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暗黑录》
第21节

作者: 老资格
收藏本书TXT下载
  汝分猷念以相从,各设中于乃心,乃有不吉不迪……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中,中正,正中。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庸,用也。
  天地有阴有阳,有刚有柔,有明有暗,中庸,用中也,偏阴用阳,偏暗用明,偏柔用刚,使之刚柔相济,阴阳协调,不偏不倚,治国化民,方曰中庸之道也。
  中庸不是孔夫子写的,乃是他后人编著,包括中庸后面都写得云里雾里,因此大多数认为是装平庸,难得糊涂。后来也有许多儒学大家做了注解,但从就没有人清楚地指出中庸实际就是一种持中的调节之术!
  这样新颖的观点后面那些纸张上继续在不停地出现着。

  大家哑然。
  杨都怀疑地问:“他真是自学的?”
  不相信啊。
  这些注释就是文字稍糙了一点,毕竟还小嘛,那来的那么厚的文字功底。
  然而只要加工一下,便能当成新颖的经义诠注。

  “绝对是自学的,王家寨几乎没有人识字,要么他继父识字,不过他在保安军的继父对他很不好,即便那个姜员外,学问也有限,根本没有这么深奥的想法。”朱清道。
  但是他看着这些纸上的注解,尽管在心中将王巨当成了妖孽,然而现在又进一步拨高。放下纸,慎重道:“二郎,你在王家能吃苦便吃苦,不能吃苦就回去,切莫得罪他,还有你们也是。”
  “我吃苦了,”朱俊愁眉苦脸地说,他摊开手,王巨手上起血泡,他更起血泡了,赵家小娘子看得心都碎了。
  “吃苦也值得,要知道他以前仅读过一本《论语》,这套《五经正义》乃是因为机缘才得到的,时间不过一个来月。”
  “哇噻。”三个青年一起傻眼。

  到了夜晚,天气便有些冷。
  美丽虽好,也要身体能吃得消。
  香玉便在身上加了一件花皮袄子,袄子有些小儿,便将一对丰满的胸脯勒出来。
  三分长相,七分扮相,良家女子无论怎么打扮,也不敢完全学妓子那种泼辣的穿戴化妆。

  不过美人此时脸上却充满了担心,看着对面清瘦的文士,轻声说道:“宋郎,你可好?”
  “官兵抓得紧,不敢出来。那件事你打听得怎么样?”
  “奴家听到一些,官府里的人只说了是皇城司的人出手的,但皇城司的人有些疏忽大意,将那几人放走。”
  “怎么会?而且他们死了一个小婢。”
  “奴家也不知。”
  事实是延州知州程勘追问,那名皇城司大汉说了一句,那家小娘子乃是名门闺秀,程公就莫在追问了,以免引来更多的争议。
  程勘就不好再问了,但程勘也做梦想不到乃是兖国公主。
  宋吉更不会想到,如果想到了,他恐怕此时不是打听消息,而是立即逃亡。
  “有点古怪,城中还有什么消息?”
  “那个程相勒迫衙役到处寻找你们的下落,还斩了三个青涧城的小校。”
  “他若是不收手……”
  “宋郎,莫要。”

  在边境做做强盗还可以,不要说西北边境,就是在其他地方,都有山大王出没,而那些生蛮生番部族更是公开的山大王。但程勘可是曾经担任过国家的参知政事,如果将程勘干掉了,那将是翻天覆地的大事件。
  到时候不要说宋吉这群手下,国家机器开动起来,当初的京西陕南的好汉张海、郭邈山、党君子、范三、李宗最后也镇压下去。
  “再熬熬吧。”
  “宋郎,得熬到那一天,我们离开延州吧。”
  “香玉,你不用担心。当初我们兄弟三人发下誓言,说好的,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孟二哥被杀,不求与他同年同月死,至少得替他将仇报掉吧。”
  “冤冤相报何时了,而且官府发疯般地在找你们。”
  “没事,我有一个安排,马上延州官府就没有心思找我们了。再说现在往哪里逃,要逃最少也在等朝廷大郝后,再逃离延州,那时候天大地大,我们就可以随处可去。”
  宋朝的大赦特别多,皇帝登基必赦天下,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大天灾,或者国家有什么大的喜庆事,都会赦免罪犯,或者取消对在逃的罪犯抓捕,给他们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因此有的罪孽深重的惯犯,犯下事后便立即潜逃,等候大赦,赦令发出,又返回乡里逍遥自在,它也是宋朝的一个弊病!
  宋吉他们不会在大赦范围之内,然而赦令下了,到时候只要他们不再继续犯事,官员会自己儿会认为揭过此案。
  “什么安排?”
  “玉儿,你莫要问,到时候你就知道了,那时候我就可以带你离开,让你一辈子享有荣华富贵。”

  “荣华富贵也就罢了,但宋郎你可要小心哪,不仅程公,还有皇城司,”香玉一开始也没有弄清楚皇城司是什么机构,最后打听出来,将她吓着了。
  宋吉阴沉着脸。
  “放心,马上延州就会天翻地覆!”
  坐在田垄上,王巨揉着手掌。

  朱清让他带来的仆役割庄稼,便由着朱清。
  几天劳动下来,王巨累得不行。
  赵四娘子道:“小郎,不就是一点豆粟。”
  来的时候看到朱俊吃苦的样子,她有些愤愤然,不过她畏惧朱俊,朱俊让大家不能轻视王巨,她就不敢轻视。

  忍回去的话就有些不大中听了,这点庄稼能值多少钱哪,两三贯钱罢了,还不够她哥哥一顿挥霍的。但不敢说出口。
  “四娘子,我听说官家连汤都舍不得吃,他是天子,富有四海,为何?”
  “皇上舍不得喝汤?”赵四娘子扭头看着朱清。
  “似乎是啊,听说不想劳动宫中内侍……”朱清茫然道。
  “就算是不想劳动宫中的内侍,但小子又听说一件事,自太祖起,到太宗,到当今官家,平时穿着多是普通的麻衣,甚至就这种麻衣都破旧不堪,就是真宗陛下除了封禅有所浪费外,生活也不算太奢侈,为何?”
  价值观不同!
  正是这几个皇帝带了一个好头,宋朝才延绵了近百年的良好内治。还有许多穷苦人家,这是无奈,相信文景之治时也会有。生产力太落后了。
  抛却武功不提,仅提内治,北宋这百年漫长的内治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随着这个史上最“仁”的官家去世,宋朝内治也每况愈下了,也许边荒地区百姓生活依然很苦,但未来会更苦!
  庄稼的收获,不在于粮食价值多少,手中没有了粮食,村民便会救助,世界上最难偿还的不是欠账,而是人情。所以眼下王巨依然在计算着庄稼的收成,未来能养多少头羊……
  赵四娘子哪里能懂得这些呢?
  几个仆役帮忙,十来亩豆子与高梁全部收割完毕,甚至他们还用竹耙将晒好的黄豆打下来,搬到王巨家里。只有高梁还没有晒干,继续放在田中。

  这倒不是为了赏识王巨,而且担心自家二少爷吃很多苦。
  “你太狠心了,”赵四娘子责备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