长安。
  这一天终于到来。李渊仰天恸哭,十分伤心地说:“吾北面事主,因关山阻隔而不能救,但实在不敢忘却悲哀啊!”
  这场由李渊自导自演的“匡扶帝室”的政治秀,至此终于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五月十四日,隋恭帝杨侑将皇位禅让给唐王李渊,回代王府居住。
  五月二十日,五十三岁的唐王李渊在太极殿登基称帝;同时祭天、大赦,改元武德。
  一个长达二百八十九年的大唐王朝就此拉开序幕。
  同日,唐政府将隋朝的郡县制改为州县制,命现有管辖范围内的各郡太守一律改任州刺史;并按五行关系推演,推定唐朝属“土德”,以黄色为最高贵的颜色。
  五月二十八日,李渊命裴寂和刘文静修订律法,并设置国子学、太学、四门学,招收生员三百多人,命所属各州县同时置学招生。
  六月初一,李渊任命李世民为尚书令,裴寂为右仆射、知政事,刘文静为纳言,萧瑀、窦威为内史令,裴晞为尚书左丞,李纲为礼部尚书、参掌选事(即兼吏部尚书事),窦琎为户部尚书,屈突通为兵部尚书,独孤怀恩为工部尚书,陈叔达、崔民幹为黄门侍郎,唐俭为内史侍郎,殷开山为吏部侍郎,韦义节为礼部侍郎,赵慈景为兵部侍郎,李瑗为刑部侍郎。
  同日,唐朝政府废除隋朝律令《大业律》,另行颁布新朝律法。
  六月七日,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其他宗室诸人李孝基、李道玄、李神通等也在这一日全部封王。
  六月十日,秦帝薛举出兵进攻唐朝所属的泾州(今甘肃泾川县)。李渊命秦王李世民为元帅,率八道总管出兵御敌。
  在唐朝建立仅仅四天之后、亦即五月二十四日,东都的留守官员王世充等人也拥立年仅十五岁的越王杨侗登基称帝,改元皇泰。
  同日,杨侗任命段达与王世充同为纳言,段达封陈国公、王世充封郑国公,与元文都、卢楚、皇甫无逸、赵长文、郭文懿等七人共同执掌朝政,时人称为“七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