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源流史》
第45节

作者: 麟剑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迁徙的月氏人分为两支,少部分行动不便的月氏人,向东南方向迁入了陇南青海一带的羌人吐蕃人区域定居下来,并开始逐渐使用羌或者吐蕃人的语言,他们被后人称为小月氏。而月氏主力,则离开甘肃,穿过戈壁沙漠,沿着他们祖先古印欧人开辟的道路,向西逃亡,他们被称为大月氏。
  大月氏迁徙的第一站是天山以北的伊犁河谷和伊塞克湖流域(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公元前176年,大月氏人来到该地后,击败了当地的塞种人部落,占据了伊犁河谷,被击败的塞种人被迫向南迁徙,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然而,大月氏人在伊犁河谷流域并未站稳脚跟,当初被月氏人赶跑的乌孙人,早于大月氏人来到阿尔泰山以东,伊塞克湖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地区(今哈萨克斯坦境内),正好处于伊犁河流域以北,又成了逃难的大月氏人的邻居。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乌孙人随即与匈奴人结盟,不断攻击伊犁河的月氏人。至前155年左右,大月氏人被迫再次集体南迁。
  大月氏人穿越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今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来到大宛西南部,阿姆河以北地区(中国古籍称“妫水”或“乌浒河”)。这一地区在西方历史地理名词中称索格底亚那或粟特。
  大宛地区当时在阿富汗的希腊化巴克特里亚王国(中国史书称大夏)的统治下,大月氏人的到来,控制了阿姆河,切断了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大宛和阿富汗领地。而大月氏还频频劫掠大宛,公元前145年,大宛的历史名城埃斯哈塔亚历山大(遗址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交界处)被大月氏人焚毁,这个由亚历山大大帝建立,经由塞琉古王朝和巴克特里亚王朝不断修建,兼蓄了西方希腊风格和东方波斯元素的著名城市化为灰烬,大宛的希腊化文明也基本在这一时期被清除。

  公元前128年,西汉帝国伟大的旅行家外交家张骞访问了大月氏,虽然他的外交使命并未完成,但通过他的游历和叙述,我们得知当时大月氏人迁徙的具体位置:大月氏位于大宛以西1000公里左右,在“妫水”(阿姆河)以北,他们的南部疆界同大夏为邻。大月氏当时主要还是以游牧生活为主,但也已经在该地的蓝氏城建城为都。有学者认为该城在发音上与坎达城一致,而坎达城是希腊化城市马尔坎达的缩写,而马尔坎达就是中亚历史名城撒马尔罕(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由此大概能推测出大月氏都城的位置。

  粟特的大月氏人虽然摧毁了大宛并且建立起了对大夏的宗主权,但却不得不面对新的更强大的邻居——安息,安息在西方历史中被称为帕提亚王朝,同样是亚历山大东侵后遗留下来的希腊化王朝。前129年,大月氏人与塞种人杀帕提亚国王弗拉亚特斯二世,由此,大月氏人和帕提亚人的矛盾迅速激化。前124年,帕提亚新王阿塔班努斯一世大举反攻大月氏,战败身死,连续两位国王的死于大月氏人之手,让帕提亚愤怒到了极点,即位的帕提亚伟大君主密特里达提二世大帝随即对大月氏人展开了凶猛的报复,迫于帕提亚人的军事压力,公元前124年大月氏人再次放弃了粟特的家园,南渡阿姆河,开始了第三次迁徙,他们潮水般地进入巴克特里亚,以宗主族的身份正式占领了这一地区。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朝末代君主赫利克勒斯败退到了王国东部的喀布尔,并很快被阿富汗土著普什图人所击灭。至此,自从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东侵后,在中亚地区建立并延续了两个世纪之久的希腊人统治被彻底摧毁。
  公元前125年征服巴克特利亚(由古希腊人在中亚建立的国家),统治整个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大月氏部族一分为五,迁往东部山区,设五部翕侯统治,贵霜是其中一部。
  公元1世纪中叶贵霜部翕侯丘就却统一五部,建立贵霜帝国。丘就却又南下攻击喀布尔河流域和今喀什米尔地区,后定都为高附(今阿富汗的喀布尔),初步奠定了帝国的基础。
  贵霜帝国鼎盛时期:127年-230年。疆域从今日的塔吉克绵延至里海、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贵霜帝国在迦腻色伽一世和其承继者统治之下达至鼎盛,曾拥有人口五百万,士兵二十多万,被认为是当时欧亚四大强国之一,与汉朝、罗马、安息并列。
  公元1世纪60年代,贵霜已统治索格狄亚那、巴克特里亚、喀布尔、坦叉始罗、犍陀罗、罽宾,可能还有西旁遮普。其后,无名王索特•麦格斯时期,贵霜向西扩展至赫拉特,控制了整个河间地区,并羁縻了康居和大宛。
  公元90年,贵霜王因求汉公主,被班超拒绝,遣副王谢率军七万攻超,为超所败,纳礼求和。班超一直不知贵霜王名,仅以“月氏王”呼之。
  2世纪初阎膏珍即位,再次征服印度次大陆西北部,在中亚将势力范围扩展至花剌子模,吞并锡斯坦,国势大张,形成中亚的一个庞大帝国。帝国版图东起巴特那,西达赫拉特,南至纳巴达河,北尽咸海。都城迁至白沙瓦。
  183~199年,胡毗色伽二世在位期间,对中亚的控制减弱,康居、大宛摆脱羁縻,呼罗珊、花剌子模也脱离贵霜统治。衰败迹象已经显露。
  约213年,波调即位,贵霜势力在中亚有所扩展,一度重新控制花剌子模,并同亚美尼亚库斯诺依斯结盟共抗萨珊王朝。

  229年,他遣使至魏奉献。
  233年,萨珊王阿尔达希尔一世率军攻克锡斯坦后,经呼罗珊入花剌子模,接着攻入索格狄亚那、巴克特里亚、喀布尔、坦叉始罗,给贵霜以致命打击。波调死后,贵霜仍保持着印度河以东地区的统治。
  贵霜帝国政权在婆苏提婆死后,日益衰落。至公元3世纪已分裂为若干小的公国,其年代和历史是非常模糊的。这时西亚的萨珊波斯兴起,开始向中亚、阿富汗和印度扩张,贵霜的势力益削。
  至公元4世纪,东印度的笈多帝国兴起后,再次统一北印度。这时西北印度贵霜诸王公的残余势力,便处于笈多帝国的控制之下。北方的嚈哒对大月氏贵霜残部攻击,贵霜从此一蹶不振。在大夏故地的大月氏人仍保持独立,后来(至公元5世纪)不断受到嚈哒(白匈奴)的侵犯。大月氏在大夏(今阿富汗境内)的残余小国,一般认为在公元425年为嚈哒所灭。今天普遍认为,在印度北部古贾邦的古贾人是大月氏的后代,他们自己也认为他们是贵霜的遗民,先民来源于大月氏部落。

  当初留在甘肃的小月氏部落,他们与羌人为邻,但依附匈奴人,中国古籍中错误的称他们为“匈奴别部”。汉武帝汉匈战争期间,霍去病曾从青海陇南穿越小月氏部落攻打祁连山下的匈奴人,得到了小月氏部落的帮助。河西的匈奴瓦解后,小月氏自称“胡”(即匈奴),与邻近的羌人对抗。两汉时期,西北汉羌冲突中,汉王朝多次调动小月氏人一起攻打羌人,直到三国以后,小月氏和羌人才开始融合,并从历史记录上消失了,他们最终归宿可能融合到了甘肃,青海以及新疆东部的羌族,汉族以及其他民族中去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