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破解天书『西游记』》
第32节

作者: 塘西正观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们再来回看唐三藏师徒与乌巢禅师在浮屠山见面的情景描写。
  猪八戒因与乌巢禅师有一面之缘,算是熟人:
  八戒道:“老禅师,作揖了。”禅师惊问道:“你是福凌山猪刚鬣,怎么有此大缘,得与圣僧同行?”八戒道:“前年蒙观音菩萨劝善,愿随他做个徒弟。”禅师大喜道:“好,好,好!”又指定行者,问道:“此位是谁?”行者笑道:“这老禅怎么认得他,倒不认得我?”禅师道:“因少识耳。”三藏道:“他是我的大徒弟孙悟空。”禅师陪笑道:“欠礼,欠礼。”
  乌巢禅师装作不知道猪八戒已经拜唐三藏为师,故作惊讶已经有点做作;再硬着头皮说不认识孙悟空时,其表情肯定非常尴尬。此时孙悟空用调侃声调笑着说的“这老禅怎么认得他,倒不认得我?”其实暗示自己早已经认识乌巢禅师。对于孙悟空不点破自己的诳语,观音菩萨是有点感激的,因此表情是“陪笑”,算是感谢孙悟空识趣了。
  如果对以上的解释还有怀疑的话,《西游记》接下来则挑得更明了。乌巢禅师耐不住唐三藏苦苦询问西天取经的行程,为三藏师徒披露西天取经的未来事情:
  道路不难行,试听我吩咐:“……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行者闻言,冷笑道:“我们去,不必问他,问我便了。”三藏还不解其意。
  何止是唐三藏对孙悟空所说的话不解其意,连许许多多的读者也不明白孙悟空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孙悟空这句话是回应乌巢禅师“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这段话的。乌巢禅师说的老石猴,便是指孙悟空;“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便是指孙悟空认得西天取经的路途。乌巢禅师说的一点都不错,西天取经十万八千里,全是孙悟空在前面开路,不管山高水深,孙悟空从来没有带错路,师徒们也从没有走过冤枉路,孙悟空确实是“知西去路”。

  但为何孙悟空早知西天取经的路呢?因为这个调皮的猴子会筋斗云,曾经偷偷地溜到灵山附近打探如来佛的胜地。这事情只瞒得了读者,又如何瞒得过神通广大的观音菩萨!
  《西游记》在第六十五回便透露了孙悟空私自到灵山的情节,只是读者没有细心看罢了。
  《西游记》在第六十五回,弥勒佛座下司磬的黄眉童儿,变化了一座小雷音寺,专门用来捕捉唐三藏。孙悟空金睛火眼,警示师父唐三藏:
  “师父,那去处是便是座寺院,却不知禅光瑞蔼之中,又有些凶气何也。观此景象,也似雷音,却又路道差池。我每到那厢,决不可擅入,恐遭毒手。”唐僧道:“既有雷音之景,莫不就是灵山?你休误了我诚心,担搁了我来意。”行者道:“不是,不是!灵山之路,我也走过几遍,那是这路途!”
  因此,孙悟空对乌巢禅师(观音菩萨)所说的“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一点都不惊奇,冷笑着说:“我们去,不必问他,问我便了。”则是代表孙悟空知道观音菩萨说的老石猴便是取笑自己的出身,还明白了观音菩萨知道自己私到灵山的的秘密。接着才会有孙悟空恼羞成怒,“心中大怒,举铁棒望上乱捣”。只有唐三藏和猪八戒一头雾水。
  唯一能够反驳乌巢禅师是观音菩萨的证据,便是猪八戒来到浮屠山前所说的一番话:
  八戒道:“没事。这山唤浮屠山,山中有一个乌巢禅师,在此修行。老猪也曾会他。”三藏道:“他有甚么勾当?”八戒道:“他倒有些道行,他曾劝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罢了。”

  若依猪八戒这段话,乌巢禅师便不存在是观音菩萨的可能。因为观音菩萨是住在南海落伽山的,乌巢禅师是住在浮屠山。而且根据猪八戒的话,乌巢禅师也确实会过猪八戒,也曾劝他向善。猪八戒说的话不会假。
  但是,以猪八戒的悟性,尚且认不出乌巢禅师,猪八戒的话能信几成?显然,猪八戒这回被当枪使了一回。使用障眼法是《西游记》惯用的伎俩,这回观音菩萨用猪八戒作为武器,障眼法更加容易让人迷失方向。
  不错,在唐三藏师徒来到浮屠山之前,乌巢禅师确实是在浮屠山遇到过猪八戒,也力劝过猪八戒改邪归正。但这不代表乌巢禅师就一直住在浮屠山。这是观音菩萨在浮屠山设下的局。也许是观音菩萨当时真的在试探猪八戒的禅心,也许是当时猪八戒还不符合皈依佛门的时机和条件。最后,观音菩萨还是以真身在福陵山引导猪八戒皈依了佛门。
  关于设局迷惑人之事,观音菩萨在浮屠山上化作乌巢禅师并不是个案。观音菩萨设局迷惑人的手段在《西游记》是很寻常的事情。
  比如《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观音菩萨为降伏红孩儿,用净瓶装了一个大海的海水,将号山化作一望无际的南海。
  又比如《西游记》第六十五回,黄眉童儿设下小雷音寺,引诱唐三藏师徒跪拜,乘机捉住了唐三藏、猪八戒和沙僧。

  《西游记》第二十三回,黎山老母,观音、文殊、普贤观音四贤设下一座大庄园,她们化作母女四人,以财富美色想方设法诱惑师徒四人返俗。孙悟空认得庄园是佛仙点化,唐三藏和沙僧能抵住诱惑,唯独猪八戒贪财贪色,给四位女神仙菩萨戏弄了一番。第二天,唐三藏、孙悟空、沙僧一觉醒来,哪有什么大厦高堂?哪有什么雕梁画栋?他们原来是睡在荒山野岭之中!而此时猪八戒被吊在树上大叫救命。

  由此可以判断,浮屠山上的乌巢,也是观音菩萨设下的局。
  日期:2017-03-13 21:02:33
  第六章《揭开<西游记>无字真经之谜》之(一)内容提要:
  无字真经绝非如你想像的那样简单!
  阿傩和伽叶向唐三藏索取人事绝非你想象的那样简单!
  如来佛对阿傩和伽叶的索贿行为笑呵呵默认,也不能理解为佛界也如人间一样黑暗!
  日期:2017-03-14 21:37:43
  第六章揭开《西游记》无字真经之谜(第六章之一)
  《西游记》第九十八回中的唐三藏师徒在灵山取无字真经,是一件众说纷纭的公案。

  大多数的读者认为,是阿傩和伽叶向唐三藏师徒索贿不成,于是故意传无文字的经本以戏弄唐三藏师徒。因此就引伸出这个无字真经的故事是《西游记》勇敢地批判表面清净的佛界其实也如人间社会一样黑暗污秽的革命精神。如来佛对阿傩和伽叶的索贿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使阿傩和伽叶有恃无恐,这是纵容包庇、官官相护等等。
  事实的真相是这样的吗?
  让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情景。
  《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唐三藏师徒历尽千辛万苦到达灵山,拜见如来佛。如来佛对他们诉说了一番东土人品的卑劣,又详细介绍三藏真经的妙处之后,如来佛吩咐:
  “阿傩、伽叶,你两个引他四众,到珍楼之下,先将斋食待他。斋罢,开了宝阁,将我那三藏真经中,三十五部之内,各检几卷与他,教他传流东土,永注洪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