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破解天书『西游记』》
第35节

作者: 塘西正观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3-19 21:59:19
  第六章 揭开《西游记》无字真经之谜(第六章之三)
  人与万事万物交流的途径有很多种方式,人认知世界的手段也有很多种。对这些,《心经》早就给我们揭示了。
  《心经》里有文:“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人身体上的眼,负责看东西;人身体上的耳,负责听东西;人身体上的舌,负责品尝酸甜苦辣各种味道;人的身体肌肤,负责感觉冷、暖、痛、麻、痒等感觉;人身体上的意,负责接收高兴、哀伤、幸福、痛苦等情感。因此眼见色,耳听声,鼻嗅气味,舌尝味道,身体感知触觉,意感知精神层面的感受。

  按照佛教的理论,眼、耳、鼻、舌、身、意虽然各有职责,但经过修练,是可以跨越彼此间的界限的。比如佛眼,不但能看东西,还能听声音,佛眼能做到对天下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确实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
  我们都是凡夫,不可能修练到佛的境界。但是,我们可以用人类的智慧,去打破眼、耳、鼻、舌、身、意之间的感知局限。
  为什么大多数的读者一开始都认为《西游记》里伽叶、阿傩传的无字之经是假经,是存心欺骗三藏师徒的呢?原因大致有二点:
  一是伽叶、阿傩向唐三藏索取人事,因唐三藏师徒没有向他们行贿,所以读者就产生联想,这是伽叶、阿傩的目的没有达到,所以他们要用无字之经来忽悠三藏师徒。其实,这正是《西游记》惯用的障眼法写作手法,《西游记》用伽叶、阿傩的索贿行为虚晃一枪,便蒙住了所有读者的眼睛。
  其二,正像如来佛祖所说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大部分的读者都会用习惯的传统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这无字之经,一看到经本,便自然会联想到是文字的经籍。

  这种偏执的、先入为主的主观意识,自然无法看出无字真经的奥秘!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无字之经是真经。
  但真经为什么会是无字的呢?
  难道只能用文字的形式来储存和展示佛经吗?
  难道我们只有用眼睛来看佛经这一种手段吗?

  于是,我们会联想到了上面所说的,回复到佛经流传的最早的形式---用耳朵来聆听佛经上来!
  对一种物质,我们可以将它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通过改变它的存在方式,便可以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颠覆眼、耳、鼻、舌、身、意之间认知的界限!
  也就是说,人类可以通过科技手段,让身体的器官超越生理的局限,拥有别种器官的功能!
  这无字真经便是以声音形式存在的佛经!
  这便是无需我们用眼看,无需别人亲口向你诵读,你只需用耳朵聆听的佛经!
  这便是比佛经诞生和流传最初进的口口相传方式相似,但更为高级的形式!
  其实,在《西游记》里,早已经埋藏着无字真经的破解密码。《西游记》采用了惯用的埋注脚写作手法来隐藏这个密码。
  《西游记》第十九回,乌巢禅师在浮屠山向唐三藏传授《心经》时,是这样传授的:
  禅师道:“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三藏拜伏于地恳求,那禅师遂口诵传之。经云:“《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此时唐朝法师本有根源,耳闻一遍《多心经》,即能记忆,至今传世。
  由此可见,在《西游记》里,乌巢禅师向唐三藏传授《心经》用的是口诵耳记的方式进行传授。这故事也是在标记:伽叶、阿傩传的无字真经是以声音的方式存在的。

  其实,在《西游记》里,还有更加直接的提示无字之经真相的地方。
  这便是《西游记》第九十八回,伽叶、阿傩传无字真经被白雄尊者点破后,孙悟空领着师父和师弟返回灵山,怒气冲冲找如来佛告状,此时如来佛祖笑着解释:
  “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之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
  在此段话中,如来佛透露出以下的信息:
  1、众僧带下山去的是无字真经。

  2、无字真经是以诵的形式也即是声音的形式传给赵长者的。
  3、无字真经的内容与有字真经的内容毫无差别,具有同样的功效,一样可以让赵长者“生者安全,亡者超脱”。
  由此可以得知,这无字真经的存储形式便是声音。但这无字真经与用人嘴口口相传的方法有截然的不同,它已经不是存储于活着的人的脑中的佛经,它也不是以文字存储的佛经,它是存储于雪白的经本之中的佛经,只要懂得操作的办法,便可将佛经播放出来。
  因此也不用如来佛祖亲自下山,众僧便可以将海量的三藏真经播放给赵长者聆听了。
  如来佛祖确实是说得对,明朝时代的东土人是识不得声像作品的。东土人因此是可以被如来佛取笑为愚迷。即使唐三藏师徒将无字真经驮回大唐,也没有人会明白和使用这些超前的音像制品的。
  人类最早能够把声音录制下来并将其播放出来的设备,是大名鼎鼎的发明家爱迪生在1877年发明出来的,这种设备的名字叫做留声机。而走进千家万户的录音机,其诞生的时间比留声机更晚了。留声机发明的时间至今不过140年,也就是说发明时间相当于中国的清朝未年。可是,为什么在明代的《西游记》里竟然有描写超越时代的音像制品呢?这是一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更大的谜团!
  六百多年前明初的读者破解不了无字真经之谜是可以原谅的,四百多年前明未的读者破解不了无字真经之谜是可以原谅的。如来佛祖取笑东土人愚迷,认不得无字真经,并非是说东土人真的愚迷,而是指当时社会的科学技术还达不到认知无字真经的水平。
  即使是一百多年前清末时代的读者读不懂无字真经里的秘密,也是可以原谅的。可是,到了科学如此发达,留声机、录音机甚至已经被我们玩到淘汰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如果还破解不出《西游记》里无字真经的秘密,我们还有何脸面面对《西游记》作者的在天之灵?
  “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除了眼可直观阅读文字、耳可听文字的声音之外,还有什么别的途径和方法认知文字的吗?
  至少还有一种。那就是人类可以用“身”,用“身”去触摸文字,从而达到阅读文字的目的。当然这些种方式不仅限于佛经,还包括用这种方式来书读写所有作品。
  这种方式和手段,就是盲文。
  盲文也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盲文是通过点字板、点字机、点字打印机等在纸张上制作出不同组合的凸点而组成的文字。懂盲文的盲人或普通人,只需要用手去触摸盲文,便可达到用眼睛阅读文字一样的效果。
  这叫做殊途同归啊!
  盲文是由法国盲人路易�6�1布莱尔于1824年创造的,距今时间不到200年。
  我们也可以将无字真经解释成是一卷卷的盲文经籍,但那同样也是一个奇迹!五六百年前的明代又如何会提早知道时间相当于清朝后期的盲文发明呢?
  不过,经过上述的论证,《西游记》里的无字真经应当是指用声音存储的佛经!
  人类世界至目前为止,在“六根”中已经能使用看、听、摸三种方式来阅读和观赏人类的文字作品。但这应该不是人类的极限。要知道在过去的几千年时间里,我们的祖先只有“看”这种手段阅读文字作品。而就在近代短短的200年时间里,人类世界便增加了听、摸这两种认知文字作品的手段。也许再过100 年或200年的时间,人类会再增加用鼻来“嗅读”文字、用舌来“尝读”文字的方法。

  也许再过500年,我们便不用看、不用听、不用摸、不用嗅,不用尝,而只需使用“意”,便能将一大部书瞬间全部阅读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