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的兴亡——一个巅峰王朝的全景史诗》
第56节

作者: 王者觉仁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8-9-17 14:49:18
                                              
            第六章 下一个出局者
      
  三 “轻薄公子”的摄政之路(二)
  该杀的都杀了,该降的也都降了,昔日的轻薄公子宇文化及开始堂而皇之地踏上“摄政”之路。他自称大丞相、总百揆,以萧皇后的名义拥立秦王杨俊为帝,但却一直把他软禁在别殿,命士兵严密看管,只是让他在各种诏书上签字盖章而已;随后,宇文化及又任命二弟宇文智及为左仆射、三弟宇文士及为内史令,彻底掌控了江都朝廷的军政大权。
  大业十四年三月二十七日,宇文化及任命左武卫将军陈稜为江都太守,同日宣布大军返回长安,带着傀儡皇帝杨俊、萧皇后,以及六宫嫔妃一同启程,沿水路北上。其龙舟队的盛大排场与当初的杨广一般无二。
  宇文化及踌躇满志、无比风光地站在巨大的龙舟上,感觉辉煌的人生正在不远处向他微笑招手。
  此刻的他绝对不会料到,有两次兵变正埋伏在道路的前方,差点终结了他刚刚开启的这场帝王美梦……
  第一次兵变发生在龙舟队启程的这一天。
  当天傍晚,船队行至离江都不远的显福宫,三名禁军将领便开始了密谋。一个是虎贲郎将麦孟才,另外两个是虎牙郎钱杰、沈光。麦孟才说:“我等受先帝厚恩,而今却俯首侍奉仇敌,受其驱使,有何面目苟活于世?!我一定要杀了他,虽死无憾!”沈光也流着泪说:“这正是我期望将军的。”
  是日夜里,麦孟才积极联络军队中的旧交,迅速纠集了数千部众,约定于次日拔营前袭杀宇文化及。然而人多嘴杂,消息很快泄露。宇文化及带着心腹将领连夜逃离大营,同时通知司马德戡先对麦孟才等人下手。
  深夜,沈光忽然听到军营中人喊马嘶,估计已经走漏了风声,立即带兵扑向宇文化及的营帐,可是帐中已空无一人。出来的时候,沈光恰巧撞见了江都政变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其时已被提拔为内史侍郎的元敏。沈光庆幸自己事败之前还能杀一个垫背的,随即历数了元敏的条条罪状,然后一刀砍了他。
  与此同时,司马德戡已经率大军包围了军营。经过一番血战,麦孟才、沈光、钱杰及其部众数百人全部战死。虽然明知此战必败,可自始至终却无一人投降。
  兵变总算是平息了。
  还好,有惊无险。宇文化及在心里对司马德戡大为感激。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船队行驶到彭城郡(今江苏徐州市)的时候,第二次兵变立刻接踵而至。
  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这次的主谋居然是司马德戡。
  其实宇文化及一上台,很多人马上就后悔了。
  因为这位“轻薄公子”不仅没有半点能耐,而且骄奢之状比杨广有过之而无不及。
  把杨广的六宫嫔妃都据为己有就不说了,龙舟队的一切排场都刻意模仿杨广也不说了,单就他在日常政务中的表现就足以让人大失所望。
  他每次进入大帐的时候,总是大大咧咧地面南而坐,俨然把自己当成了帝王。更令人愤怒的是,他架子虽然摆得很大,可百官凡有进奏,他却一概保持沉默,什么话也不说。
  这样的沉默是代表睿智和深沉吗?
  不。谁都很清楚——他这是胸无韬略、不敢决断。
  每次下帐后,宇文化及马上会召集唐奉义、张恺等一帮心腹,商量百官所奏议的事,等别人帮他出了主意,他才命人拟就相关诏书,拿去让杨俊签字。
  大伙把脑袋别在裤腰上搞政变,到头来拥护的居然是这么一个既骄矜又无能的笨蛋,怎能不令众人齿冷血热?!
  司马德戡第一个跳了起来。他埋怨当初主张拥护宇文化及的赵行枢说:“我被你害惨了!当今要拨乱反正,必须依靠一个英明的领袖,可宇文化及昏庸愚昧,又被一大群小人包围着,大事必败无疑,你说该怎么办?”
  司马德戡之所以跳起来,其实也不完全是出于公心。
  还有一层原因他没说。
  那就是宇文化及并不信任他。
  宇文化及总揽大权之后,封司马德戡为温国公、加光禄大夫,几天后又调任礼部尚书。表面上加官进爵、极为尊崇,实际上是褫夺他的兵权。司马德戡大为不满,只好把所获的赏赐全都拿去贿赂宇文智及,通过他向宇文化及说情,好不容易才重新掌握了一点兵权——负责统领一万多人的后军。
  但是这点兵权其实也是不稳固的。因为宇文化及始终防着他,哪一天要是把他兵权卸了,司马德戡就彻底任人摆布了。
  所以司马德戡不得不先下手为强。
  听完司马德戡的牢骚后,赵行枢两眼一翻,说:“这全看我们自己了,要废他也不是什么难事!”
  于是兵变的计划就这么定了下来。
  但是司马德戡还是有些信心不足。因为宇文化及现在是大丞相,手里掌握了十几万军队,而他只有区区一万多人。万一暗杀不成,双方开打,司马德戡的胜算并不大。为了保证计划万无一失,司马德戡决定找一个外援。
  他找的人是其时盘踞在济阴郡周桥(今山东定陶县东南)一带的变民首领孟海公。
  司马德戡给孟海公写了一封信,此后一直在等待回音。
  然而孟海公一直没有回音。
  兵变的时机就这么在焦灼的等待中流逝。
  宇文化及很快得到了消息,于是设计逮捕了司马德戡。
  计划中的兵变就此流产。
  杀司马德戡之前,宇文化及问他:“你我同心协力、共定海内,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而今大事方成,正是共享富贵的时候,你为何又要谋反?”
  司马德戡说:“我们之所以诛杀杨广,是因为无法忍受他的荒淫暴虐,没想到阁下的所作所为比他还要严重!情势所迫,不得不如此。”
  随后司马德戡便被绞死,同党十多人也全被诛杀。
  几天后,让司马德戡一直望眼欲穿的孟海公终于出现了。
  可孟海公不是来找宇文化及打仗的。
  他是来找宇文化及喝酒的。
  孟海公带着弟兄、带着酒肉,要来为大丞相接风洗尘,顺便交个朋友。
  跟一个拥有十几万大军的人交朋友,总不是什么坏事。
  至于司马德戡那封十万火急的求援信,估计孟海公看过一眼就把它烧了。
  大业十四年四月下旬,由于水路受阻,宇文化及率大军改行陆路,从彭城进入中原。
  在巩洛(今河南巩县)一带,宇文化及遭遇了瓦岗军的阻击,于是转向东郡(今河南滑县),隋东郡通守王轨立刻开门迎降。
  中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由于宇文化及的到来,东都的命运变得比以往更加扑朔迷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