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客户信任的拜访技巧:信任五环》
第35节作者:
寒崖蚀骨
日期:2009-10-21 17:19:40
“或许,你可以问他,‘哦,是什么原因让咱们讨论了这么长时间呢’,或者问‘是什么让您想觉得这个项目早就该动了’,即使他没有给你这些弦外之音,你也可以问‘陶部长,是什么原因让您想起了考虑供应商的一卡通管理呢’,这些问题都不错啊,当然,你问他现状的问题,也不是不行。”我觉得这里面没有对与错,只有更合适。
小杨叹了口气,说:“唉,怎么不行啊!那个问题问完,陶部长根本就不回答!”
我沉默着没有说话。
“你想想他当时那愁样,他要再不说,岂不是冷场了……”小杨想了想,得意地说,“所以啊,我抛出一个引子,提示了他一下,问他是手工管理,还是计算机管理。”
“问题就出在你这个提示上!”我一直觉得这可能是小杨最大的问题,总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客户那么大年纪,什么业务不懂,还要他提示?
“怎么呢,不可能!我一提示,陶部长才有的答案。”
我看了看小杨,问:“我问你,小杨,你觉得为什么同意见你,是想了解你的产品和方案吗?”
“对啊!”小杨回答。
小马在后面小声说:“好像不全是,应该有他的概念吧。”这话了说完,小杨的面部表情有些轻微的变化。
“好,你觉得你问完他‘现在咱们的供应商怎么管’之后,他在思考的,是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还是他在想你的问题怎么回答?”
“都有可能!”
“有人挥手向你的脑袋拍过来,你的第一反应,是抬手挡住呢,还是思考他为什么打你?”
“当然是挡住了,那是下意识!”小杨感觉这个话题和这个没什么关系。
我又想了想,看着小杨说:“当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时,第一反应是自己,而不是别人,这就是人的本能。就像子丨弹丨射出来,你第一反应是躲开,除非你是一个经过特殊训练、把挡子丨弹丨训练成条件反射的贴身保镖。”
小杨和小马不解地看着我,不知道我想说什么。
日期:2009-10-21 22:45:19
谁让他说谎
我接着说:“当客户被问到问题时,第一反应也往往是问题本身,而不是你为什么这个问题,除非他对你有非常强的防卫心理,所以前面要有暖场破冰。销售也是一样,当客户问我们问题进,我们第一反应也是回答客户的问题本身,而很少考虑客户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因为大家都是这样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这是人的本性!”
“那你的意思是,我问完客户,客户在没有防备心理的情况下,都是在考虑自己的问题?”小杨好像明白一小点点,正如小荷才露出的尖尖角。
“如果你的问题是针对具体场景、冲击客户的概念,问中了他当下正在考虑的事情的话,应该是这样,他第一反应是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关键还是在于问的是不是个好问题!
“你是说,正在陶部长思考他管理现状的时候,我的善意提示,是打断了他的思考,或限制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小杨眉头紧锁。
“没错,是这样的!这就是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的区别,开放式问题,是鼓励客户积极探索和发散思考,封闭式问题就是要限定客户的思考。”
小杨沉默了。
他当时并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甚至有时候他给客户的提示,会显得他非常专业。而现在看来,客户思考才会把自己蒙在概念上的那层纱掀开,把落在概念上的那层灰尘抚净,让自己的概念更加清晰。
“老寒,那在陶部长回答‘手工管理’之后,我问他‘感觉有什么问题’,你觉得这个问题怎么样?”小杨又开始往下追忆。
“这个问题本身还是可以的,是针对具体情况征求他的看法和态度,是个态度类问题。只不过这是你在限定客户思维之后,针对你的概念――‘手工管理’和‘计算机管理’来问的,或许陶部长对这个问题就没有什么感觉。”
“啊?不会吧,你不说客户听到问题之后,第一反应是思考问题本身吗?”小杨问。
“是这样的。可你给他思考的时间了吗?你没有丝毫停顿,就又开始限定范围、或暗示答案了,什么‘供应商档案信息的完整性,是不是有一些采购员自己掌握着不上报,或者业务处理上的供货信息和结算信息查不到’,我想问问,这是你认为的问题,还是陶部长的问题?”我觉得,这种问题是这种“有知识”的人常犯的。
小杨又沉默了,他肯定是在想,对啊,这是我认为的问题,还是陶部长的问题……
顺着他思考的内容,我又接话说:“是,陶部长是承认了,‘这种情况倒是有,查起来确实不方便……’,可是,你觉得‘确实’这个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小马在后面深深地吸了口凉气,“嗯,‘确实’,像是承认现状,又好像除了这个之外,还有更关键的事情,后面跟着的应该是‘不过’……”
这时候,车里又是一片沉寂。
日期:2009-10-22 01:11:04
大家都不说话,思考的时候也够长了,我又张嘴了:“小马说得没错,很有可能后面有着什么潜台词,或者他的不同意见或态度,可小杨怎么做的呢?他一听客户承认了,恐怕露出的一点点信息再缩回去,恨不得先下手抓住,马上就跟进了一个确认类问题,而再一次打断了客户的思考,甚至是打断了客户的话!你是不是还记得,你问完这句话,陶部长回答了吗?”
当时陶部长确实没有回答,只是紧闭着嘴轻轻点了一下头。紧闭着嘴,从肢体语言来讲,是在努力抑制自己说话的冲动,不想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
小杨这时候的脸有些淡淡的红色,他好像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儿了。过了一会儿,慢慢地说:“大家都知道多听少说,可真到那时候,还真是管不住自己!”
“正常,大家都是这样!”我很理解,都是从那时候过来的,何况现在我等都还有这毛病。
小杨觉得好没面子,自己表现挺好的,竟然是自己帮客户总结的概念,甚至是把自己的概念强加给客户了。他又问:“那确认陶部长的态度,哦不,是强行确认之后,我给陶部长讲的针对这个问题解决方案,还有我们业务系统的特点,还有灵活的功能,你觉得陶部长听进去了吗?”
“你觉得呢?如果这根本就是陶部长的概念,他会关心吗,他能听进去吗?”或许也有那些有心、希望了解更多的客户,他们会主动在销售的话里找有用的信息,但我曾经作过太多的观察和演练,每当销售给客户介绍自己的产品和方案,特别是这个产品和方案与客户的概念没有关系的时候,客户第一反应是不想听,时间长一点就是心烦,演练中曾经有太多的“客户”因为这种情况向对方亮出红牌。
我回想起陶部长当时的肢体语言,又问小杨:“特别是对方仰面靠在椅子上,眯着眼睛看你的时候,你觉得他在想什么呢?”我敢断定,那不是在倾听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随着对方说的话思考,起码不是在倾听。
虽然前面的表现让陶部长没有丝毫兴趣,但这时候,问问题的威力又发挥出来了,特别是小杨针对手工处理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查询不方便的情况,开始征询陶部长态度时,局面开始有些转机。
“小杨,你看,你又问了陶部长一个关于他的看法的态度类问题,这次你知道是在问他的看法,所以你给他三四秒的考虑时间。”我觉得,如果不是因为刚才小杨说得口干舌噪,或许他又是连珠炮,连陶部长的态度也要给些提示或限定。
“嗯,陶部长的那次回答,确实有些价值!”小杨知道,当时陶部长给他讲了很多具体的情况,比如人家送了货他们给不出钱,比如供应商不高兴并因此影响企业形象。
我没有接话,而是陷入沉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