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破解天书『西游记』》
第29节

作者: 塘西正观
收藏本书TXT下载

  确实有点搞笑。堂堂的一国之君唐太宗,竟然和观音菩萨像精明的家庭主妇与菜市里卖菜的小贩讨价还价一般。
  既然观音菩萨变化成的疥癞游僧能瞒过世上所有的人,那么,观音菩萨变化成的乌巢禅师瞒过众多的读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乌巢老禅师是观音菩萨的另一个暗喻,是指观音菩萨本来就是男身。
  历史上的观音菩萨确实就是个男子!
  据佛教经典《悲华经》所载,观世音菩萨原是古印度删提岚国转轮圣王无诤念的长子,名叫不眴。他和弟弟尼摩跟随父亲转轮王皈依佛门修行。后来父子皆得正果。转轮王成为阿弥陀佛,不眴成为观世音菩萨,尼摩成为大势至菩萨。兄弟俩成了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

  由此可见,印度佛教的观世音菩萨是男性无疑。那么,中国的观音菩萨为什么是个女的呢?
  由于观音菩萨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各个时期的观音菩萨的雕像、画像存世非常之多,这给我们研究观音菩萨形像的演变带来很大的方便。
  佛教传入中国时,观世音菩萨依旧像起源国印度一样,还是男儿身。从敦煌石窟中的北魏、唐代时期的观音菩萨的众多形象可以看出,观音菩萨明显的标志是嘴唇上长着两撇小胡子。但是,这些观音菩萨虽然长着小胡子,形象却大多文静清秀,这便为以后观音菩萨转变为女身埋下了伏笔。
  观音菩萨的形象由男变女是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的。唐初,观音菩萨塑像的脸庞渐趋丰腴圆满,后来越发变得俏丽,眉毛细长,乌发飘逸,女性特征已经非常明显。到了盛唐时期,观音菩萨塑像已是穿着了非常轻飘、透明的裙裾,一派雍容华贵的样貌。此时应该出现了女性的观音,但大部分的观音菩萨形像还是男性。
  到了宋代,情况与唐朝时颠倒过来。观音菩萨的大部分形像已经为女性,但仍存在观音菩萨为男性的情况。如宋朝僧人法常的画作《观音》绢画,画面上,穿着白色衣服的观音菩萨端坐在崖石间,大耳朵、面部丰满、略见胡须、肃穆宁静,分明就是一个男儿。

  而在藏传佛教,观音菩萨直到今天仍是男身,继续坚持保持着当初观音菩萨在他祖国的性别。
  观音菩萨的前世今身可以论定为男性。观音菩萨可以显身为男性。
  在佛经中地位如此显赫重要的经典《心经》,也确实应该由一位殿堂级的佛教人物传授。
  但凭借这几点逻辑推理,还不能证明乌巢禅师就是观音菩萨。要证明乌巢禅师就是观音菩萨,还得找出更多的理由和证据。
  日期:2017-03-05 21:54:13
  第五章揭开乌巢禅师之谜(第五章之三) 
  乌巢禅师是观音菩萨的最有力证据,是乌巢禅师竟然知道唐三藏师徒西天取经的未来事情。

  《西游记》是如何透露乌巢禅师知道唐三藏师徒西天取经的未来事情的呢?是在《西游记》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那禅师传了经文,踏云光,要上乌巢而去;被三藏又扯住奉告,定要问个西去的路程端的。那禅师笑云:
  “道路不难行,试听我分付: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考虑坐琴堂,苍狼为主薄。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乌巢禅师的预测非常准确,唐三藏师徒西天取经之路基本上符合他的预测,师徒西天取经一路遇到的大多是狼、狮、象、虎、豹等妖兽。黑松林是师徒经过的一处险要地方。
  这还不是惊奇的地方。乌巢禅师点出了一处只有孙悟空才听得明白的话,那就是“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孙悟空懂得去灵山的道路,如果遇到道路不明时,可以请教孙悟空。因为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去灵山的路他早就探熟了。
  乌巢禅师的“你问那相识”,更藏有极其玄妙之处,暗示孙悟空与唐三藏是老相识,他俩不但现世是师徒关系,前世也是师徒关系,因此用“那相识”来暗喻。可惜唐三藏转世为凡人,肉眼凡胎,记不得前世的事情,还追问孙悟空乌巢禅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西游记》以:“行者闻言,冷笑道:‘我们去,不必问他,问我便了。’三藏还不解其意。”一笔带过。细心的读者都知道此时孙悟空故意转移话题,不让唐三藏师父明白其中的深意。

  那么,有谁会知道唐三藏师徒西天取经未来的事情呢?答案是:只有观音菩萨一个人!
  如来佛只是下达西天取经任务的主人,他老人家不管西天取经的细节,他只要目标。观音菩萨是西天取经的设计师、具体的实施和监督者。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人能这样清楚地知道唐三藏师徒西天取经的目的和周详的计划。

  且看《西游记》是如何透露这些奥妙和细节的。
  《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如来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当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

  “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作为佛界至尊,如来佛阅尽世间真理奥秘,对万事万物早已经宠辱不惊,难得露出“大喜”这样的真情。
  如来佛之所以大喜,是因为观音菩萨能悟出这番话其实是要她担当起西天取经的总导演之职的。
  如来佛的“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方可去得”,言外之义即是说,此任务只有观音菩萨一个人能承担,别无第二个人选。如来佛看似毫无目标,观音菩萨看似自告奋勇,其实都是两个人之间的心照不宣。
  因为,只有观音菩萨和如来佛才知道谁是东土取经之人。因为,在如来佛下达取经任务之前,观音菩萨早就开始实施西天取经计划。这个取经之人,便是金蝉子,便是如来佛的第二徒弟须菩提!须菩提是闯下了弥天大祸,要被贬往东土投胎,再往西天取经,戴罪立功的。观音菩萨早在如来佛下达寻找西天取经人来灵山取经任务之前,就将须菩提安排在长安转世投胎了。
  从哪里知道观音菩萨早就开始实施西天取经计划的呢?在《西游记》第十二回里,有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不动声色地透露出了这个秘密:
  “却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佛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就将佛赐的宝贝,捧上长街,与木叉货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