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破解天书『西游记』》
第34节

作者: 塘西正观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六章揭开《西游记》无字真经之谜(第六章之二)内容提要:
  破解无字真经之谜竟然要从佛经的诞生和传承说起,这又是从何说起?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多几遍《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取真经的过程,也许就能悟出无字真经的秘密来!
  日期:2017-03-16 20:48:37
  第六章  揭开《西游记》无字真经之谜(第六章之二)
  要破解无字真经之谜,我们要从佛经的诞生和传承说起。
  不重视文字传承,注重口口相传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印度几千年来的一种传统。相对于印度的这种传统,中国人是非常幸福的。中国是一个极端重视文字传承的国家,这在全世界范围内恐怕难以找到以与之比肩的第二个国家。在中国,随便打开一个千年以上的坟墓,对坟墓内的文字,考古学者可以轻易解读,进而能很容易地判断坟墓的年代甚至坟墓主人的身份。即使是8000年前的甲骨文,我们的考古专家也能将大部分文字破译出来。这要感谢老祖宗,也要感谢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功劳。

  而在印度,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印度由于历史上注重以口语相传的方式传承典籍的原因,不但文字书籍流传下来的极少,而且各个朝代的文字传承非常差,甚至出现文字断层的现象。口口相传的文化极会因为天灾人祸而造成失传。人亡则文字经典也随之消亡。这种传统文化特色也给印度对历史文化的考古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佛教四大圣迹:佛诞生处的蓝毗尼园、佛成道处的菩提伽耶、佛第一次传佛法处的鹿野苑、佛逝世处的拘尸那伽,均因为年代久远、记载失传,其遗址早已湮灭不为人所知。近代学者根据我国东晋时期的高僧法显和唐朝玄奘法师的著述,对这些圣迹遗址进行考古研究,终于得以确定这些圣迹的遗址所在,并对其进行发掘和修复。

  印度那烂陀寺建于公元五世纪,是古印度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及佛教最高学府,在鼎盛时期僧人学子达到上万人。玄奘法师曾在那烂陀寺苦学多年,其著作《大唐西域记》对那烂陀寺有详细的描述和记载。那烂陀寺毁于十二世纪的战火,从此那烂陀寺的遗址在世界上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十九世纪,英国考古人员根据玄奘法师所著的《大唐西域记》进行研究,才最终发掘出烂陀寺的遗址。
  古印度不重视文字而注重口语的习惯,同样反映在佛经的诞生和传承上。

  佛经的的诞生和传承的历史,恐怕超乎大多数中国人的想象。
  如来佛在人世的时候,佛的说教都是言传身教,没有任何经书可言。如来佛并非如人们想象中手拿着经书到处说法的,他只是根据不同的机缘作口头宣说。如来佛一生从来没有写过任何的佛经或者相关的只言片字。如来佛在人世传教45年,讲过大量的佛法,当时也没有人将其记录成文字。有佛教但没有文字记载的佛经这种传播和流传状况,一直延续到如来佛涅槃后很长的一段时期。
  系统、规范的佛经诞生于如来佛涅槃后的那一年。
  这一年,由如来佛的大弟子摩诃伽叶(也就是《西游记》中的伽叶尊者)召集了五百个比丘,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窟举行会议。此次集结就是佛教史上著名的第一次集结。如来佛的五百个弟子共用了七个月的时间,将如来佛在世时的言论追记下来,佛门从此才有了最初的佛教经典。
  但是,读者要注意了!此时的佛经只是用口诵出来,五百比丘用脑记住,并加以传播的! 佛教的第一次集结并没有形成文字形式的佛经。可见古印度人民是多么地看重口口相传的传统文化啊!同时我们也可以想象出,古代印度人民的记忆能力应该是非常出类拔萃的!
  根据《锡兰岛史》的记载,到公元前一世纪的时候,才在锡兰开始传写文字形式的佛经。此时距离如来佛涅槃已经500年了!
  根据中国的史书记载,公元前二年,大月支国国王的使者伊存到了当时中国的汉朝的首都长安,伊存口授佛经给一个名叫景卢的博士弟子,这是中国史书上有关佛经传入中国的最早记录。这个记录与佛经流传初期以口口相传为形式的事实是吻合的。
  《西游记》之所以安排伽叶和阿傩传真经给唐三藏师徒,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甚至可以说是刻意安排的。这里面深藏着两层意义。
  第一层意思是,伽叶、阿傩分别是如来佛涅槃后,佛教的第一代掌门人和第二代掌门人。由伽叶、阿傩将真经传给三藏师徒带回东土大唐,表示印度的佛教宝典确实传到了中华大地,中国的佛教得到印度佛教的真传。
  第二层意思是,伽叶、阿傩是佛教第一次集结的组织者和主要实施者,也即是说,他们是佛教无字真经的真实缔造者。如来佛涅槃后,伽叶成为佛教的领袖,由他召集五百比丘在王舍城七叶窟,将如来佛在世时所说的言教结集出来,以传后世。

  阿傩据说是在如来佛悟道那天的夜里出生的,他二十五岁时随如来佛出家,从此成为如来佛的贴身侍从,时间长达二十五年,是如来佛晚年最贴身的弟子。对于如来佛的说法、言行,没有谁比阿傩更为清楚了解的了。更为难得的是,阿傩在如来佛的十大弟子中,号称“多闻第一”。他有着天才般的记忆力,如来佛所讲的每一句话,所说的每一句经,阿傩都能准确无误地记在脑海里。在佛教的第一次集结时,由“多闻第一”的阿傩诵出如来佛所说的经;由“持戒第一”的弟子优婆离诵出佛所制的僧团戒律;由“议论第一”的弟子富楼那诵出论,这就是佛经中的经律论三藏。

  现在的佛经的开头总有“如是我闻”这四个字,它的意思是“我亲耳听到佛是这样说的”。据说这四个字是如来佛涅槃前嘱咐阿傩的。在第一次集结时,当阿傩诵出“如是我闻”时,满座的信徒仿佛听到如来佛亲临说法,个个感动得热泪盈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