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暗黑录》
第38节

作者: 老资格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把大雪翻飞,天地间瞬间又是一团洁白。
  “诸位娘子,你们知道美丽是如何炼成的吗?”
  一群少女不解。
  “要不要我教你们,不过这场雪下得紧,一旦雪后会更寒冷,你们不能再呆在王家寨。”王巨劝了好几次,但这些人玩疯了,溜冰打雪仗,凿冰钓鱼,看谷场上李三**练寨民,或者去打猎。王巨劝不动。
  “我是真的有办法让你们变得美丽,但你们也必须答应我。”

  没办法,将这群少女哄走,后面几个公子哥自然走得比谁都快。
  “李小娘子,你过来。”
  其实只要脸儿小,眼睛大,就容易化妆,并且立马变出一个超级大美人,若是有一个小小的尖下巴,一对酒窝儿,那就更妙了。
  前一世王巨经常干这个活计。

  最后未能天长地久,反而搭上自己性命,这也是他性格变得腹黑的原因。
  李家小娘子脸形不错,瓜子脸,大眼睛,还有一个小尖下巴,一对小酒窝儿。最怕的就是高丽女子的大饼脸,小眼睛,如果再有一个女飐(女相朴)选手般的身材,那不穿到后世棒子国做手术,是不可能变美。
  尤滔取笑:“张敞啊。”
  “张个头啊,我还没有长身体呢,只能算是童孺,如果长了身体,那才能男女授亲不近。”不但王巨小,李妃儿更小,加上她脸型好,王巨才选她的。
  “童孺啊……”尤俊悲愤了,有你这么早熟的童孺么?

  王巨先让李妃儿洗脸。
  一张干净的脸是化妆前必须俱备的。
  然后又让李妃儿拿来化妆品,两世不同的化妆品,于是王巨一一请教。
  “你能行吗?”巴小娘子怀疑地问。
  “一定行的,”李妃儿肯定答道。
  巴小娘子也无语,人家郎情女愿,就是画成大花脸也高兴啊,自己凭什么多嘴。
  那倒不会。
  这一世女子也重视化妆,不过大家都是自己儿摸索,因此未形成专门的理论。
  其实也不难,就是几个要点。一是涂粉底与定妆,额头、面颊、鼻部、唇周与下额五大部分,涂得要均匀,不过要根据脸形调整深浅,画得好就可以改善脸部的缺陷,画得不好,那会糟上加糟。特别是腮红,那是画龙点睛最重要的一笔。不过各自脸形不一,腮红大小上下也得要有讲究。

  然后是修眉,一般眉峰要稍稍向上扬,为什么说剑眉,因为那样会使人看起来有精神,如果眉峰向下耷拉着的话,人就象有病似的,那来的美丽可言。但也不能过份上扬,那会让人觉得锋芒毕露,除非想做武则天,那么画八字眉也没有关系。
  “自然为美,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才是美丽淑女的极致,所以最好不要跟随潮流画长眉(宋朝流行风格,方面、广额、长眉、凤眼,眉毛画得又粗又长,长到额角处),翠眉,或者不知所谓的画鸳鸯八字眉,小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垂珠眉,月棱眉,分梢眉,涵烟眉,拂云横烟眉,倒晕眉。”
  “这么多眉妆啊,王小郎,教教我们吧。”
  “有的眉妆真的很糟糕,你们不学也罢。”

  王巨一边说着话,一边用眉夹夹去李小娘子几根眉毛,不多,仅几根,自然为美嘛,粗眉未必会差,王祖贤早年的浓眉就很好看,后来眉毛越来越细,也就那么一回事了。
  接着画眼影,眼线,夹睫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不好看,五官就完全破坏了。这个步骤便是使眼睛看上去既大又有神。
  “还有,头发,与衣着。不过那要根据个人能否接受看了,如果学习香玉娘子那样的穿戴打扮,尽管走在大街上有人会破骂,但许多男子心中却会迷恋。正是所谓的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女人不坏,男人不爱。”
  王巨话还没说完呢,便被一群少女扑倒在地。
  但经过王巨这么一弄,马上李小娘子就产生了变化,一个活脱脱的绝色小美人展现在大家眼前。

  “哥哥,我也要画。”
  “你还小,画什么,”王巨拍着二妞脑袋说,不要小看了这些盒盒瓶瓶,没有十几贯钱休想拿下来,自己那有十几贯家产哪。
  李万元盯着小妹,暂时他还没有多想,叹道:“王小郎,还有什么你不会的。”
  “有啊,很多,最简单的,我不会生孩子。”
  话音刚落,又被一群人哈哈大笑地扑倒在地。
  不过也让王巨成功地将这群人打发回去。
  冬天很快过去,春天悄悄来临。
  “这么快?”不过王巨狐疑地看着朱清身后的青年。
  “他是李二郎的兄长李贞。”
  “见过李大郎。”不过王巨心想,难道朱家真的替自己向李家求那个小萝莉了?
  “不用客气,你们继续说。”
  “这次剑做得不错。”朱清道。

  这是第三批剑。
  钟铁匠与孙铁匠到来起了大作用,他们手艺十分高明,就是没有王巨这种简易炼钢技术,他们也能打出好剑来。况且利润有了,那么就不计成本提高质量了。
  不但寨子这边工艺在提高,朱家那边工艺同样也在提高。某些方面,其剑质量,其剑鞘的华丽,已经很接近真正的夏国剑。
  而且它的价格不足一百贯。若是上千贯的夏国剑大家还买不起,不到百贯钱的夏国剑潜在客户便多了。虽然不可能宋朝一千多万户全部能买得起吧,但最少有十万户能买得起。

  可寨子能出产多少剑?
  所以这次出的剑比较多,四十多把,迅速售给关中来的商人。
  王巨对后面一个村民喊道:“将族长与诸乡亲喊来。”
  一会儿大家伙一起围过来。

  朱清打开车厢,里面是一百五十把良弓。
  随着十几个子弟做了铁匠学徒,寨子自己可以做提刀,做枪,做矛,做箭簇,尹洙曾统计过弓弩成本,弩一枝,钱一贯五百文足,弓一张,七八百文足。十支箭大约六七百文钱。
  但是“今之兵器,类多桅状,造之不精,且不适用,虚费民力。”“铁刃不钢,筋胶不固,长短大小,且不适度”。所以说即便朝廷有意制造夏国剑,都不会出精品。
  寨子里自己用了样品,再造箭支,仅是一只质量好的箭簇就得花三十余文成本,还不计箭杆、羽毛、黏胶与人工的成本。
  延州就有作院,若出钱,官匠们也愿意接一些私活养家糊口,不过朱清也再三解释过,想要一把良弓,非是朝廷所说的七八百文钱便足矣的,最少得要两贯钱。并且就是两贯钱,工匠们都未必能赚多少。
  一下子三百贯钱就没有了。
  事实包括以前打造的提刀与箭支,花的钱更多。如果村中所有丁壮装备齐了,也就是一把弓,二十支箭,一把提刀,一把长枪,一杆长矛,最少得要一千七八百贯。
  寨子中有一些村民反对。
  王全喝了一句:“权当没有夏国剑!”

  这才止住反对声。
  因此今年一年寨中百姓还继续得熬着。
  但效果也是显著的,一百五十把真正的良弓到来,并且全部是军用的复合弓,寨中防御力量激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