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修订版)》
第56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4-06 08:32:24
  NO.103
  殷浩的失败,不仅使东晋白白浪费了三年的时间,白白浪费了入主中原的宝贵时机,还使得东晋朝廷控制的中央军损失惨重,之后再也没有实力与坐镇上游兵强马壮的桓温相抗衡。
  此时东晋的局面,按照《晋书》的说法就是:自此内外大权一归温矣——从此,朝廷内外的大权全都集中在桓温手里了。
  不过,桓温也知道,作为一个地方实力派,想要彻底控制中央政府,唯有进一步增加自己的声望,而北伐是当时的民心所向,毫无疑问是最好的途径。
  更何况,这几年桓温尽管引而不发,却一直在大力呼吁北伐,迫使朝廷不得不派出褚裒、殷浩等人,不得不做出北伐的姿态,如今殷浩被免职,他已经成了众望所归的北伐统帅,当然要拿出行动来,否则,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这年2月,也就是在殷浩刚刚被废几天后,桓温就率步骑四万从江陵(今湖北荆州)出发,踏上了北伐的征途——目标当然还是前秦。

  桓温的进军路线是,先到襄阳,再从均口(今湖北丹江口)沿丹江(汉水的支流)河谷逆流而上,水陆并进,直趋武关(今陕西丹凤)。
  除此以外,他还安排了一支偏师,由梁州(今陕西汉中)刺史司马勋率领,出子午道(就是三国魏延想走的那条穿越秦岭的谷道),骚扰前秦的西面。
  在桓温的指挥下,晋军的进展颇为顺利,一路势如破竹,在轻松拿下武关后,接着又相继攻下了上洛(今陕西商洛)、青泥(今陕西蓝田南)等地。
  与此同时,一直奉东晋为宗主国的前凉也派后赵降将王擢率军东进,攻打陈仓(今陕西宝鸡),与晋军相呼应。
  三面受敌,十万火急,前秦遇到了自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
  苻健别无选择,只有殊死一搏。
  他立即派太子苻苌、丞相苻雄、淮南王苻生(苻健第三子)、平昌王苻菁、北平王苻硕(苻健第六子)等人率五万精锐赶赴峣关(今陕西蓝田),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必须挡住桓温!

  峣关又称蓝田关,地处秦岭北麓,是从东南方向进入关中的最后一道关隘,越过此关即是无险可恃的关中平原。
  秦晋两军在这里展开了一场大战。
  一方要求胜,一方要求生;
  一方是寸土必争,一方是寸土不让。
  战斗自然是异常惨烈。
  前秦淮南王苻生尽管是个独眼龙——自幼就瞎了一只眼,却极为骁勇,此战中他单枪匹马,率先冲入晋军阵中,连斩晋军两员大将,死在他手下的士兵更是不计其数。
  《三国演义》中赵子龙在长坂坡杀了个七进七出,苻生更厉害,居然是十进十出,视战场如游乐场,视敌人如稻草人,重型坦克般在晋军阵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
  然而,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一个富翁并不能决定整个城市的经济水平,一员猛将也无法左右整个战役的胜负结果。
  尽管苻生无比勇猛,但晋军还是在桓温的亲自督战下,拼力死战,气势如虹,逐渐占了上风。
  此役最后以前秦军失利、峣关丢失而告终,太子苻苌还被流矢所中受了伤。
  接着,桓温的弟弟桓冲又在蓝田以西的白鹿原再次击败了苻雄统率的前秦军。
  日期:2016-04-08 08:41:35

  NO.104
  苻健大惊,只好咬咬牙把手里最后的三万精兵悉数派了出去,与败退下来的苻苌所部汇合,在长安城南驻防,自己身边只留下六千名老弱残兵,退守长安内城。
  不过,桓温并未乘胜直捣长安,而是率军驻于灞上(今陕西西安市东),同时遣使四处招抚。
  长安附近的各郡县纷纷来降。
  此时距西晋灭亡还不到四十年,关中百姓尤其是中老年人对晋朝还有很深的感情,他们杀猪宰羊,争先恐后地迎接慰劳晋军。

  晋军所到之处,都受到了无数男女老少的夹道欢迎,很多老者甚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没想到这辈子居然再次看到了朝廷的军队!
  桓温在灞上一住就是两个月。
  在此期间,他遇到了一位奇人——王猛。
  王猛是北海剧县(今山东寿光)人,家世寒微,为了糊口,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走街串巷,贩卖畚箕。
  那时的他,似乎和其他的穷二代并没有什么不同,也许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饱饭,然后娶隔壁村卖豆腐的李寡妇之女为妻,然后生下王大、王二、王八……
  但后来发生的一次奇遇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那次,他到洛阳卖货,碰到了一个买畚箕的人,不过那人身边没带钱,要王猛帮他送货上门,然后货到付款,看对方出的价挺高,王猛答应了。
  走了没多久,王猛眼睛一眨,突然发现自己到了一片深山之中。
  山间有一条小溪,小溪的旁边有一片草地,草地的后方有十几名童子,童子的中间有一张胡床,胡床的上面有一个老者。
  此人白发苍苍,白髯长长,白衣飘飘,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
  有人引王猛进前拜见。

  王猛哪敢不从,正准备下跪,没想到那个老者却笑着阻止了他:王公,你怎么能拜我啊!
  王猛大吃一惊,不,是受宠若惊——他早已习惯了被人轻视、鄙视、漠视、无视,根本想不到会被人重视;他早已习惯了被人叫小子、小儿、小孩、小王,根本想不到会有人会尊称他为公!
  “王公”,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对王猛来说,却不亚于一声惊雷,唤醒了他心中沉睡多年的雄心!
  接下来的事,王猛已经记不大清了,只记得老者以十倍的价钱买下了他所有的畚箕,又派人客客气气地送他回去。

  等出了山,王猛回望来路,才发现刚才那座山,竟然是距洛阳百里之遥的嵩山!
  看起来,这似乎有点像《史记》中“张良进履”的山寨版,不同的是张良出身贵族,那位黄石公老人要打压他的傲气;而王猛起于贫贱,这个白胡子老人要激励他的志气。
  尽管这个故事记载在正史中,但说实在的,我对它的真实性始终表示怀疑。
  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和少年时相比,成年后的王猛似乎像换了个人一样。
  在卖畚箕之余,他开始发奋读书,尤其是兵书,很快就大有长进。
  不过,尽管他长得姿貌魁伟,又博学多才,却不拘小节,对仪表穿着之类的小事却毫不在意,衣服上的灰尘经常多得足以让一颗菜籽生根发芽,因此,在那个提倡“人是铁,范儿是钢,一天不装饿得慌”的时代,他还是常被人耻笑,但他本人却对此怡然自得,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估计那时的他基本就和老版电视剧《济公》里的形象差不多: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衣服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拨……
  他曾经游历后赵国都邺城,在那里他饱受白眼,只有侍中徐统认为他是个人才,想征召他担任功曹(郡守的佐吏),王猛当然不会接受——这个3cm深的小水坑,怎么可能容得下自己这条蛟龙?
  之后,王猛一直隐居于华山。

  日期:2016-04-08 10:18:42
  以上是我目前为止出版过的三本书。
  《被低估的圣王——杨坚大传》这本书花了我一年多的心血,自认为写得还是非常不错的,但上市半年多,从网上排名和评论来看,销售情况似乎不太好。
  恳请大家如果有可能的话,就买本实体书支持我一下吧,网上打折的话也就相当于一份盒饭钱,如果你觉得不好看(这种可能性很小),就当喂狗好了。

  非常感谢。
  PS:当当京东亚马逊天猫和各大书店都有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